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古代当地主: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重生古代当地主》 40-50(第13/14页)

服穿上。

    “那你可记得涂,明儿个我可要检查的。”

    “嗯,我会涂的。”

    给沈福涂过药,二丫就回去了。

    入夜,天上星光两三点,伴随着难得的凉风,人们进入了梦乡。

    沈福也睡着了,只是今夜不同以往,他做了一个梦,一个让他感到羞愧、龌蹉却又暗含期待和亢奋的梦。

    次日沈福醒来,发现裤子下面一片湿粘,不由脸色通红,忙起身换了一条,急急拿出去洗了。

    张信家这边,吃过早饭后有人找上门来,是村里邱寡妇,还领着家里两个丫头。

    “邱嫂子怎么过来了?”堂屋里,张信招呼道。

    对于邱嫂子,张信并不陌生,逢年过节张信家都会给村里孤寡备一份节礼,并不贵重,都是些兔肉干、鸡蛋和一盒糕点之类的,也算是自家一点心意,邱嫂子家亦在其列。

    邱嫂子早年丧夫,并没有改嫁,咬着牙将家里三个孩子拉扯大。在公婆和大伯、小叔子的虎视眈眈下,保住了家财,是个泼辣且有手腕的。这些年过来日子也过得去,再有几年,待家里的孩子大了,特别是等小儿子立起来,她也就能轻省下来了。

    邱嫂子让俩个丫头给张信和刘氏打了个招呼。

    而后不好意思道:“张老爷,是这样的,我听村长说怕是今年会闹灾,您要到府城去。我家没那个能耐,走不了,就想着把家里两个丫头送到您这,给您家干活。”

    似怕张信误会,急忙接着道:“我不要钱的,您让她们留下就好。若不是家里困难,我也不会过来麻烦您,毕竟这些年家里也没少受您恩惠。”

    说完颇为忐忑地看着张信,旁边的两个十一二岁的小丫头也眼眶红红地在一旁看着。

    张信叹了口气道:“那就让她们留下吧,不过这卖身契可不能省,银子也得给。”

    邱嫂子忙摆手道:“不用,不用给银子的”

    张信制止道:“你听我说,两个丫头想要留下来,这签卖身契是一定要签的,所以总得有个价,我也不多给,一个人三两银子。”

    而后接着道:“不过有些话我得说在前头,一旦签了卖身契,三年后才能赎身,期间不得做有损害主家利益的行为,也就是说得守我家的规矩,不然有卖身契在,可就随我打杀、发卖的,这样你可还要把两个丫头留下?”

    邱嫂子没有犹豫多久就答应了:“张老爷放心,我这两个丫头老实本分,不会做对不起您家的事的。”

    然后对两个丫头道:“快给张老爷保证,以后万不会做出对不起张老爷家的事不然就是被打死,被卖到腌臜的地方,也是自己活该,怪不得人。”说着声音不由有些哽咽。

    两个丫头依言给张信磕头道:“张老爷,我们保证不会做出对不起张家的事。”

    张信忙道:“你们快起来吧。放心,只要你们安守本分,我也不是那等苛刻的人。”

    张信这般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他可不想自己一片好心,却给家里招来祸害,所以丑话得说在前头。

    接下来,张信写了两张卖身契让邱嫂子签了,并六两银子递了过去。

    邱嫂子咬牙摁了手印,临走前叮嘱了两个丫头几句。让她们在这好好听话,老实干活,要记得张信家的恩情,别做白眼狼,否则日后她可不认这样的女儿,还有好好照顾自己之类的话。

    等邱嫂子走后,张信就让吴婶带着哭得眼睛红肿的两个丫头到西厢偏房那边暂时安置下来。

    邱嫂子带着两个丫头去张信家,回去的时候是红着眼的一个人,根本就不用推敲,就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一时间议论纷纷。早前草儿十两银子被卖到张家且条件优厚后,就有不少人蠢蠢欲动了,一直按捺不发,不过是因为村长告诫过,加上没个得体的借口,毕竟这乡里乡亲的,谁不知道谁。

    想到昨儿个村长的通知,加之邱嫂子的成功案例,哪里还待得住。

    几家不看重女儿,或者丫头多的,都纷纷给自家丫头简单收拾个包袱,就带着往张信家赶。

    路上几家遇上了,不由尴尬一笑,不过很快就恢复过来,然后就各自哭穷,说这日子如何如何苦,家里快过不下去了。

    张信没有将她们拒之门外,开门见山道:“一个人我给三两银子。”

    “三两?!不是十两银子吗?”其中的王嫂子道。

    “就这个价,要签卖身契的就留下,不签的就走吧。邱嫂子家的两个丫头也是这个价。”对于这样的人家,张信可没什么耐性。

    有人不满道:“可草儿那会可是十两银子。”

    从能买水田的价钱减到下等旱地的价,几家人当然不满意,要是卖给人伢子,还能得个五六七八两。

    若不是瞧着眼前这几个瘦骨嶙峋的丫头可怜,张信是不耐烦解释的:“可你也得看看眼下是个什么情况,我一家子暂时搬到府城去,若是留下这几个丫头,可不得带着去,给你们三两银子加上她们一路的嚼用都够我到府城买个调教过的身体健壮的丫鬟了。”

    张信特意强调了健壮二字,让几家人不由脸上一臊。

    “而且,如果这天再这么下去,今年怕是得闹灾,留下她们得费我多少粮食。你们不就是怕家里粮食不够,养不活才带过来找我,想给几个丫头寻条活路的吗?怎么还在意银子多少?人邱嫂子本来可是不打算收银子的,还是我好说歹说才收下的。”

    这会几家人更尴尬了,也不好说自己用意本不是那样。

    张信打发道:“你们若是还没想好,就回去再好好想想,想好了再过来。”

    他虽然想帮那些个孩子,可也不能给当冤大头不是。

    于是几家只得不尴不尬的回去了,不过有一家留了下来,到底还是在意自家女儿的。张信将之前跟邱嫂子说的话又讲了一遍,母女二人作过保证后,张信给过三两银子并让签卖身契。

    事情处理完后,因着打发了一批想着占便宜的,倒是清净了不少。若非真的困难到要拖付儿女的,也不会过来找张信。

    眨眼又过了两天,张信家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傍晚时分,青山过来了趟,告知县里有个商行经过,休整三天就走,是到府城的,他已经跟对方谈妥,到时候跟着一起出发。然后又急冲冲地走了,他还得跟家里说一声。

    张信得到消息,就让沈福给村长和大伯等人说一声,让他们尽快做决定,时间不等人。

    沈福通知后不久,堂哥张忠就上门来了:“我和爹商量过了,打算跟着你们一起走。”

    “那感情好啊,我还担心你们不走呢。”张信是觉得与其寄希望于老天爷,还不如自己争取。

    张忠苦笑:“若不是见这天色没个好转,我们也是不想走的。”

    张忠走后,大牛就过来了,跟张信说了声自己要跟着走,张信自然是欢迎的。

    村里人得到张信家三天后就走的确切消息。有的人是不屑,认为是多此一举;有人是羡慕,能说走就走;有人则是纠结,到底要不要跟着走。恍如一颗石子,搅乱了一汪春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