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咸鱼: 60-7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在年代文中咸鱼》 60-70(第3/14页)

有点不习惯。

    “又拿又拿,咱是什么家庭,这顿顿吃肉像话吗?”

    王来娣把堂屋门窗封得严严实实,这才又去把一碗已经切好的腊肉端出来,放到了叶榆面前。

    又去看叶榆的包裹,尽管有心理准备,还是捂着胸后退两步。

    好家伙。

    叶榆春节回家衣服没带两件,全是吃的,肉酱肉干肉粒腊肉熏鱼,还有水灵灵的豆芽和油麦菜,比上一次还夸张。

    不止王来娣,叶红军也反射性去看门窗关严实没,他们只觉得自叶榆下乡以来,见过吃过的肉比一辈子都多。

    吃肉当然是幸福的事,有吃肉的人家,定然把门敞得大大的,恨不得让全院的人都知道他们吃肉。

    但天天顿顿吃肉那可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儿,怕不被红眼病举报上天,现在世道这么混乱,不藏着掖着不行。

    也因此,叶红军王来娣吃肉都有讲究,次数少,肉量多,做的肉尽量味小一些,或者用其他调料遮掩。

    这不,院里还有背后酸他们的。

    王来娣学起来活灵活现:“你们家这可是起来了,大女儿嫁工人,二女儿家军人,三女儿下乡月月寄东西回来,小儿子又被选入体训生,小小年纪既有钱拿又有票拿。至于四儿子,那不特意留在父母身边孝顺的那一个,也快娶媳妇了,到时候啊,儿子儿媳给你生个大胖孙子,一起孝敬你。”

    当面都这样,背地里还指不定还怎么说闲话呢?

    “保国才多大,除了最后一句都对,”叶榆腊肉配发糕一大口吞下后,回,“我们家日子可不越过越好了吗?吃点好的应该的,他们的闲话也不会因我们不吃肉停止。”

    正在把东西往餐边柜放的王来娣又忍不住白她一眼:“你这是多一点点吗?柜子都塞不下,也不敢放厨房里,那儿潮湿阴暗老鼠多,怕被它们糟蹋,逼不得寝室里都挂着腊肉腊肠,这像什么样?”

    “方便偷吃呗!”叶榆一不留神把自己某些行为说出口,察觉飞来的一把把眼刀,摸了摸鼻子,“这不过年了,肉多鱼多,代表着咱家的日子红红火火。”

    “孩子刚回来,在外面不容易,先别跟她吵,咱家的日子一点比一年更红红火火。”

    这个词说进叶红军心里,忙活大半辈子,他的人生目标可不为这个吗?被人捧着奉承吹嘘的时候,他们心惊胆战有,可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一点都不少。

    他这样,他媳妇儿也这样。

    相处几十年还能不知道彼此?往上翘的嘴唇根本没平过。

    叶榆给她爸竖了个大拇指,又给她妈塞了块腊肉,问:“卫国那小子真入体院了?”

    王来娣点点头:“嗯,一个月二十五元补贴,还有粮票肉票,逢年过节有福利,若是比试拿了队里第一还有额外奖励,比工人铁饭碗都强,好好干,一辈子不愁。”

    “……这个干不了一辈子,除非转教练。”

    王来娣斩钉截铁:“那就当教练。”

    “行,您说了算,当不了教练我踢他屁股,”叶榆又问,“卫国今天晚上不回来?”

    “他们体训队包吃包住,一个月才回家一次,过年得等到后天除夕才放假,嗯小弟他们训练也不容易,我跟你爸去看过一次,才多大的人啊,早上六点就要起床跑早操,训到晚上还有夜跑,不比当工人轻松,拿那些补贴也是应该的。”王来娣提到这个又湿了眼睛。

    “她妈更年期母爱泛滥啊,但这话可不宜说出口。”叶榆一边内心默叹,一边给她弟也夹了块肉。

    外出的儿女吸引父母许多关注,在身边的反而容易被忽视,还要承担父母的各种情绪,也是不容易。

    叶保国茫然:……下乡一趟,三姐怎么还变大方了?

    这个晚上,有叶榆的归来,叶家人气都多了一些,也聊挺晚的,叶红军夫妇也察觉到女儿下乡终于成长,换作下乡前,她大概是没耐心和父母聊这么多的。

    这倒是,乡下腊月闲到抠脚,知青点有时甚至泡脚坐谈,而且隔了几个月不见,叶榆变化的可不止身高。

    但再怎么晚也不过八点,七点半有人就开始打哈欠,然后一个传染俩。

    叶榆回到自己房间,屋内摆设没怎么变,桌面床上看不见灰尘,床上被单被套也都沾染上阳光的味道。

    第63章 海味果干

    次日一大早, 叶榆被食物香味诱得醒过来,先嗅了嗅鼻子,再在温暖的被窝打两个滚儿, 爬起来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端着木盆去院里洗漱。

    这个时间点大院里洗漱的人挺多, 寒冬腊月, 是个人都用热水,院里那叫一个云雾缭绕, 叶榆偷懒没倒暖水壶里的水, 冰冰凉凉直接往脸上浇,绝对是独一份儿。

    熟悉邻居见面也会问声早, 有人嘀咕, 是乡下养人,还是冷水养脸,叶家三丫下乡一趟,怎么越长越标志了呢。

    还有几个陌生面孔。

    隔壁邻居毛家换了一家姓陈的,时下能分配到这样不错的房子,还是钢铁厂的骨干小领导, 外加老技术员。

    原来的毛家阖家一起投建大西北去了, 事实上,因毛家家主在毛家大小子被抓后与其及时斩断关系, 他们家虽不可避免有影响,但也不用搬离燕京。

    只可惜毛老太太实在太会得罪人,在他们家“什么代单传绝”后尤甚,整天上窜下跳,怼这个吵那个,闹得一整个四个院乌烟瘴气。

    有人体谅她失去孙子不与她计较,但也有人不惯着她, 于是本来还在观察期的毛家又撞风口上了。

    为了不被迫下农场,援建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只希望毛家家主吸取教训,不当妈宝,也对自己这辈子唯一的女儿好些。

    陈家也是热热闹闹一大家子搬过来的,他们家小孩衣服上的补丁都没几个,家庭条件看起来还挺不错的,陈老太太长得慈眉善目,听说挺热心的,连一大妈有点担心她跟自己竞争大院管理大妈。

    有大毛这个小红兵出事,他们胡同的小红兵全被家长拎着耳朵强制摘掉了红袖章,邻里相处不可避免仍有些小吵小南,但整体还算平和,并未卷入外面风雨。

    叶榆收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洗漱完后,来到厨房。

    王来娣正在炒白菜,叶保国在灶台前烧火添柴,见二姐进来,忙直了直腰杆,表达意思很明显,他不是白吃饭的。

    “有进步。”

    叶榆赞扬看了他一眼,又叹她爸还是丢不下所谓的大男人面子。

    王来娣没说的是,叶榆下乡前的话,叶卫国执行最彻底,从饭来张口到学会了不少家常菜,其次是叶红军。

    毕竟见叶卫国这么积极,他这张老脸也撑不下去,平时也会力所能及干点家务活,偏偏在叶榆回来后,叶红军不知何故又端回去了,大概是拿点当父亲的面子作祟,不好意思承认自己过去不对。

    叶忠国并不是因叶榆那段话改变,他坚持劲不强,早故态复萌,还是被叶红军训斥了两下,跟着一起做的。

    叶红军想必在堂屋里坐立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