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完美太子: 17. 计谋 一个优秀儿子的自我修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秦完美太子》 17. 计谋 一个优秀儿子的自我修养(第2/5页)

战的帝王,哪怕没有记忆这个作弊器,他也能给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扶苏是个很擅长利用流言的人。

    表面完美无瑕的人,他都能眼神毒辣地挖掘出对方的弱点,辅以攻心之术。更何况赵国这个状况简直就是个筛子,破绽一抓一大把。

    扶苏自然不能按照上辈子的应对方案来答,以他的骄傲也不屑于抄答案。而且那个方法是王翦提出来的,扶苏总不好抢老将军的功劳。

    是以扶苏谦虚地表示:

    “我不曾带过兵,沙场征战之事并不太懂,倒是朝堂争端能说上一二。”

    “如今赵国内部不稳,李牧手握重兵必受猜忌。不如在赵都邯郸境内散布流言,称李牧认为赵王昏庸不堪大任,已经悄悄投降了秦国。”

    秦王政听明白了儿子的意图,但武将们并非全都会意。有些人只懂带兵打仗,这些朝堂里的弯绕有听没有懂。

    桓齮就耿直地质疑道:

    “公子这招真的有效吗?赵人皆崇敬李牧,恐怕不会轻易被流言煽动。”

    反倒是王翦笑了:

    “不,流言不需要让赵国黎庶相信,只需赵王信了即可。”

    以赵王的脑子,他可不见得分辨得出流言是真是假。

    秦王政只问儿子:

    “你是这么想的?”

    扶苏自然摇头:

    “并非。”

    王翦一愣,片刻后恍然大悟,抚掌而笑:

    “原来如此!”

    公子说赵国内部不稳,李牧会受猜忌,众人便条件反射地认为这个猜忌李牧的会是昏聩的赵王。可其实赵王贪图享乐不爱管事,真正感觉到被威胁了权柄的,另有其人。

    赵国政治大权早就掌握在了相国郭开的手里,而军权则在李牧手上。

    自古武将都能靠武力值轻松镇压文臣,倘若李牧哪日对郭开不满到了极点,难保不会猝然发难。届时郭开就要成为阶下囚,甚至直接被李牧斩杀。

    郭开会有这个担忧很正常,因为他确实是个玩弄权术的奸臣,把赵王给架空了。偏偏李牧比较正直,早就看不惯他了。

    扶苏的意思是,流言传得沸沸扬扬之后,无论李牧到底有没有背叛赵国,郭开都可以拿它大做文章,问罪李牧。

    扶苏侃侃而谈:

    “若李牧没有反心,也不愿在这个关键时刻与君王和相国闹翻,他就得卸去兵甲以示自己并无威胁,再独自进宫去向赵王辩白。”

    “一旦进宫,便是羊入虎口。李牧身上有这一盆脏水,郭开光明正大杀了他也不用担心背上骂名,还能继续在赵国为相。”

    年轻的小将李信挠了挠头:

    “不对吧,赵人都不相信李牧叛国,郭开杀了李牧怎么可能不背上骂名?”

    赵人肯定会大骂郭开是奸臣,觉得他为了权势不择手段。

    扶苏轻笑,提点道:

    “奸臣的骂名可会影响到郭开的权利地位?”

    这个,还真不会……

    郭开一开始是靠赵王的无条件信任才掌握权柄的,现在早就把赵王架空了。黎庶的谩骂有什么用?不痛不痒罢了,根本动摇不了郭开一星半点。

    若是一点点的坏名声就能逼得郭开退位让贤,那赵国朝堂内的有识之士早就联合起来迫使他下台了,还用等到现在?

    之所以做不到,不就是因为郭开的亲信党羽太多。郭党在赵国一手遮天,谁都压制不了这个人。

    “可是这样不还是有骂名吗?只是骂名没用而已!”

    李信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有点认死理,抓住一个问题就非要掰扯清楚了。

    幸亏他爹和他爷爷都不在咸阳,而是在外镇守南郡和陇西。不然高低得给他脑袋一巴掌,让他谨言慎行,别咋咋呼呼的。

    扶苏对这位日后长到几十岁还依然跟个愣头青似的名将有一种莫名的包容和怜爱。毕竟这家伙灭楚时背了一大口黑锅,且赤子之心本就极为难得。

    因而他没有计较李信的冒犯,反倒细细解释起来:

    “我所说的骂名,是赵人质疑郭开叛国,而非郭开是个奸臣。”

    李信迷茫地“啊”了一声,怎么牵扯到叛国了?

    王翦看了半天的好戏,到这会儿才终于看够了,慢悠悠地说道:

    “因为郭开收了我大秦的贿赂。”

    李信:“!!!”

    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没有任何人告诉他?

    好吧,事关重大,不告诉他一个年轻小将也合情合理。

    如此一来,逻辑就通顺了。

    郭开确实背叛了赵国,他为了金银财帛和秦国许给他灭赵后可以入秦为官的承诺,并不会介意把赵国坑死。

    但在赵国被灭之前,他是绝对不能暴露自己叛变一事的。

    那样不仅协助大秦灭赵的功劳拿不到,他自己也会提前被赵人干掉,所有功名利禄都成一场空谈。

    所以郭开杀李牧,是出于忌惮李牧的兵权以及替秦国分忧两个方面。他得尽量把自己从后头这一条里摘出去,让所有人都认定他只是单纯的为权谋私。

    公子扶苏提出的流言方案,正可替郭开解决这一燃眉之急,堪称送上门来的动手借口。

    否则只按照王翦提议的“令郭开说服赵王处死李牧”来的话,难免会有人怀疑郭开是不是收了秦国好处。

    毕竟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尤其是秦赵两国,特别喜欢互相使用反间计。这一回是你买通我的相国除掉我的大将,下一回就是我买通你的相国除掉你的大将。

    廉颇就是这么被郭开和吕不韦联手搞掉的,白起大概率也是这么被范雎和赵孝成王联手搞掉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范雎与白起不和,郭开与李牧不和,这让人如何能不联想呢?

    王翦捋着胡须笑道:

    “如此双管齐下,李牧必死。”

    外有流言,内有奸臣,里应外合。李牧除非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斩杀郭开,否则他必死无疑。

    不管流言也不进宫辩驳可以吗?当然可以,但这样就会被曲解为心虚,越发引起赵王迁的不满。

    李牧想安心带兵打仗,就不能让赵王对自己生出忌惮。否则这一次打仗是平平安安了,战事过去他就要面临君王猜忌,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

    可是直接杀了郭开真的有用吗?郭开那么多党羽,肯定会奋起为他报仇的。

    倒不是他们多忠心,主要是替郭开报仇可以收拢剩余党羽的人心。

    而且李牧威胁到的也不止是郭开的地位。整个党派都忌惮他,无论谁接替了郭开,必然要拿李牧开刀。

    谁让郭党之中都是郭开精心挑选的奸佞呢,根本没有爱国救国之士。

    蒙毅摇头叹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