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古代当地主: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重生古代当地主》 60-70(第7/16页)

    几个小的急忙讨饶,张信却是不理会。

    晚上让何婶好好跟他们讲讲人情世故,自己练过字后,张信便回房休息。

    刘氏给张信脱外衣,问道:“你真打算把这事扔给孩子们,不管了?”

    张信笑道:“这不是有你在一旁帮衬嘛。”

    刘氏白了她一眼:“我哪里懂那个,你快跟我说说。”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这利,可以是钱和权,也可以是名。只要我们牢牢抓住这点,不愁没人捐钱。”张信动手动脚道。

    刘氏抓住他的手,问道:“那怎么利用这名声。”

    “可以造一个功德碑,把它竖在显眼的地方。又或登记造册,贴在府衙的告示上。又或者施粥施衣的时候,挂上各家的牌子,跟领东西的人宣扬宣扬。”

    “这事可行?那我明天跟童姐姐说说。”

    “这事他们也不好出头,不过想来他们也知道,你跟他们提一下就行。”

    刘氏也是想出一份力的,点了点头,又问道:“那我们捐多少?”

    张信道:“看情况吧,总不能越过那些人去。”

    谈完,张信立刻扑了上去,又是一夜缠绵。

    “章伯母好。”刘氏吃过早饭就领着家里几个小的上章家去。

    童氏招呼着几人就坐,问刘氏道:“妹子今儿个怎么有空过来。”

    刘氏不好意思道:“我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儿过来是有事找童姐姐帮忙的。”

    “婉慧姐,昕昕姐。”一个年约十二岁的少女跑了进来,欢喜道。

    童氏训斥道:“瞧你个没规矩的,大喊大叫的哪有女孩子样。”

    那女孩正是章永平的妹妹,章若琳,闻言不由瘪了瘪嘴。

    童氏赶人道:“行了行了,带你婉慧姐姐她们去玩吧,见你就心烦。”

    话虽如此,但语气满是宠溺与无奈。

    若琳立刻蹦蹦跳跳地带婉慧几人去后院,边走边抱怨道:“昕昕姐,你们怎么才来,我可是盼了许久,二哥又不肯带我出去,我待在家里无聊死了。”

    童氏对刘氏说道:“这孩子就是没个定性,整天咋咋呼呼的。”

    “童姐姐说的哪里话,我见若琳这样就挺好的,天真直率,活泼可爱的。”跟着读了几年书,刘氏不时也能掉个书袋子。

    自家孩子只能自己嫌弃,听刘氏赞扬,童氏嘴上不说,脸上却满是笑意,谦虚了一下,然后问道:“不知妹子今天过来找我有什么事?”

    刘氏于是将那事细细说了下。

    童氏赞道:“妹子倒是热心肠。”

    刘氏道:“不过是见他们可怜,就想着帮上一帮。这事我家不好出头,实在是麻烦童姐姐了,若是此事与童姐姐为难,那就算了,别带累了童姐姐才好。”

    “这事我确实得想想,还得跟当家的商量下。”

    “那我就等童姐姐消息了。”

    童氏笑着道:“那咱先不说那个,来,尝尝,这是今年的新茶。”

    待了有段时间,刘氏就领着几个小的告辞了。

    “听门房说婉慧妹妹今日过来了,娘,你怎么不让人叫我回来。”章永平放学归来,向童氏抱怨道。

    童氏哼了一声:“你三天两头跑过去还没见够?我告诉你,裘老太爷可是你爹好不容易托关系,才松口教你一段时间,你可得给我好好学,不然小心我扒了你的皮。”

    “就是,整天没个正行,不思进取。”若琳在一旁幸灾乐祸道。

    章永平恐吓道:“你今天皮紧实了啊。”

    若琳龇牙道:“我才不怕你,你要是敢动我一根毫毛,我就跟婉慧姐姐告状去。”

    章永平只得悻悻地放句狠话:“以后有你好看的。”

    一仆妇进来禀报道:“老爷回来了。”

    童氏道:“那就开饭吧。”

    饭桌上,章父问章永平道:“裘老太爷授的课可能听懂?”

    章永平扒了几口饭,鼓囊着脸道:“还行。”

    章父欣慰道:“那就好,你可得好好听讲,这机会难得,不可再像在县城那样,整日逃学。”

    章永平点头道:“我知道了爹。”

    章父不是个多话的人,问完章永平的学习状况,一家子就开饭了。

    晚上,童氏把今天刘氏过来的事跟章父说了遍。

    “你觉得怎么样?”

    章父沉吟了下,开口道:“没想到张家倒是有些见识。最近我听闻圣上正为这事发愁,旧疾都复发了,可是国库空虚,也拿不出个章程。若这事咱们办好了,竖个典范,这安顿灾民一事,倒是去了大半。”

    童氏高兴道:“那我明儿个就给各家夫人发帖子。”

    章父叹了口气道:“夫人,这事可不是我们能揽下的。”

    童氏不服气道:“怎么就不能揽了,好歹我娘家在京城也算得上清贵。在家族利益面前,就是我嫡母她也不好说什么。”

    章父劝道:“到底山长水远,顾及不到这。再说,这安知府的后台可不比岳家差。”

    童氏气得站起身子:“那你说要怎么办?难道这功劳咱们要拱手想让?!”

    “到手的才算自己的,不然哪是咱们的。明天你去一趟安府,请安夫人办这宴会。”

    见童氏还在那生闷气,章父劝慰道:“夫人别生气,咱得为宏儿想想不是。他如今已过乡试,就差会试那临门一脚,这会得罪的安知府实非明智之举。不说下一届会试的监考与那安家本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就是为了宏儿的前程,咱也不能给他竖敌不是。”

    提及大儿子的前程,童氏这才不甘不愿地点了点头。

    章父替童氏解发髻,道:“是我没用,让你受委屈了,回娘家也抬不起头。”

    童氏安慰道:“官人说的哪里话,遇到官人是我这辈子的福分。”

    “夫人”而后是一片旖旎。

    这日天晴,乾坤朗朗。

    城门外的草棚处热闹非常,一改往日的死气沉沉。

    今天正是府城里富贵人家施粥施棉衣的日子。

    经过童氏的努力,知府太太的号召,各家有头有脸的人物,包括商贾人家,都捐献了一定的银两或物资。且账目已然铭成碑按照捐献的多少排名,显眼地立在府城城门口不远处,但凡出城进城都能一眼见到。

    宣扬工作很是到位,整个府城都在称赞这次参与捐献人家的善举。就算这些个人家的下人出门在外都觉得脸上有光,让那些人家觉得价有所值。

    收到消息,张信一家子都很高兴,童氏还特地备了份厚礼。

    张信家也捐了点,一百两银子和一百石粮食,倒不显眼。

    “爹,好了没。”三丫催促道。

    张信无奈道:“来了,看你猴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