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重生古代当地主》 27-30(第2/6页)
见张信愿意松口,才不管他借不借的,反正不用他还,开口道:“三弟,这十两银子也太少了些。三十两,你借我三十两,往年都是这个数的。”
乡宁县确实偏远了些,要到府城赶考,这一趟就得花上大半个月,不过沿途只要省这些,考完就立刻回来,二十两是尽够了。
张信可不信张家连十两银子都拿不出来,光是林氏几个绣活每月加起来都能赚个一两多银子,刘氏之前帮她们养了这么多年的手可不是拿来看的。
“最多十五两,再多就没了。”张信最后退了一步。
张父见张文赶考银子有着落,就没再说什么。
张信逼张文写了张欠条,给了银子就招呼村长他们打算走了。
王氏见张信拿了银子出来也就不计较了,反正她不会还的,同样心理的还有张安俩口子和林氏。
一直默默坐着的张丰却开口将村长他们留了下来,请他们见证将他一家子分出去。
张信是不想留在这儿听他们扯皮的,打了声招呼,借口挖池塘的人还在等着自己去指定位置开挖就走了。
※※※※※※※※※※※※※※※※※※※※
搞定了!!!
特别感谢读者“玉梅”,灌溉营养液。比心.jpg
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多多收藏!
第28章 池塘已开拓
秋高气爽。
张信捥起手腕和裤脚,站在泥坑里,和十几个汉子一起一锄一锄地挖着,半点不含糊。
黄泥地有点硬,挖起来有些费劲,但架不住人多肯干,几天功夫就挖了将近一亩地,有一米六深。在张信地设想中,池塘占地三亩,赶在中秋之前应该能够挖好。
挖出来的黄泥加以利用在用石头做好的墙角上修围墙,将张信家给围起来,连带两个养殖场,取代之前在门前弄的篱笆。
“吃饭了!”林山媳妇田林氏喊道。
众人停下手头上的工作,擦了擦额头的汉,笑着应了声,到河边洗了手脚,就围着桌子吃中饭。
张信提供的饭食不差,每顿都有荤腥,虽每人分到的不多。还有骨头汤,饭自是管饱的,请来干活的汉子都吃得很满足,饭桌上有说有笑的。
屋里,几个妇人带着孩子们坐一桌。
“听说今儿个张老二上县城去了。”与刘氏交好的宋嫂子道,她也被请过来帮忙做饭。
“王婆子都病了,他还能怎么办。”田林氏挑着碗里的肉边吃边道。
“也是,不过你们说她这是真病还是假病?”
大牛媳妇常氏道:“肯定是装的,人张老二每月都有六百文月钱上交呢,还有桃花娘做绣活的钱也不少,王婆子才不肯让他们分出去。”
“幸好你们早就分了出来。”堂嫂对刘氏感叹道。
刘氏也是心有戚戚,对张信装瘸腿谋分家一事算是彻底认同了。
吃过中饭,休息了会儿,张信又领着众人人开工。
这般忙活了十来天,眼见还有一天就要完工,张信就去了趟县城,采买些好酒好菜,准备好好犒劳一下大伙。
张信提着东西在街上正走着,突然他好像看到一家腊肠店,忙倒回脚步,一看,还真是。
张信走进店里,伙计忙过来招呼道:“这位客官,不知要买哪种口味和价钱的腊肠?咱这腊肠味道好,做法很简单,直接炒或和菜一起炒,放饭面上蒸都行。不仅可以自家吃,还能作节礼送人,保准让您有面子。”
不等张信问有什么口味,那伙计就接着道:“咱这腊肠的口味有咸的、甜的、麻的和辣的,滋味各不同。价钱方面有三十文一斤、五十文一斤和一钱银子一斤的,这价格不同,主要体现在用料和调味上。客官放心,每一种都是价有所值的。不知客官要哪一种?”
张信没想到腊肠被研制出这么多种,不过也在意料之中,想来生意不会差,那他养的猪应该不愁销路了。
“给我来五十斤咸的,三十文那种就好。”正好他也馋了。
“好嘞。”听到张信要五十斤,伙计立马高兴地忙活起来。
出了腊肠店,寻了个没人的地方,张信将手上的东西都放到空间里,只余两斤腊肠,准备送给青山他们尝尝。
去肠粉店之前,张信去了趟瑞来客栈,跟掌柜的提了句他养猪的事,希望来年掌柜的能收购他家的猪,掌柜的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对张信的态度似乎更好了些。
现下是午时,肠粉店也不忙。
“再过四天就把肠粉店给关了吧,休息几天好好过中秋。”张信递过腊肠后说道。
青山不赞同道:“姐夫,会不会太早了些,还有好些天呢。”
“不早了,趁着过节好好陪陪岳父和孩子。”
青山没再反驳,他确实有些想家里了,特别是杨氏。
“姐夫,池塘挖得怎么样了?”
“快了,明天再有一天应该就可以了。”
“那姐夫打算养什么鱼?”
“鲫鱼、草鱼、鲤鱼混养吧,主要是鲫鱼。”这个张信也是考虑过的,鲫鱼营养价值高,价格也比较贵,反正有灵泉水在,都能养活。
又聊了会儿,张信将店里的账目汇了总,就跟青山两口子打招呼走了。
经青山提了下,张信想到池塘的鱼苗和莲藕种子也得准备起来,不过还是等过了中秋再说,池塘还得放置些时候,用石灰消毒,再填些淤泥,有得忙呢。
张信没有立刻回村,还得去了趟磨坊和豆油坊,买些麦糠和豆渣回去养猪。这些天喂猪,张信是雇了村里的孩子去割的猪草,三文钱一篓,让几个丫头负责收。
回到临丰村的时候,牛车上,张信的空间里,都装得满满的。
张信其实是想买头牛的,只是为了平息麻烦,将那笔钱为期一年借给了张家那边,张信只好继续租借别人家的。
“爹,你回来啦。”三丫眼尖,远远地就看到张信跑了过来。
“嗯。”张信从背篓里拿出一串糖葫芦递了过去,问道:“家里的猪草收得怎么样了?”
二丫接过糖葫芦,舔了舔。听到张信的话,嘟着小嘴气呼呼道:“姐姐们正在收呢,刚才二堂哥和三堂哥他们也来卖猪草,可是他们的篓子装得都不满,大姐和二姐不肯收,他们就要动手打人,还好有大家帮忙,赶跑了他们。他们真讨厌。”
“是很讨厌,下次爹看到他们就打他们屁股给你们出气。”张信确实是想警告下两个小子,省得几个丫头被欺负,特别是小孩子没个分寸的。
“嗯。”二丫高兴地点了点头。
张信从背篓里拿出糕点和两个糖葫芦递给三丫:“拿去给姐姐们和小伙伴们分吧。”
零食是促进小孩子友谊的最佳利器,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
看着三丫一蹦一跳地跑开,张信笑着将牛车上的东西搬下来,然后去还牛车。
晚上,张信房里点了油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