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皇叔: 10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秦皇叔》 100-120(第11/31页)

汗,伸手胡乱地往前一抓,居然抓住了一片柔软顺滑的衣襟,隐约能隔着布料感觉到一点心跳,是另一个人。他惊魂未定,下意识将那片衣襟又攥紧了一些。

    “小叔父,小叔父!”

    以秦王政对赵琨的了解,他能感觉到小叔父镇定自若的外表下,是如何的惊涛骇浪、狂风暴雨。看到小叔父的伤,他自己也做不到完全冷静,恨不得立刻将云阳君大卸八块,剥皮剔骨。甚至第一次庆幸身为君王,有仇都不用隔夜再报。

    云阳君却是不知死活,在廷尉诏狱说了很多不堪入耳的话,称呼秦王政为吕政,还嫌弃镐池君身上太瘦太硬,没有女郎摸着舒服,手感差。据说杨樛只能把他的嘴堵了,暂时不让他开口,然后先狠狠地抽了一顿,再告诉他,不配合查案就给他安排宫刑,阉掉。云阳君这才真的怕了,杨樛让他交代什么就交代什么,把侵占草场,贩卖战马的事情都捅出来,还指认了另外几个合伙人,要么是宗室贵戚,要么是手握实权的官吏。

    杨樛查案一向比较谨慎,云阳君的供词他只当个参考,生怕云阳君胡乱攀咬,冤枉了好人,所以廷尉府决定暗中调查,没有轻易地下结论。

    秦王政听了杨樛的汇报,又询问赵濯,得知小叔父当时抽出朱家备用的剑,直接捅了云阳君,现场一片狼藉。秦王政的心都揪起来了——小叔父练剑八年,从来没有见过血。学室中一度流行击剑,小叔父也都是选择未开刃的剑,只刺护具,不刺人。击剑可以输,但是绝不伤害任何一位同窗。哪怕是以前闹得有些不愉快的那种。

    秦王政不太会安慰人,小叔父刚进入梦乡,他就来了,已经不知是第几次走到床边,替小叔父更换敷在额头上降温的湿帕子。直到衣襟被攥住,似乎是感到手疼,小叔父像猫一样蜷缩起来,有一种令人心疼的柔弱。

    赵琨忽然惊醒,茫然地望着帐顶,隔了好一会儿才悠悠回神。一把扯掉了头上覆着的湿帕子,远远地丢在一边,“什么东西?湿哒哒的,贴着难受。”

    秦王政:“……”

    他扶赵琨坐起来,尽量轻柔地摸了摸赵琨的额头,好像不烫了,问:“有没有感觉好一点?刚才徐咨来看过,熬了药,趁热喝吧。”

    赵琨仔细感觉了一下,没有头昏脑涨的感觉,低烧已经退了,尽管没睡好,但毕竟青春年少,身体恢复得很快。他伸了一个懒腰,慢吞吞地端起药碗,手一颤,汤药洒了一小半。

    秦王政:“小叔父故意的!又不肯好好吃药。”

    赵琨确实不想喝汤药,他展示自己的手,“我不是,我没有。手不听使唤。再说了,政儿以前还不是偷偷倒药。”

    秦王政气呼呼地拿小勺子喂他。他很少照顾别人,不太擅长干这些,动作略显笨拙。

    滚烫的汤药入口,赵琨都快哭了,吸着气说:“烫、烫、烫!我自己喝,或者让慕白来喂我。”

    貌似被嫌弃了,秦王政无措地蜷起手指:“……”

    赵琨忽然反应过来,大咧咧地挼了大侄子一把:“逗政儿玩呢,多亏政儿照看我,感觉已经完全恢复,元气充足。再捅云阳君两剑也没问题。”

    秦王政强势地按他头,“别总是回忆不愉快的事情,都过去了。甘卿说,县衙的公务尽管交给他,让小叔父放几天假,出去散散心。”

    赵琨喜出望外,“甘兄仗义啊。”

    他体验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幸福时光,工作有人全部包揽,每天就负责吃喝玩乐,还有亲朋好友陪伴左右。

    第一天是张良。张良在秦国的第一个生辰,赵琨给他煮了一碗长寿面。尉缭也按家乡的习俗,准备了煮鸡蛋和装着压胜钱的荷包为张良庆祝。

    张良缠着赵琨讲战神白起的故事。

    赵琨回忆许久,在这个平行世界,白起的相关记载不太一样。

    秦武公有个儿子,叫赵白,也就是公子白。他没能顺利继位,秦武公的同母弟弟秦德公夺走了君位,将平阳封给了公子白,他的后裔就以白为氏。不过传到白起这一代,跟秦王的血缘关系已经很远了。

    白起少年时跟穰侯魏冉交好……

    后来范雎辅佐祖父(秦昭襄王)驱逐了包括魏冉在内的“四贵”,执掌国政,范雎成为秦国的相邦(丞相),取代了魏冉。

    范雎和白起之间有些龃龉。

    话说秦赵长平之战,赵军惨败,秦军的伤亡也过半了,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而且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参战,后方守备空虚。

    范雎本来就已经有些动摇了,再这样打下去,就算灭掉赵国,秦国也会极度虚弱,容易被其他诸侯趁火打劫。

    另一边,白起在上党屯兵,准备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万分恐慌,请纵横家苏代以重金贿赂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假设赵国灭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被封为三公,他为秦国攻下七十多座城邑,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战功赫赫,即使周公、召公、吕望(姜太公)的功勋也不能超越白起。到时候,您甘愿地位在白起之下吗?”

    于是范雎以士兵疲惫,国力空虚,需要休养生息的理由,请秦昭襄王接受韩、赵的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应允。

    眼看就要立下灭赵的不世之功,却被迫退兵,白起对范雎的意见很大,满心愤懑,身体每况愈下,大不如从前。

    隔了大约一年,秦国积蓄了足够的粮食,给三军将士的俸禄翻倍,士气高涨。秦昭襄王又想灭赵,白起认为灭赵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拒绝领兵出征。

    俗话说“没有张屠夫,也不能吃带毛的猪。”秦昭襄王决定换一位主帅,结果一边是换了主帅的秦军,另一边是上下齐心协力、一心复仇的赵军,而且这一年的时间,赵王放下脸面搞邦交,拉拢了强有力的外援。这次秦赵交战,赵国坚壁清野,秦军奔波千里,没有捞到半点好处,战事不利。

    秦昭襄王、范雎多次请求白起接任主帅,白起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秦军包围邯郸,却久攻不下,楚国、魏国的援军赶到,与赵军合力攻打秦军,秦军的兵力折损过半。秦昭襄王暴怒,剥夺白起的武安君爵位,将他贬为士伍,放逐到异地。这时白起确实病得不轻,耽误了一段时间,没能按时出发。

    昭襄王与范雎秘议,认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怏怏不服,有怨言,派使者赐剑,命令白起自刎。

    张良听完,感叹道:“将相不和,罪不在白起,他死得有点冤。但白起和范雎,好像都没有错,就是立场不同。”

    晌午过后,天空飘起了小雪,王绾踏雪来访,惊得午睡也要赖床的赵琨跳起来,连靴子都来不及穿,就踩着木屐去廊下迎接恩师,不出意料,被耿直的王先生口头教育了一番,让他注意仪表,不可失礼。

    赵琨对这位王先生没脾气,朝目瞪口呆的张良做了一个鬼脸,转过身来,一本正经地行礼,诚恳地表示受教了:“感谢先生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王绾十年如一日,照旧给赵琨带来一包饴糖。还有一包是给甘罗的,委托赵琨转交。

    第二天,蒙氏兄弟作陪,围着火炉烤鹿肉,烹茶赏雪。

    蒙毅鼓足勇气表明心迹,却被终黎未明确的拒绝,整个人都变得沉稳了许多。跟赵琨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