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70-80(第25/26页)
价偏低了。
陈家明点着头,“可这样真的会对食品厂造成影响么?要是唐忠路不受影响,你岂不是要亏很多钱?”
宋满冬摇摇头,问他,“你知道柿子干跟馒头的区别么?”
陈家明猜测,“柿子干贵?”
“不,柿子干不是必需品。”宋满冬仔细讲给他,“馒头是为了填饱肚子,柿子干则是消遣。”
“舍得花钱买柿子干的人,肯定会选味道更好的。好不容易攒下钱要买柿子干的人,买到味道差心里也不舒坦。”
“我要他们更多的人尝过河东大队的柿子干、柿饼,再也不愿吃供销社的。”
食品厂产出来的吃食,大半都放在东风公社卖,也有一部分送到县城去。
柿子干作为其中一样事物,也是同样的售卖流程。
陈家明点着头,似懂非懂,“要是都送到县城,价格会压的更低。但是这点儿影响对食品厂来说应该不算什么?”
宋满冬点点头,又说,“这只是今年的情况。”
陈家明想到明年,第一反应便是,“可明年贺永明就不要介绍费了。”
“谁说明年要去黑市卖了?”宋满冬笑了下,“明年我们去供销社卖。”
“明年我们把其他大队的柿子都收了,一部分卖到公社,一部分卖到市里,你觉得怎么样?”
只抢占一点儿生意,对唐忠路来说是在不痛不痒。
她要的可不仅止于此,她要是这一点儿撬动东风公社的供销社和食品厂的合作,她要的是抢走食品厂柿子这条生产线。
陈家明单是想想收购、买卖的般盛况便胸中澎湃,期待不已,“这样当然好!”
他还有些担心,“可其他大队不是以前不是都卖给食品厂?会改变想法卖给咱们么?”
“以前的话不一定,但今年往后,是不用担心了。”
宋满冬对此还是有把握的,“以前只卖给食品厂,是因为食品厂年年收,随意卖给其他人,得罪食品厂当然不划算。
可今年临到柿子下树,食品厂才说不收河东大队的柿子,他们在其他大队眼里,也就没那么可靠了。”
“今年能不要河东大队的柿子,明年就能不要他们的柿子。既然这样,倒也不必对食品厂这么忠诚。”
陈家明想过之后,赞同点头,“要是我,我也不会想跟食品厂再合作。”
他心底火热起来,河东大队一个大队的柿子也就能卖个两三回,可要是收了其他几个大队的柿子,那他们从十月柿子下树开始,到腊月最后一批柿饼出缸,都能赚钱。
陈家明下定决心,“我今年一定维持住百货商店的关系。”
“你肯定没问题的。”宋满冬对他也十分放心。
说完,又补充了句,“柿子只是个开端。”
“黑市的生意不能做,那咱们就光明正大的卖。”
陈家明跟她对视一眼,重重点头。
不管是陈小婶儿还是唐忠路,都将成为他们的垫脚石。
目标明确,直指明年。
即便时候尚早,宋满冬也不懈怠,做起其他的准备。
她不知道明年的这时候,她能不能回城,但无论她在不在,河东大队的柿子干和柿饼,都要做。
这一次,宋满冬直接向张大队长说明了打算,叫来帮忙的不再是能干的婶子们,而是王喜娟他们。
张大队长素来远虑,听完便依照她的想法做了安排。
宋满冬坐在水盆边上,给柿子削皮时,便暗中打量起来帮忙的姑娘们。
她选年轻人自有道理,婶子们勤俭的优点在做柿子干的时候恰得其反。
柿子皮不舍得削,颜色不对的不舍得扔,这些混入其中,严重的影响到了柿子干的品质。
她们长久以来的习惯如此,一时间是改不了的。
但这些年轻的姑娘还是能快一点儿接受新想法的。
宋满冬看着她们做完,才说道,“大队上给每家发了两斤柿子,你们回去可以自己试试做柿子干或者柿饼。”
“我正打算自己试呢。”王喜娟说道。
枣花则是犹豫后,问她,“满冬,你能帮我们做么?我怕自己做坏了。”
宋满冬拒绝了,“我还要收拾大队上的柿子,忙不过来。”
“更何况,你们总得学会自己做,不能一直想着依靠我。”
枣花边说,“那我还是不做了,放熟了直接吃吧,这两斤柿子做坏了多可惜啊。”
平男眉头一皱,“你怎么说话奇奇怪怪?”
“宋知青本来就忙,她给你们家做柿饼了,能不给别人家做么?整个大队一百来户人家,做起来不得累死她?”
王喜娟大大咧咧的开口,“枣花,那你们家的柿子给我一斤吧,我拿两个鸡蛋换。”
“正好我怕自己的做坏了,没有别的柿子试手。”
“换是能换。”枣花忍不住说,“可你要是做坏了多浪费啊。”
“我们跟着宋知青做就行,还是别自己乱来了。”
“可我也想学点儿东西。”王喜娟认真问她,“学会了以后我想吃就可以自己做。”
“宋知青肯定是要走的,在河东大队咱们能跟在她后面,叫她手把手教,离开了河东大队,咱们可就追不上了。”
“对对!”平男点着头,“要我说,趁着这个机会,把宋知青的手艺学来三分,咱们以后就不用愁了。”
宋满冬听着她们说,待平男看向自己,才道“你们要是有想知道的只管问,不过我不是会教人的,只能尽力讲给你们,会多少就看你们自己了。”
做柿子干是十分枯燥的工作,削皮切块晾晒。
宋满冬自己做的熟练,一心二用,边做边观察。
也不知是不是王喜娟有天分,还是每日回去自己也琢磨了,第三天的时候,王喜娟给柿子削皮已经基本上到一遍就能让她满意的程度了。
枣花还缩着手,放不开。
宋满冬不评判什么,只叫她重新削皮。
等这日结束,单独给了王喜娟一兜柿子,“喜娟,这些麻烦你帮我做成柿子干,七天后拿给我。我下次去公社给你带头花。”
枣花担忧着,“宋知青,你自己不是能做?怎么还叫喜娟来?万一她做坏了……”
“不叫她赔。”宋满冬先说,又道,“这几日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忙。马上天就冷了,我们知青点在准备过冬的东西。”
院子里的秋菜要收割,养鸡鹅的棚子也得加固一下,还要多捡点儿柴火,既是囤过冬的柴火,还留作熏肉的柴火。
当然,事情虽多,其实也不影响她做柿子干。
毕竟做柿子干对她来说,要不了几分钟。
她只是想看王喜娟会不会应下?又能做成什么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