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之后宫路》 100-110(第3/16页)
叫和贵人悲痛欲绝。
“听说还是老样子,不过端嫔娘娘护着,应该没什么大问题。”说起和贵人,李玉也是唏嘘不已,好好的人,怎么就成了这幅模样了?
“端嫔一向性子温和,有她护着,也是和贵人的福气。”如果不是端嫔太过淡然,其实和她合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自从七阿哥的玉牒改后,端嫔娘娘就越发低调了。”李玉经常在外面打探消息,自然也知道端嫔的现状如何。
“端嫔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七阿哥没有资格,但以他皇子的身份,再加上端嫔的帮助,长大后一个铁帽子亲王是跑不了的。”
“现在掺和这些做什么?不过是给别人做了嫁衣罢了,还不如低调些,悄悄的将七阿哥养大,什么福气没有?”后宫中路清柳一向都佩服端嫔的很。
有自知之明,有远见,也懂得如何更好的在后宫生存,如果不是端嫔不能生,再加上收养了一个无缘大位的皇子,谁也说不准结局如何?
“行了,快去快回,将赏赐给大福晋送去。”
“奴婢知道了。”夏籽回过神来,去了库房将本就备好的东西找了出来,再添上了两样,交给李玉给大福晋送去。
……
十二月初七
袁常在在长春宫生了一个公主时。
当初宫中大福晋和袁常在、和贵人三人怀有身孕。
却是因为孝懿皇后的哭灵,一个流掉了,一个早产,一个却怀了十月,也不得不说命运弄人。
二十九年正月
大福晋又爆出怀孕三月有余,让后宫嫔妃们都吃惊不已。
大福晋生下的小格格,也才三个月多一点。
后宫嫔妃们一直都知道惠妃母子二人,想第一个生下皇孙,可这样做,却一点都不顾惜大福晋的身子,这让大家都忍不住在心里唏嘘不已。
康熙二十九年七月
噶尔丹发动叛乱,康熙决定亲征,遭到了大臣和皇太后的极力劝阻。
“皇帝,你是天子,怎么可以拿自身的安危去犯险!”皇太后自太皇太后仙逝后,就长居寿康宫,轻易不出来。
这次她听说皇帝想亲征噶尔丹,便急匆匆的赶到了乾清宫。
“皇额娘,朕心意已决,您不必再劝了。”蒙古已经不太平许久了,他这次定要将他们打的落花流水不可。
“你是这大清的依靠,是嫔妃和皇子的依靠,怎么可以随意亲征。”皇太后站在皇帝身侧,表情严肃而认真。
“皇额娘,就是因为朕是这大清的天子,才更应该御驾亲征。”
“咱们满人可都是在马背上打下的天下,朕自然也不能坠了威名。”康熙态度坚决,任皇太后如何相劝都不松口。
“行,皇帝既然已经决定了,哀家就不想再多说了。”皇太后到底不是康熙的生母,在对着康熙时,总是少了两分理直气壮。
皇太后叹了口气,扶着宫人的手就出了乾清宫。
“儿子恭送皇额娘。”见到皇太后没有再多说,康熙心里也松了口气。
出门后的皇太后,并没有就此放弃,她让宫人将淑妃宣到了寿康宫。
因为皇太后清楚,如果在后宫,谁还能劝住皇帝,那当属淑妃莫属了。
“臣妾参见皇太后娘娘。”对于皇太后的召见,路清柳心里还是有两分猜测的。
宫中如今都在传,皇上想要御驾亲征,后宫嫔妃都人心浮动。
比如惠妃,因为大阿哥也是出征的一员,最近都担忧的上火了。
再比如太子,被皇上留在紫禁城中,和三阿哥、四阿哥一起监国,太子一党的心思,又活跃了起来。
“起来吧。”皇太后既不喜欢淑妃,但也不讨厌她。
皇帝不是她亲子,他也不喜欢蒙古嫔妃。既然如此,他要宠信谁,跟她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知道今天哀家找你来是什么事吗?”
“臣妾不知,请皇太后娘娘明示。”路清柳起身,表情恭敬。
“噶尔丹叛乱,皇上打算御驾亲征,你多劝劝皇上。”皇太后也没有兜圈子,直接了当的说道。
“臣妾身为后宫嫔妃,后宫嫔妃不得干政,这是祖宗规矩。”路清柳还没那么心大,现在皇上的亲征态度坚决,和他对着干,显然不是个好兆头。
“也不要你干政,就是劝劝皇上而已,他是这大清的天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可如何是好?你不也没了依靠?”皇太后皱起眉,她可不相信淑妃心里就没有一点儿想法!
她亲生的两个阿哥无缘大位,而四阿哥却还没改玉牒,假设真的是四阿哥上位了,便宜的还不是乌雅氏那个包衣嫔妃,她可不相信淑妃会甘心!
“那……臣妾就试试,不过臣妾不保证能劝得住皇上。”路清柳虽然知道康熙还有几十年的时间,但谁也不能确定就一定会没事。
毕竟有了她自己这只蝴蝶。
“这样就对了,好好劝劝皇上。”皇太后见淑妃答应下来,脸上露出了一抹微笑。
“臣妾遵命。”
在回启祥宫的路上,路清柳靠在轿辇上,眉眼间都是沉思。
这件事要怎么劝才好?
刚好皇上晚上要来启祥宫,不用她再去找时间。
酉时三刻
康熙到了启祥宫门口。
“臣妾参见皇上。”路清柳在康熙走进来时迎了上去。
还未曾跪下去,便被康熙伸手扶了起来,带进了启祥宫内。
“皇上可用过晚膳了。”被拉着坐到了矮塌上,路清柳问道。
“未曾。”
“臣妾让李玉提了冰酪,您待会儿可要多用一些。”路清柳本来想叫李玉提些康熙爱吃的菜,但转念一想,今日要谈的话题本就敏感,还是不要过多的去猜测皇上的喜好为好。
“爱妃费心了。”现在正是七月,天气炎热,紫禁城又闷的很,降降温也好。
不过一会儿功夫,李玉就将膳食摆好了:“皇上,娘娘,可以用膳了。”
康熙坐在桌前,看着满桌清淡的菜色,脸上露出了两分笑意。
天气炎热,本就胃口不佳,御膳房还一直上些油腻的饭菜,看着就让人没了胃口,还是淑妃这的菜色合他心意。
今晚康熙难得多用了一些,让一旁的梁九宫惊奇不已。
一到夏季,皇上就胃口不佳,难得今日皇上吃了这么多。
他默默地看了眼淑妃娘娘桌上的菜色,将它们都记在了心里。
不过往常也不是没上过清淡的菜色,皇上也不怎么用,难道的陪着的人不同?
用过晚膳后,路清柳端起一杯茶放到了皇上手边:“皇上,四阿哥如今才十二岁,会不会小了些?”
康熙转头看了眼淑妃,明白了她话里的意思,再联想到今日皇太后叫了她去寿康宫,还有什么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