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大杂院替嫁小媳妇[穿书]: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五零大杂院替嫁小媳妇[穿书]》 50-60(第7/15页)



    昨夜臭小子懒的没换蜂窝,到大半夜炉子就凉了,屋里那?个冷啊,冻的他直打颤颤。

    这年头大杂院里蜂窝炉子一般都放在屋里,屋里装了烟筒,只要有保证通风的风斗,便于屋子里空气的流通,晚上临睡前封好炉子,一晚上暖暖和和的没问题。

    至于安全问题,街道委员会的领导会定时抽查,大杂院各家各户也注意的很,煤气中毒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前街发电厂家属院有户人家,晚上没注意通风,一家子直接煤气中毒送卫生院躺板板,幸好发现的早,全救回?来了。

    老顾家用?的蜂窝炉是?外?头最流行的花盆炉,花盆炉顾名思义,炉子就跟个倒扣的花盆,中间有一圈儿?铁篦子,炉子上坐着水壶,下头篦子上能烤地瓜、土豆、板栗什么的,晚上洗好的袜子、手套、套袖也可以放在上头烘干。

    顾时安在屋里烧炉子,火没烧起来,弄的几个屋子都是?呛人的烟味。

    东厢房里林瑶缩在顾时安怀里睡的正香,闻见外?头的烟味,不高兴推搡了几下。”外?头怎么了,那?么呛。”

    昨天这家伙大半夜冒着雪进家门,一回?来刚洗漱完,就目光幽深盯着她看。

    林瑶察觉到不妙,拧着腰就跑。

    结果没跑成,直接被某人抱在怀里,亲了个正着

    反正这会儿?林瑶腿软腰酸,困到不行,就这还不忘咬顾副局长一口,赶他下床去外?面看看怎么了。

    顾时安亲了亲她,披衣下床出了屋子。

    外?头顾时东顶了张花猫脸端着个脸盆在外?头舀雪呢,见了他大哥,让他大哥来帮忙。@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哥,快点帮我舀雪把炉子里的火灭了,屋里快烧着啦!”

    顾时安有些头疼,“灭火怎么不用?水缸里的水?”

    顾时东一脸“哥你咋那?么傻”的小表情,“外?头下雪啦,水井里水结冰我砸不动?!”

    顾时安更?头痛了,提醒道,“厨房里水缸有水。”

    东子恍然大悟脸,露出一口小白牙,“哎呀,哥我咋忘了呢。”

    说完臭小子屁颠屁颠端着脸盆要去厨房霍霍。

    顾时安深呼一口气,一把抓住这臭小子,倒拎着丢进了小偏房。

    没一会儿?功夫,小偏房里的蜂窝炉子就给顾时安点着了,屋里呛人的白烟也敞开窗户随之散去。

    屋子里暖烘烘的,张翠兰一大早发了一通火,家里差点儿?给兔崽子点了,不发火才怪。

    这回?当爹妈的大意,寻思着老儿?子十岁了,怎么也是?个大孩子了,在乡下十岁的男孩子都能当劳力下地挣工分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城里不用?下地挣工分,老儿?子自己住一个屋应该没问题吧。

    唉,兔崽子就是?不让人省心啊。

    大儿?子十岁那?会儿?已经是?个稳当的小大人了,老儿?子这副德性,晚上自己一个人睡家里怎么也不放心。

    顾满仓叹了口气,跟顾时安一块儿?,父子俩在老两?口睡的屋里安了张小床,张翠兰从五斗橱上拿下针线篓子,穿针引线给老儿?子改出床新铺盖来。

    林瑶梳洗停当,穿着厚棉袄抱着手炉出门,廊檐下挂着长短不一的冰柱,这会儿?雪花又洋洋洒洒飘落下来。

    院里的积雪已经清扫干净了,东子个臭小子拿着把大扫帚,在那?哼哧哼哧扫着新落下的雪。

    林瑶虽然起得晚,早上家里发生的事儿?,她在屋里听?得一清二楚。

    就连隔壁大富叔也听?见了,毕竟后院就这么大。

    早上张翠兰同志的怒吼声都要响彻云霄了。

    大富叔临出门不忘打趣下臭小子,“东子啊,往后再生炉子生不起来,就来喊叔,叔给你帮忙。”

    顾时东吭叽吭叽就是?不说话?。

    大富叔哈哈笑了两?声,给闻讯出门的大富婶子一巴掌抽走了。

    “死老头子多大人了还跟孩子开玩笑,显你能耐咋地!”

    大富叔吓得脖子一缩,忙不迭围着围巾拎着饭盒跑了。

    外?头大雪满地,林瑶大早上去上班,骑自行车是?不行了,夫妻俩提前半小时出门,顾时安推着自行车,小两?口走着去上班,到半路上,县里的组织的扫雪队把道路清理干净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顾时安长腿一跨,载着林瑶去了纺织厂。

    纺织厂门口民兵连正搞集训呢,林瑶下了车,顾时安不知道说了什么,林瑶给了他一个鄙视的眼神,背着小包从进路去办公室。

    顾时安目光柔和,看着小姑娘的背景消失在纺织厂门口,这才笑了笑转身骑车走了。

    1958年腊八节来临之际,云水县爆发了一场动?乱。

    第56章

    这场动乱来的也不是悄无声息。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其实从立冬开始,云水县就不怎么太平了。

    1958年着实是动?荡不安的一年,一整年天灾人祸不断,先是夏季北方数个省份闹洪灾导致夏粮颗无收,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赈灾,后?来中苏两?国闹翻,苏联撤离专家?,两?国陈兵边境对峙,到现在?灾民成千上万南下?逃荒。

    云水县毗邻北方,尚且不算南方地区,半个月来县城里的灾民不减反多,一个个衣衫褴褛的灾民,拿着碗盆沿街乞讨,灾民怀里的孩子手瘦骨嶙峋,小脸发黑,过路的行人看在眼里也不是滋味儿。

    大家?也没办法,好?心的掏出几张毛票递过去,没钱的硬下?心肠抬腿走人。

    这年头?大家?伙都不好?过,照顾好?自?己一家?子能吃饱喝足就不容易了?,哪有多余的粮食接济灾民。

    县里领导为?这事儿也是头?疼不已,虽说县里有公安局、武装部还有民兵连,可灾民也是被迫背井离乡来外头?讨生活,要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愿意抛离故土到陌生的县城低三?下?四,没有尊严的乞讨粮食。

    用一位老灾民的话说,他在?乡下?也有房有地,靠一双手勤劳干活养活了?一家?人,现在?五六十岁了?,居然当了?要饭的叫花子,其中心酸苦楚,外人是不能体会?的。

    前几批灾民来县城的时候,县里还能挪出粮食来,在?车站门口搭个粥棚,支上一口大锅,煮一锅热腾腾的野菜粥,灾民们一人一碗,喝的胃里暖暖,公社的干部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拿着大喇叭在?车站吆喝,说我们云水县也没粮食啦,老百姓过得艰难,同志们在?这讨不到粮食,不去先回家?,送他们登上回乡的列车。

    如今云水县粮食空缺,手里拿不出粮食,灾民饿的走不动?路就更劝不走了?。

    这阵子县里公安局跟武装部都加大了?巡逻力?度,云水县城不算小,胡同弄堂小巷子不计其数,就是本地长大的老百姓在?不熟悉的地方逛上一圈儿也能迷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