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暗恋太子妃: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太子暗恋太子妃》 60-70(第9/18页)

暖又鲜嫩,直教人食指大动。

    小尘又抱了一壶酒出来。洛十一神色冷淡地拒绝了,阿蓉十分难得地喝了一点,姜葵要了一小碗,祝子安在沈药师的目光里埋头喝着鱼汤。

    一顿饭后,几人互相道了晚安,前往各自的屋子里歇息,为明日的劫法场行动备足力气。

    深夜里淅淅沥沥下起了雨。银亮的水光跃起在泥土地上,噼里啪啦如豆子般落下。

    祝子安提了一盏小灯放在书案上,低头翻开一卷微黄的书册,忽而听见门外传来低低的叩击声。

    他披了一件大氅,提着灯起身开门。

    门口站着一身雪白睡袍的少女,撑了一把竹制纸伞,低垂着头。

    “原来你也睡不着啊。”他低声说,“担心明天的事么?”

    他接过她的伞,领着她进门。他坐在矮案几上慢慢沏着一壶热茶,她在他身边看着他手指的动作,安静地发着呆。

    “别担心,”他递茶给她,“会好的。”

    “祝子安,”她低头凝视着茶盏里倒映烛光的水面,“这些天,你在等什么?”

    他怔了一下,垂下眼眸:“你察觉了啊。”

    “我知道你心里有事。”她低声说,“大理寺狱隐隐有动静,但是始终压着不发。我在送往东宫的案牍里大约读出了一些不对劲……祝子安,你知道什么?”

    他叹了口气:“……我答应了那个人不说的。”

    她的目光紧紧地盯在他的脸上,他又叹了一口气,放下手里的茶具,注视着微漾的茶水,低低地说:“我见到你长兄了。”

    “他……离开大理寺狱了?”

    “他说,请当他不在了吧。”他低声说,“此后世间再无姜端山这个人了。”-

    大雨如注。

    打铁铺子里,白荇睡不着觉,坐在窗边望着倾泻的雨。

    银亮的雨线从屋檐上泻落,在窗边溅起无数珍珠般的水花,重重砸在地面上溅开星星点点的碎光。

    交织的风雨声中,她忽然听到叩门声。

    那个叩门声温文有礼,低低地一声接一声响起,在雨水声里遥远模糊。

    她点了一盏灯,小跑着出去开门。

    “吱呀”一声,她抬头看见了门口的人。

    他没有撑伞,安静地站立在雨里,额发低垂遮住了眼睛,气度依旧儒雅温润。一身布衣被打得湿透,显出清癯削瘦的身形,满身的血腥气,以及触目惊心的伤痕。

    “……端山公子?”

    “……小白姑娘。”

    他的声音沙哑。

    第66章 急着

    ◎见你。◎

    清晨朦胧有雾, 雨水滴答在瓦砾之间。

    一段敲门声惊醒了姜葵。她在淡淡的茶香里抬起头,身边的人仍在沉睡着。

    昨夜她辗转难以入眠,在这间屋里闷喝了半宿茶, 不知不觉间囫囵枕在身边人的肩头上睡了。她醒时发觉自己盖着一件大氅, 身边的人抱臂倚坐在窗下, 轻阖着眼睛,微微侧过脸,额角抵在墙边书架上,膝间散落了一卷书。

    “小满。”白荇的声音低低在门外响起。

    “我在。”姜葵低声说。

    她站起来, 把大氅盖在沉睡之人的身上, 推门而出。

    门口的姑娘低垂着头, 一张白皙秀净的小脸上沾着雨露,长发半遮住神情。

    “……我见到端山公子了。”她低语,“他说,我们不用劫法场了。”

    姜葵闭上眼睛, “原来这些天……祝子安一直在等的是他的消息。”

    她轻轻说:“……我长兄离开大理寺狱以后, 是去了长公主府吧?……倘若他劝动了长公主助将军府, 我们就不用劫法场了。”

    “……端山公子他不敢见你。”白荇低着头, “他请你们权当他不在了。……他得以离开大理寺狱,是借畏罪自裁的理由假死,托相识之人裹尸送出去的。”

    她紧抿着唇, “他说……他虽苟活, 却已是死人了。一身污名,再不能洗去。”

    “其它的事,他不让我说。”白荇的声线隐隐发颤, “他托我带话, 请你们忘了他吧。”

    姜葵在袖袍下攥紧了拳, 指甲抵得掌心发疼,“……好。”

    “那我走了。”白荇说,嗓音沙哑。

    娇小少女的背影在雨雾中远去了。她没有撑伞,任凭滴答雨水淋在身上,沿着衣角滚落下去,在地面上溅起破碎的水光。

    姜葵在门口静立,仰望一抹青灰色的天穹。朦胧雨雾中,天光斜落于云间,又被氤氲的水汽掩埋。

    屋里有簌簌的衣袍声动,进而是一道轻缓的脚步声。有人站在她的身后,良久低低地说:“……抱歉。”

    “不怪你。”她轻声说,“你没做错什么。”

    “舵主!”一名丐帮中人疾步进了院里,朝姜葵抱拳道,“有消息传来,寅时三刻左右,榜上张贴了改判的新告文!”

    “你说。”

    “死刑赦免,改判流放……封州。”

    ……流放三千里。

    姜葵的肩头轻颤,背后的人紧紧扶住了她。

    “其实这是好事。”她的嗓音微哑,“明明都活下来了……可是为什么我高兴不起来呢?”

    “一定会好的。”他轻声说,“一切都会回来的。”

    那一日黄昏,冷日微烟,暮光秋声。

    灞上水寒。姜葵一身素衣,西出长安,前往灞亭折柳送别故人。

    灞水起于钟南山,而流入渭水,水面宽及三顷,流水淌过白沙,曲折而行。水上搭一座木桥,桥边架一座木亭,亭边有一棵枯柳静立在雨中。

    长风凛冽。姜葵立于亭边折柳,谢无恙坐于亭上弹琴。他弹的是一支“阳关三叠”,曲音哀切如诉,曲调凄壮至极,尾音三次断在微凉的晚风里。

    他们的身后不远处,一架凤鸾玉辂停在树后,玉辂上的女人一身华服,目送着灞桥上远去的人影,低低问玉辂边的青年:“端山,你不去送送他们么?”

    青年一袭布衣,轻轻摇头。

    “不了。”他轻声说,“早已道过别了。”

    他静立片刻,抬手吹起一支玉笛。笛声如咽,合着如诉的琴音,穿透暮霭沉沉的水面,在灞上遥遥地传出去很远。

    姜葵猛然回头,吹笛的人藏身在树后,掩去了身形。

    笛声里,灞桥上的离人消失在树影之间,只余北风猎猎吹动枝叶。

    车辚辚,马萧萧,此去三千里-

    冬至前一日骤雨,气温陡然下降,长安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冬至南郊祭天仪式后,皇太子携太子妃回到东宫,乘辂转往含元殿参加宫宴。

    入丹凤门五百步远,含元殿坐落于龙首原最高处。殿前有青石栏杆,百尺玉阶,花砖台面。长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