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咸鱼: 20-3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在年代文中咸鱼》 20-30(第6/14页)

一脸上褶子超多的瘦矮老头儿抹着泪哭的比他儿子还惨。

    有人看不过去,他们习惯性站位在表面弱者一边,开始劝前村长把王老二扶起来,有什么事好好说。

    叶榆并不想好好说话,在父子二人哀嚎的背景下,冷笑一声,毒舌说:“原来是您家的?先挑衅,先打人,还带了武器,被正当自卫挡回去竟还有脸一哭二闹三上吊?啧啧啧,他的话不对,他跳进粪坑肯定是侮辱粪了,人家粪至少还能肥地里的庄稼而他只会嘤嘤嘤……出这么个玩意儿,这位大爷,您家的家教当然是我不能比的。”

    卧槽,真毒。

    这城里姑娘骂人也和他们不一样,不带脏字不带颜色,里面竟然还有尊称,但论狠毒程度却一点都不差,王老二这下子可真连粪都不如了。

    王老二气的差点又摔回去,却不敢再对叶榆耍狠,他脚现在还崴着呢,生了怯就连假装理直气壮都不行

    大队长也来了。

    一问情况,他开口:“先撩者贱,谁犯的错自个儿兜着。”

    前村长只道这其他不说,医药费总得赔,这算盘打的挺响。

    “幸运没受伤,这医药费倒是不用,”叶榆闻言说,“精神损失费可以来一点,没有钱也没关系,粮食蔬菜肉都行。”

    前村长:

    ……谁赔谁啊?!

    “噗——”

    有围观者笑了。

    还有活泼的年青人歪了楼:“叶知青,这精神损失是个什么费啊?”

    王家可能曾经真为王家沟干过一些实事,但也没少干缺德事,风评实属于毁誉参半,近些年更是毁大于誉,因此并非全部村民都站在他们一边。

    而且更多村民纯属于围观热闹,他们不一定非站在哪一边,刚才他们笑了,现在他们也笑,只要好笑他们都笑。

    “红色精神懂不懂?大队是我家,和平你我他,团结友爱,共建美好家园,任何挑起群众争端的都是恶劣坏分子!”叶榆东拼西凑,瞎扯一通,末尾敲重点,“我们知青下乡是为了学习和建设乡村的,没道理被人举着锄头砍,哪怕不是知青这也是故意伤害罪,要不去镇上公安局问一问?”

    这年头队里的事情绝大多数都队里解决,很少有难道公社的,知青张口闭口的公安局唬住不少村民。

    包括前村长。

    王老二不要看他叫的闹的这么大声,真正做主的还是王老二他爹。

    而且大队长又不傻,更不可能站在一直和自己作队的王家,当即定下王老二赔知青一块五或二十斤粮食。

    一块五肯定买不够二十斤粮食,十斤都不够,但这是在挣钱不易的村里,细粮且不说,红薯粗粮还是能拿出几十斤的,何况王老二这样家庭条件不错的人家。

    此事且作罢。

    叶榆胜了前村长和落选村长,堪称一战成名,再加上她昨早还怼过七大姑八大姨,名声在村里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包括她一脚踢飞王老二五/十几/几十米/十几里(???)。

    村民们也不瞎叫她闺女或姑娘,至少当面都叫“女同志”或“叶同志”,还有人听信越传越离谱的谣言绕着她走。

    叶榆本来也不是性子多合群的人,这样一来即便好奇也没人来打听或询问其他知青的事情,耳朵落个清静,不是不知道有人背后议论,但这与她何关?

    白得二十斤粮食√。

    叶榆只觉得今天天气可真不错,雨后的山村萦绕着泥土的芬芳。

    干活也超有劲儿。

    与桂花嫂的配合也是满分,她们各自的工分也是最高的10工分。

    桂花嫂觉得自己纯粹在蹭白工,既不好意思,也心生感激,只想着要赶紧把叶知青需要东西编出来才是。

    桂花嫂也听说上工路上的事情,她当然是站在叶榆一边,却还是对叶榆表示担心,“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一句俗话自打她丈夫去世后才深刻了解。

    自在无束活着的叶榆,也成为她现在最羡慕和佩服的人。

    今天的绵绵秋雨虽然不大,但一直没停,再加上地全部都犁完了,下午下工的时间比昨天还早一些。

    叶榆去王老二家把二十斤粮食拎回知青点。

    不出意外,二十斤粮食都是红薯,但她一点也不嫌弃,这样的好事多来几个多好,可惜王老二似吓破了胆,去他家时躲在屋子里不出来,不能再薅几次羊毛。

    那一脚是不是有点重?可她十分之一的劲都没使出呢!王老二没留下啥明显的后遗症就是证明。

    “哎,有点可惜。”

    叶榆把红薯放在厨房,回到房间,从屋里拿出一些主要由王来娣备的上门礼,放入背篓,背着它们走亲戚去。

    第25章 姥姥姥爷

    王来娣为了娘家能够照顾自己的女儿, 也真是狠下血本,备了不少东西。

    先说长辈的,王姥爷王姥姥两人一人一件马甲, 即坎肩, 布料现在有多难得懂得都懂, 很多人一年四季都不一定有一件新衣裳,更不提棉花夹层。

    若非王来娣在纺织厂上班, 这些东西未必能搞到, 这两件新坎肩省着点穿,够王姥姥王姥爷穿个七、八、十年不成问题。

    长辈有了, 再说同辈。

    王来娣上面有两个姐姐, 下面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家里姐妹就她嫁的最好,考上县里的高中,又因大姐夫的关系在城里找了份临时工工作,认识孩子们他爸叶红军,也因此,她对自己五个儿女的学习都特上心。

    王来娣的姐姐王妱娣也嫁的还行, 嫁到县城, 爱人是镇上唯一一家国营饭店的大厨,还花关系帮也她找了份正式职工, 双职工家庭在这年代基本上都能过的不错。

    三姐王盼娣、五妹王五娣都嫁到王家沟附近大队。

    王来娣与姐姐王妱娣的关系最好,王盼娣性子比较沉默,一句话打不出来一个屁来,对她最大印象止步于这里。

    王五娣据说是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长大的,关系也不错,这年代年长的女儿都是家中小女儿小儿子的另外半个妈,指不定比父母都更负责。

    唯一弟弟王传根同样也是王来娣一手抚养大的, 作为家里唯一一根独苗,王传根真是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小时候就没怎么干过活,后来读书成绩也很不好,不然也不至于王来娣去上高中。

    王来娣说叶榆他舅王老根过去性子被宠的有点懒,但胜在性子憨,说得不好听的就是又傻又笨,被同村同龄人捉弄也不是一两次了,后面娶了媳妇情况才好一些。

    王传根娶了隔壁大队村长女儿刘红梅,成亲是王来娣早出嫁,对这个弟媳性子也不太了解,寥寥几次接触知道她是个聪明人,每次见面也都和和生财。

    老天爷仿佛为了均衡概率一样,这俩口子生了三男一女,儿子名字都叫老虎,王大虎王二虎王小虎,以及王小妹。

    王大虎王二虎都已成亲,王小虎王小妹是一对双胞胎,比叶榆小几岁,他们和叶保国差不多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