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豆腐美人直播发家致富[八零]》 60-70(第18/25页)
实力会让这部分人天然居于高处。而这种时候能尊从本心,且继续走下去的人才能够走得最远。”
如果不尊从本心就不同。
“因为人会有念想,会贪婪,得到了一些之后会想要更多。哪怕有所损失,也不懂得及时止损。”乔柔在做生意的时候可见过太多野心勃勃的企业家。
没有野心的人当不成企业家,有过度野心的人只能当失败的企业家,哪怕幸运加身,晚景也常常失足。
唯有将理智高于情绪的人,不追高不抛低,知足常乐的人,才更容易得一世平安。
乔柔这辈子就想要一世平安:“所以你有什么不喜欢的事直接和他们说就行。以后想去他们那边就去他们那边,想在我这里忙也可以在我这里忙。”
赵喜来的本事足够他一辈子吃穿不愁。
乔柔看向不远处神情复杂的陆崇,朝着陆崇招了招手,和人也一起说了:“你也是。以后要是有更好的机会,随时可以走。但要提早至少一个月告诉我,不然工厂我找不到接手的人,事情反而麻烦。”
陆崇愣了神,没想到自己还有机会“找下家”。
他在豆腐厂短短几天功夫,双手双脚都废得仿佛不像是自己的。搬运机器的事真不是人能干的,要从学校把设备运到工厂,中间路总有坎坷和坡道。
他跑一次累瘫一次,跑一次累瘫一次。四肢肿胀,脚上起水泡。
苦力让他脑子里都没空去想别的,谁知道今天会听到乔柔说这种话。他这算是改造结束了?他欲言又止,有点不敢问。
怕问了被乔柔嘲讽。
除了那天抓住他的几个人以及乔柔、管长盛之外,豆腐厂里的人都不知道陆崇的事。陆崇心惊胆战担心被学校劝退,最终却发现连老师都不知道最后还上资料的是谁。
他想要松口气,又不敢完全松口。脑子里现下七想八想,几乎都写在了脸上。
乔柔一看陆崇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她也不可能一直让陆崇做白工。这犯罪好歹也有服刑时长,真让陆崇白干久了,心态不平衡了,打起她机密主意来,她哪里诉苦都不知道。
乔柔借着赵喜来的事和陆崇说了下福利待遇问题:“陆崇,你从下月起和大家一起来帮工。钱和技术工人是一个价,同工同酬。每年的待遇也都一样。要是夏燕宁去益民厂学习,你可以跟着一起去。我们这段日子算是合作关系。等工厂的机器到齐,明年你还留着的话,可以上技术岗。”
要不是她工厂建那么快,陶厂长也不会乐意让她这边不停送人过去学习。
这明摆着是在给她一份好,希望她以后看在这份人情上,双方友好合作,并且促进往后的各种合作。
乔柔这边安抚着员工,和员工直接交流着,脑子里各种念头同时进行。她事情很多,总得先后层次分清,然后按序处理。
站在边上的陆崇没想到还能去益民厂学习。他张了张嘴,又是词穷。随后不得不抿着唇点头。身上那些自怨自艾的精神气几乎消散了个干净,几乎没了当初被提溜到豆腐厂时的状态。
他想,如果乔柔和豆腐厂一直都是这样的态度和氛围,他或许不去找别的什么工作,而会乐意在这里干下去的。
乔柔不是陆崇肚子里蛔虫,和两人聊完,也没空多管他们。
她很快撩起袖子,去开冰柜想要再尝一尝龚雨欣学习后特制的豆腐雪糕。
今天她们三姐妹就约好了,下午茶带着雪糕出门去给别人“见世面”。
本地一些文化人在这两年重新又开始办起了沙龙。他们将沙龙办在地下,布置了柔软的沙发和各种食物,邀请各种文化人一起。有时候探讨电影,有时候探讨文学,有时候探讨绘画。
这会儿半沙龙依旧还是一个很时髦的事情。如果在沙龙上做点更厉害的事,很快名字就会响彻整个文化圈。
比如有人在沙龙上穿“睡衣”。这会儿还没有多少人有睡衣的概念。睡觉专门穿的衣服是很少卖的。
在大多数人还衣冠楚楚去参加沙龙仿佛参加派对似的时候,穿睡衣很出格。
今天要办的沙龙,是文化沙龙。主办的人是一名叫做玛丽的年轻姑娘。
龚雨欣和乔柔、夏燕宁介绍:“玛丽年纪轻轻,已经去过很多地方。她父亲是一名记者兼摄影师,她母亲是一名医生。他们刚结婚就起步周游各国,直到这两年才在本地定居。玛丽喜欢文学和电影,经常以文会友来结交新朋友。”
夏燕宁的英语实在一般:“我只能听懂一些最基本的话。要是真的探讨文学,那估计我都说不出什么。”
龚雨欣安慰夏燕宁:“不是每个人都要长篇大论。我认为欣赏文学从来没有门槛,哪怕只是说一句‘好’,那也是一种观点。”
夏燕宁:“那也不能真只说一句好吧!”
龚雨欣笑起来:“你要是认识玛丽的话,你肯定不会这么紧张了。因为她性格和乔柔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喜欢夸人。”
乔柔突然被点到,对玛丽产生了一丁点的好奇:“她会怎么说?‘能比喊一句好说得更多,说明更厉害’?”
龚雨欣竟是点头了:“对。”
夏燕宁没想到,只好搜肠刮肚,看看能不能拿出点外语内容来聊。她脑子里能够蹦出来的外国文学,竟一时间处于空白阶段。
乔柔虽说也读过不少的外国文学,可惜这么多年过去,早忘得一干二净。只知道一些故事大概是讲什么,但是里面主角叫什么她都不记得了。再加上这个世界和她原本世界有不同,她也没打算乱说什么。
本来是去做豆腐雪糕推广,乔柔只在脑子里想各种美人典故了。
典故也是文学!
很快她们到达目的地。入口是一栋洋房。门口已经有不少自行车和汽车停靠着,里面传来了各种年轻男女的声音,基本上叽里呱啦是外语。
三人下车,司机从后备箱里取出了三个大盒:“我帮你们拿进去吧!”
洋房门口,一个年轻金发的姑娘走出来,在看到龚雨欣和旁边司机叠起来的三个大盒时当即笑开:“龚!你怎么带来了这么大份的。我以为只是小巧的雪糕。”
龚雨欣立刻转头,却矜持喊着:“玛丽。今天不是人多么?所以特意多带了点来,希望大家能够吃尽兴。”
玛丽才定居两年,汉语学了,但并不熟练。她和龚全程用英文交流,转向另外的乔柔和夏燕宁时才换成拗口的汉语:“你们好。”
她不习惯各种声调,说起来口音古怪,好在热情的天性让她哪怕说得古怪,也容易让对面的人一样扬起笑容。
乔柔和夏燕宁简单招呼:“你好。”
龚雨欣又和玛丽说了两声,随后才叫司机跟着她们进门:“还好玛丽家里有一台大冰箱。我们这些东西都可以放冰箱里。”
玛丽用英文在边上补充:“正好我们今天要吃的很多东西都需要拿出来。弥林达想要做一些蛋糕、饼干和烤肉。你们可一定要尝尝看。她简直是我们之中最擅长厨艺的了。”
语速太快,好在夏燕宁到底是在学校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