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在开封府当卧底(展昭七五)》 197、顾倾城的隐藏大佬身份(第1/2页)
三日后,朝廷大军到达襄阳,驻扎在襄阳和邓县交界处的万山一代,距离襄阳城仅仅十里路程左右。
与此同时,宋仁宗在汴梁正式发布了针对襄阳王的讨贼檄文,朝廷和襄阳正式开战。
少年将军司空宁能征善战,忠于皇权,率大军和兵强马壮训练有素的襄阳军在万山南侧的荒原来来回回打了好几场战役,双方实力相当,不分胜负,战局渐渐陷入僵持。
在两军打得轰轰烈烈的时候,留守汴京的颜查散和陈世美,在包拯留下的那部分暗卫协助下,也开始了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凶险万分的战斗。
襄阳,打的是看得见的刀光剑影,真刀真枪,血染沙场。
汴梁,拼的却是看不见的人心和舆论。
襄阳,是统帅的指挥,将士的拼杀,刀剑的撞击。
汴梁,却是人精对人精,谋略对谋略、步步为营的博弈。
两个多智近妖胆识过人的腹黑搭子,一人主庙堂,一人主江湖,配合默契,将攻心三十六计玩得出神入化登峰造极。
对每一个朝堂大员采用不同的策略,精准锁定,完美拿捏。对大街小巷茶肆酒楼可能引起的负面舆论和民心提前引导。两人一点一点,一滴一滴,将身居要职举足轻重的朝堂大员逐一渗透拿下,将汴梁民心牢牢控制。
只不过,宋仁宗对这一切毫不知情。表面上,朝堂每日的早朝还是在情绪激动地声讨襄阳王,一下朝,喜欢八卦的朝臣们,再没了闲聊的心思,都直接回自己府邸。
只有回了自己府邸,一个人呆在书房时,才敢在心里长叹一声。
要变天了。
该变天了。
至于为什么要变天,又为什么该变天,所有人缄默不语,不能、也不敢和任何人交流,连在心里自己和自己对话都不太敢。
那个真相,太过骇然。
太过超出他们的想象。
甚至,只能一辈子都吞死在喉咙里。
他们啥也不能做,啥也不能说。唯一能做的,就是安安静静等候这一场正与邪战斗的结束。胜,则大宋兴,败,大宋则可能万劫不复。
宰相张士逊在半夜痛哭流涕,为君,为臣,为天下百姓。
以诗词闻名的大文豪欧阳修,沉默了很久,提笔给好友范仲淹写了一封信。
信里,闲话家常外,很不经意地提到了八仙过海神话故事里的铁拐李背金葫芦瘸腿的形象是如何形成的。
文末,是铁拐李的师父老子的那句话:世间万物怎么只注意一副皮囊,你应该关注他的内在。
遭谗离职,正在岳阳的范仲淹,收到好友欧阳修的来信,站在岳阳楼前,看着滔滔长江水,长泪纵横,写下了中外闻名的《岳阳楼记》,却无人知道,这篇有感而发的散文,部分内容却是为他的好友包拯而写。
钦天监的监正陈襄,再次夜观天象,终于看懂了一直困惑他和王立的那件事。
原来,“流星入紫宫,帝王驾崩”是这个意思啊。陈襄老泪纵横,也终于对“萤惑入太微”感到安心了。
原来,一切,自有天意。
大宋朝堂,一切,似乎都未变。
又似乎,一切,都变了。
陷入僵持的战局,让双方反而都能偶尔喘一口气,停下来各自修整,为下一次更猛烈的战斗积蓄力量。
对于目前的战争局面,包拯公孙策倒不是太担心,他们更关注的是赵曦究竟还要多久才醒来。毕竟,这一场战争的真正收场,还得他来才行。
他们并不打算让襄阳战事发展为真正的内战,他们要的,是借襄阳为立足点,让大宋平稳度过这次的劫难。
所以,他们并不打算对百姓公开皇帝的秘密,只让颜查散和陈世美用最合适的方式,控制朝堂稳定的同时,让部分必须要知道真相的官员顺理成章地知晓、接受真相。
他们也担心顾倾城会不会忽然在关键时刻跳出来捣乱。顾倾城的行为,太过难测,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左右战争的走向,朝局的走向。
“老包,你说顾倾城为何没有任何反应?”公孙策脸露忧色,那疯批,让他太没安全感了。
包拯懊恼地道:“那疯批疯就疯吧,谋略还不输你我,我还真不知道。”
公孙策不能再同意包拯的观念了,那疯批,真的是很特殊的存在。
包拯沉吟了下:“弱美人,我还有一个担心。”
公孙策:“担心外邦趁火打劫?”
包拯点点头。和大宋接壤的有辽国、西夏、高丽、回鹘、大理等。目前有能力对抗大宋的只有辽国和西夏。虽然辽国近些年和大宋交好,西夏李元昊因为狄青的关系,承诺过三十年内不会犯大宋。
但社稷之间,也一样没有永痕的敌人或者朋友,只有利益的变幻。如若朝廷和襄阳开站太久,西夏和辽国,也不一定真的不会浑水摸鱼。
本来,这个事情,在他们来襄阳前,就已经考虑到了,解决方案也想好了:找顾倾城。因为,只有顾倾城才有那个实力绝对震慑住外邦。
可人算不如天算,哪里想到白玉堂会出事。如今,别说找顾倾城帮忙了,他不灭了开封府和襄阳府都不错了。
两人正大眼瞪小眼时,襄阳王过来了。
“顾倾城派人送来的。”赵湘将一封信递给包拯,“有人将这信送到王府门口,说要包拯亲启。”
包拯和公孙策互视一眼,均有些发怔。
顾倾城给他们送信?
两人抖了抖。那疯批该不会是知道小白没了,疯了,特来通知他们等着被寸草不生吧。包拯咽了下口水,将信封开启,抽出信。
看完,两人再次呆了呆。
襄阳王用眼神询问着包拯,这段时间,她也在谢箐那里听了很多顾倾城的事,也是对这人又好奇又胆战心惊,生怕他突然冒出来捣乱。
“不是来打人的。”包拯一看赵湘那神色,赶紧解释,随后将信递给她,“王爷可以自己看看。”
包拯看向公孙策,用眼神求证这一切是真的吗?公孙策给了他一个“你没看错”的眼神。
信里,顾倾城只字未提白玉堂的事,只道:小包子,小白脸,你们若能守住襄阳,本尊可以出手帮你们搞定边境问题。
赵湘看完,和包拯公孙策面面相觑了好久。
“意思是...我们如果守住了襄阳,他才肯帮忙?”赵湘微微疑惑。
包拯摇摇头:“不,他只是要我们守住襄阳,边境,他一定会帮我们稳住。”
公孙策:“我和老包持相同看法。”
‘那就好。’赵湘松了一口气,当知道那信是顾倾城让人送来的时候,她其实相当忐忑。
因为公务繁忙,襄阳王并未呆多久就离开了。
公孙策看了眼包拯,再次将那信打开,指了指信最后那个莫名其妙的符号,深吸一口气:“我们果然所料不错,顾倾城,竟然真的是......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