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赘婿又在硬饭软吃: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夫郎赘婿又在硬饭软吃》 60-70(第8/33页)

的掌心里。

    “哥哥我送你们的见面礼,收着。”

    两个小的赶紧看喻商枝和温野菜,喻商枝看了看钱云礼,想到钱家的做派,犹豫了一下还是道:“收着吧,这是钱少爷的一番心意。”

    于是两个小的又紧接着道谢,钱云礼最爱听人说谢谢,一派心花怒放。

    喻商枝终于抓住机会问钱云礼,“钱少爷今日也来礼佛?”

    殊不知这一说可打开了小少爷的话匣子,“我是陪我娘和我大姐来的,她们两个在里头念经敲木鱼,敲得我脑仁子疼,所以就跑出来了,没想到遇见了恩公和嫂嫂!”

    说话时他两眼放光,里头分明写着:可算是被我寻着了乐子。

    彼此聊了几句,钱云礼得知喻商枝和温野菜去晚了没赶上素面,当即道:“那素面有什么好吃的,清汤寡水的,还就那么两根。不过不是我说,这寺里大和尚做的豆腐斋还算有点滋味,比我们家厨子做的素斋好吃多了,你们别走了,一会儿跟着我们家一起吃,我娘早就念叨着想再见你们。而且二妞和三伢也在,我娘最喜欢小孩子!”

    好好的拜佛成了蹭饭,喻商枝和温野菜也不想的。

    但到底被钱云礼用搬出钱夫人的法子给拖住,不好意思走,一来二去,也就真等到了钱云书搀着钱夫人出来。

    不久前进宝已经去知会了守在寺庙偏殿外的钱府丫鬟,因而两人已经知道喻商枝一家的到来。

    钱夫人今日脖子上挂了个翡翠佛牌,珠光宝气的同时,也不失一份雍容气质。

    喻商枝和温野菜赶紧带着两个小的见礼,被钱夫人笑着扶起来。

    “大过节的,我又不是什么人物,怎么还拜上了。你们瞧瞧,这就是缘分了,没成想在这里能遇上。我听说云礼已经邀你们一起去吃豆腐斋,这小子好歹干了件人事。”

    她见喻商枝还想推脱,故意板起脸道:“怎么,喻郎中可是不愿意赏这个脸了?”

    此话一出,喻商枝还能说什么,只好拖家带口地跟在了钱家人后面。

    在凉溪镇,钱家的地位有目共睹,不用说也知道一年没少给观音寺捐香油钱。

    所以钱家几人甚至在寺里有专属的小院,里面有好几件收拾地甚是干净典雅的禅房。

    进去落座后,钱夫人就已经拽着温二妞和温三伢的手不放了。

    “时间过得真快,我就觉得不久前书儿和礼儿也不过就这么大,结果一眨眼都已是嫁人、娶亲的年纪了。”

    先前要送十亩肥田时,钱夫人就庄子上的人打听过钱家的事,知道这兄妹三个从小没了爹娘,最小的这个还有先天不足之症,心疼地把他抱在膝上。

    温三伢早慧,聪颖过人,钱夫人本把他当个小娃娃逗弄,几句话之后才察觉出此子的不寻常。

    她也不是书香门第出身,肚子里墨水有限,只是识几个字,但钱云书拿了几句开蒙时学过的诗词文章来问他,温三伢都对答如流。

    钱夫人一边惊讶一边感慨,“我的乖乖,你可真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说罢又看向钱云礼,满脸的恨铁不成钢,“哪像你这个哥哥,绣花枕头一包草,拿去烧火都没人要!”

    钱云礼无辜中箭,只好埋头喝茶。

    他真是讨厌极了来观音寺,和尚抠门,连点茶点都不上,因为大多点心都是用荤油做的。

    从牛饮茶水的孽子身上移开视线,钱夫人拔了头上的一枚珠簪,又从锦绣的荷包里摸出一个精美的小鲤鱼——金子打的。

    珠簪给了温二妞,金鲤鱼则给了温三伢。

    “也没想着今日能遇见两个孩子,没备东西,这点小玩意且拿着玩去。”

    喻商枝和温野菜左一个“使不得”右一个“不能收”,口水说干了也没用,钱夫人看起来铁了心,要和他们家结这个善缘。

    不仅如此,还特地问温三伢读书的情况。

    喻商枝心里有某种预感,照实说道:“舍弟体弱多病,只早前上过几个月的村塾,不过如今身子康健了许多,我与阿野正准备明年开春再送他回去念书。”

    钱夫人抿了口茶,“还是送去你们那的村塾?”

    喻商枝眉尾轻动,刹那间明白了钱夫人的弦外之音。

    钱夫人趁热打铁,“你们可曾听过县城有一间书院,名唤青衿书院?”

    这回不仅是喻商枝和温野菜,就连温三伢都一下子抬起头。

    钱夫人诧异道:“你这小人儿莫非也知道?”

    温三伢一板一眼道:“三伢知道,之前喻大哥给我买过一本青衿书院夫子写的书,我看过。”

    喻商枝顺着钱夫人的话头,“青衿书院的大名自是听过,先前也想过若三伢有机会进去读书是最好的,只是……”

    只是没有门路,这个事实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知道。

    钱云书不是钱云礼那个傻小子,得了娘亲的眼色,很快明白过来,含笑道:“这不是巧了,实则我家刚好认识一位早年在青衿书院教书的老夫子,我与云礼都受过他的教导。如今他在家含饴弄孙,闲来无事时也开了个私塾,收几个学生。三伢如此聪颖,若是能在这位老夫子手下念几天的书,得了他的青眼,那么去青衿书院可不就是一封名帖的事?”

    至此喻商枝已经确定,自己没猜错钱夫人的意图。

    钱老爷虽然捐了个官,可如今到底是商户,家里两个孩子,钱云书秀外慧中、知书达礼,奈何是个姐儿,不能科举,钱云礼怎么看都是没救了,逼他考功名,怕是考到七老八十都没戏。

    而一般指望不上家中子孙的商户,都会资助一些读书人以押宝。

    若其中真的有那个日后考中秀才、举人,乃至入朝为官,青云直上,当年的那一点资助和获得的好处相比压根不算什么。

    其中最实在的好处,就是商户可以把名下田产、商铺记在对方名下,从而免除商税和一部分田税。

    本朝与喻商枝所知的大部分古时朝代一样重农抑商,商户挣得多,赋税更是高昂。

    钱夫人见喻商枝的神情,便知自个儿的心思又被猜透了。

    反观另一边的小哥儿,还是一脸的懵懂。

    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不是一个庄户人能一下子想明白的,钱夫人愈发笃定喻商枝出身不凡。

    “咱们两家有缘,我作为长辈,哪里舍得看三伢这么个天资极佳的孩子,在村塾里头埋没了。村塾里教书的不过是些老童生罢了,一辈子考不上个秀才,教出的孩子又能有多大出息。青衿书院可就不一样了,咱们县里回回高中的学子,大半都是出自其中。”

    和聪明人说话,只需要点到为止,钱夫人最后收了尾。

    “你们两口子年轻,兴许想不到那么远,听我这过来人一句劝,等三伢身子养好了,你们就过来同我打个招呼,咱们把他念书的事办妥了,到时岂不是皆大欢喜?”

    话说到这份上,就连温野菜都有点开窍了。

    夫夫二人起身道了谢,又被钱夫人两句话轻巧地化解了气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