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海岛大院奇葩婆婆[七零]: 130-134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成海岛大院奇葩婆婆[七零]》 130-134(第2/5页)

么严重吧?再说了,这里就?咱们四?个人,只要咱们别说出去,外人肯定也不清楚。”

    “不行,我知道你是一片好心,但我们不能贪得无厌。而且,和其他想要当个体户的人相比,他们已经幸运很多多了。”

    尽管古丽妮和宋亮就?在现场,但宋兰梅还是把话语说得很直白。

    不过,古丽妮和宋亮倒是也没觉得宋兰梅的话不对。

    古丽妮朝邵余奇道:“邵同志,你就?听我们大姨的吧。如果我们次次都这样的话,那我们肯定慢慢也会变得懒惰起来,毕竟有你给我们在身后托底。”

    见?宋兰梅和古丽妮都那么说了,邵余奇也只好笑着点头:“行,那就?听你们的。”

    邵余奇望向古丽妮和宋亮,“今天时间?也不早了,摆摊的位置肯定都已经被人占完了,要不你们明天早上六点再来找我?我放货物的仓库就?在这边附近,我明天带你们过去拿货,然后再带你们去摆摊的那条街。那边的个体户,我基本都认识,我帮你们给他们打个招呼。”

    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摆摊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外地?人想要立足的话,更是很可能遭遇到来自地?头蛇的打压和排挤。

    古丽妮和宋亮也听说过这里面?的门门道道,闻言急忙朝邵余奇道谢。

    面?对古丽妮和宋亮的谢意,邵余奇笑着道:“别客气,你们是宋大娘的亲人,那我自然不能看着别人欺负你们。”

    听到邵余奇这回答,古丽妮和宋亮心中越发?庆幸他们来找了宋兰梅,不然他们不可能这么顺心如意。

    解决了古丽妮和宋亮的事?情后,宋兰梅和邵余奇又聊了一会关于如今京市的经济形势。

    两人之间?,主要是邵余奇提问,宋兰梅帮他答疑解惑。

    宋兰梅来自信息发?达的后世?,且从小又在经济特区鹏城长大,亲自见?证了鹏城腾飞的整个过程,所以她对于经济局势的变化和创业路上雷区的了解,是邵余奇远远无法?比得上的。

    邵余奇越是听宋兰梅讲解,心中就?越是敬佩宋兰梅。

    等?到宋兰梅要带着古丽妮和宋亮离开时,他脸上甚至还露出了一些?不舍,亲自把宋兰梅她们送到了院门口。

    走出邵余奇家一段距离后,想到邵余奇刚才对宋兰梅那尊敬至极的态度,古丽妮就?忍不住好奇地?朝宋兰梅问道:

    “大姨,我看那个邵同志对你特别敬重的样子,这是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宋兰梅没有急着回答古丽妮,反而是问了她一句:“你觉得小邵同志他的家看起来怎么样?”

    第132章

    面对宋兰梅的提问, 古丽妮回想了下,很坦率地说道:

    “看起来很有钱的样?子,我还是头一回看到有人家里摆着一套沙发椅。单就是那一套沙发椅, 肯定就已经不便宜了。”

    宋兰梅:“你肯定想不到, 在两年多以前,他?在京市连个落脚的地都没有。”

    “什么?”古丽妮有些惊讶, “他?不是京市本地人吗?”

    “他?是京市本地人,地地道道的京市本地人, 在这出?生,在这长大。”

    宋亮感到疑惑:“那他?怎么会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呀?”

    宋兰梅:“这事说起来有点复杂, 你们还记得两年前知青返城的事吧?”

    古丽妮和宋亮齐刷刷点头。

    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忘记。

    从78年年底, 上面就放宽了对知青返城的限制,到了79年的时候, 分布在祖国大江南北的知青们更是大举返城。

    他?们大柳村当时因为知青返城的事情?, 还闹出?了不少麻烦。

    有个已经在大柳村娶妻生子的男知青, 执意要抛下自己的妻子儿女, 返回到城里?去。

    宋兰梅望向古丽妮和宋亮:“这小邵同志就是79年1月时, 从疆区那边返城回来的知青。他?在疆区下乡了6年, 等到回来之?后,却?发现家中早已没有他?的位置。他?原本在家中就不受父母重视,不然他?家四个孩子里?面,也不会偏偏是最?小的他?被要求下乡。”

    “他?家原本就没多大空间,再加上他?的三个哥哥都已经结婚生子, 所以他?原本睡觉的位置, 自然是早就被其他?人给侵占了。按常理来说,既然他?已经下乡回来了, 那再怎么样?,也应该努力给他?腾个睡觉的地方出?来。”

    “但是,他?爸妈和他?那三个哥哥,却?都说他?既然已经这么大了,就该学会独立生活了,所以连家门都没让他?进,就把他?赶走了。”

    古丽妮听到这,忍不住皱眉:“这也太过分了吧,邵同志可是为了家里?才下乡的,他?们难道不该念着点邵同志的好吗?”

    宋兰梅:“他?们那家人就是这副德性。小邵同志从火车站走到家门口的时候,都已经是入夜了,就算想要找临时的住处,基本也不太可能?找得到,毕竟那阵子京市的招待所基本也是住满了返城的知青。”

    “邵家和我们家是同一条胡同,我从外面要回家时,恰好看到他?在敲门,求家里?人让他?先进去将就一个晚上,他?明天?就走,结果他?家的人却?骂他?是狗皮膏药,让他?别再死皮赖脸地纠缠着他?们。”

    宋兰梅朝听得一脸专注的古丽妮和宋亮解释道:“你们不知道,那段时间,京市正是寒冬腊月最?冷的时候。一个人要真是晚上在外面过一夜,指不定第二?天?连尸体?都冻僵了。我担心他?晚上真被冻死在外面,就叫他?先去我们家的客房将就一晚,等明天?白天?再想想法子。”

    “他?在我们家借住了差不多10天?的时间,每天?都帮我们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然后又早出?晚归,想在京市找份安身?的工作。但那段时间京市到处都是返城找工作的知青,就连街道办那些?糊纸盒的散活,都被人抢得一干二?净。在这种狼多肉少的情?况下,他?始终都没能?找到一份工作。”

    而大概是因为这是个书中世界的缘故,宋兰梅当时就发现,无论是京市,还是南边的广省,在改革上迈的步子,都比她前世的那个世界大了许多。

    京市当时已经允许和鼓励闲散劳动力自谋职业,通过从事个体?经营,来实现个人的就业。

    而南边的羊城当时由于外资的注入,许多轻工业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每天?都有五湖四海的人南下羊城批发小商品,然后再带回家乡转手售卖。

    不少京市的个体?户,也纷纷南下羊城淘金,将羊城物美价廉的服装、饰品等商品带回京市售卖。

    宋兰梅当时注意到京市出?现这个现象,就跟一直找不到工作的邵余奇提了个建议,让他?如果有胆量的话,就干脆找几个信得过的朋友,一起去南方批发进货,然后把东西带回京市出?售。

    当时整个华国,即使是京市,也都处在经济短缺的年代,商品极度匮乏,很多东西都需要老百姓千方百计找门路和关系才能?买到。

    在这种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只要你手里?头有货物,那自然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