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皇亲国戚都能听见三阿哥心声》 30-40(第11/16页)
索额图一时间面色也是说不出的复杂,这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呢?
把索额图赶出去之后,康熙到底坐不住去了一趟毓庆宫。
“儿臣叩见皇阿玛。”
“保成,你在这边折腾什么呢?!”
“这是儿臣应该做的。”太子低头道。
“站起来回话!”
闻声太子站起身来,继续道,“僭越过之,礼不可废,旧日未曾记,如今听人言,自当改正。”
“长者赐不敢辞,这你怎么不听?”
“可听,但是也不可尽听,若是有不妥之处,自当改正,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
“……”康熙。
你就是故意的!
“你是不是觉得朕善恶不分?”
“儿臣不敢,皇阿玛圣明,自然不会这般。”太子低头道。
不说难受,说了更难受。
关键这种事情还没法反驳,不好说出来。
康熙压了一肚子火,“胤礽,你乃是嫡长子,朝野皆知的储君,自然与众不同,况且我大清之中,你乃是第一位太子,本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此专注那些条条框框,像什么样子?!”
太子低着头,一副受训的样子,但是完全没有说要改的意思。
就这副样子是比前些日子恭谦稳重了,但是就这种恭谦稳重,甚至犟嘴的时候都几乎到了没有的地步,若是放在平常时候,他或许会高兴,但是眼下就这举动,简直就是康熙就更加烦心了。
但是想想这些日子太子的状态,吃的比以前少,心境那也明摆着不好,俨然就是走不出来。
然后这个过程中还时不时的就来一出火上浇油。
弄得康熙这是又气又心疼还堵得慌。
又是怨胤祉说出来,尤其是有些后悔怎么就说了那句话。
再想想人家都是后悔自己已经干的事了,到他这边,反倒是后悔还没干的事情,这东西实在是让人有些难说。
说是好事,的确知道了一些日后之事。
若是不好的……
他眼下这一幕就是不好的!
这边康熙进入了鬼打墙。
面对这种情况,正赶上曲阜孔庙修缮完了。
康熙心中一动,顿时就有了念头。
没过几天之后康熙直接吩咐道,“胤祉,还有胤禛你二人代朕前去曲阜祭孔。”
【啊……】
【这么大的事,要不带带太子吧,那可是祭孔哎。】
“……”康熙。
祭祀孔子是大事,但是也没大到非得太子去!
而且真说是让太子去,这不是白让你去了吗?!
【要是太子去肯定是什么都是最好的,但是我和老四……蹭不着了啊。】
原本脑海之中真的想了那么一瞬间的太子,“……”
不知道为什么,太子感觉自己不如不想。
至于康熙那也是眼皮直跳,合着你计较的是这个事?!
不往朕眼前放坎,胤祉你难受是吧?!
【算了,公费旅游,还是代领导旅游,就是祭孔的时候事比较多。】
胤祉一边想着,一边和四阿哥胤禛一起领旨。
然后就听见胤祉领完旨后继续道——
【说起来,也就是十二弟这个岁数不太对,要不然真该十二弟去,别的不说这种事情肯定干的特别好,虽然谈不上主业,但是这也绝对算是专业对口了。】
【就礼仪问题,十二弟管的一级棒,被他送走的至少两任皇帝、皇后、太后、王爷等皇亲贵胄一群人用过的都说好。】
【感觉要不是他那大侄子活得实在长,他都能送走三个帝王。】
【哦,的确也是鬼。】
康熙的眼皮直跳。
朕还活着,但朕不想知道到底是谁主持朕的葬礼!
包括太后!
而四阿哥的注意地方落在了……
原来十二弟那吃席无数,指的是这个吃席吗???
合着凭本事升官发财,指的是这个本事吗?
阿这……的确,如果这种事情办得好,怎么说不是一种本事呢?但是这感觉怎么想怎么就那么怪呢???
以及,大侄子活得长……
那位雍正活的很短?
嗯……
也不应该这么想,或许有别的可能,比如说主要是十二弟高寿。
但是仔细想想如果真的有个能够把事情做得无甚差错,极为周全之人,身份又足够,作为掌权者的确不可能不用,省心省力还省事,做的还好。
真就是离谱中透着合理,合理之中透着离谱!
【也不对,现在还是人呢。】
【在场就有两个。】
第38章
离开了京城,胤祉就和四阿哥胤禛一同朝着山东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就这个待遇倒是还算得上还行。
真说是到了地方,就没有了什么闲情逸致了,流程等一大堆事情尽数落在身上,就算是他们是两个人,整整三天下来也是累得够呛。
不过真说是结束之后,倒是也轻松了不少。
而在康熙那边,伴随着胤祉不在,除却处理朝政之外,心思也多落在了太子身上。
有道是趁胤祉不在,没人捣乱,这个时候正是修复父子关系的好时候。
然后康熙就碰壁了。
太子谈不上什么水火不浸,但是那也是完全没有好转的意思。
恭敬、谦卑、文武样样不差,但是那态度就是和寻常不一样。
反倒是还不如胤祉在的时候了。
虽然太子没说,但是康熙已经猜到了太子在想些什么了。
那就是可能还有更重的事在后头,他还知道,所以把胤祉差了出去。
事情当前,太子甚至解释道,“皇阿玛不必劳心,儿臣不在乎,其他的了。”
“……”康熙。
朕不是这个意思,而且他也不知道!
不知道!
事情当前,康熙都想把胤祉拽回来把他知道的那些都说出来了,奈何就眼下只能想想了。
而对此最为倒霉的就是满朝的文武群臣。
皇上这些日子和太子有矛盾,一个个都是夹着尾巴做人。
连带着京中吏治都清明了不少,俨然就是免得这个时候栽了跟头。
而在京外的官员,显然就没有那么多顾忌的了。
胤祉回去的时候也见了山东知府。
知府恭敬极了,笑容也恨不得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