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完美太子: 17. 计谋 一个优秀儿子的自我修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秦完美太子》 17. 计谋 一个优秀儿子的自我修养(第4/5页)

苏回忆了一下,七国好像都没有调水的先例。

    大约是运输工具不够方便,不像他登基后那样,大力发展墨家机关术,运水运粮都轻松了很多。

    秦王政放下奏报,示意侍官退下。

    他对扶苏说道:

    “赵国今年恐怕收不上来多少粮食,明年即便是春耕,也不一定拿的出良种来。”

    这样的话,就不必顾虑春耕的问题,可以多打几个月了。

    秦王政之前就想说,打仗哪里是说停就能停的。要是春耕时正好赵国士气大溃,总不能放过追击的大好时机,就为了停下来让两国庶民完成春耕吧?

    左右秦国有耕牛,大秦又不会耽误耕种。

    可最终秦王政到底没说出来,也不知是不是不想打击儿子的积极性。

    这会儿的秦王政还没生出“全天下庶民都是寡人子民”的想法,毕竟赵国士兵就是从赵人里出的。赵人活下来的越多,秦国想打胜仗就越难。

    他不是不懂日后吞并了赵国,这些就是大秦的劳动力。可那也得吞并再说啊,总不能为了赵国青壮就去消耗秦国青壮的性命。

    扶苏没有为自己的决策辩解什么。

    打仗上面他确实会不自觉多顾虑一下庶民的死活,实在是在位二十年,把全天下当自己所有物的思维模式很难转变过来。

    不过打仗能不能说停就停这一点,其实扶苏是知道的。他刻意留了这么个破绽在,而不是尽可能完善地说“若是能停最好停下去春耕,若是不成那便只能苦了黎庶”。

    之前表现得太好让扶苏觉得自己需要收着点,适当地犯几个小错误无伤大雅。

    秦王政却有些不满意:

    “上回的行军安排不够妥帖缜密,没有考虑到赵国受灾的情况。下一次不可再这样行事了,计策谋划时要考虑多方面。”

    这明显是吹毛求疵,毕竟秦王政自己都没考虑过极端情况。

    所以他想说的压根不是儿子没考虑到大旱,而是儿子没考虑到战争不是说停就能停的。

    扶苏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认错:

    “是,扶苏受教了。”

    好吧,看来父亲不想看到他有疏漏,小疏漏也不行。

    面对父亲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扶苏只能点头答应。好在他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又有多年经验,倒是没感觉到什么压力。

    回到自己的寝殿之后,扶苏从暗阁里取出一卷帛书。

    展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扶苏还记得的过往事迹。其中属于秦王政十七年的那一部分,最后一条赫然便是“赵国大旱”。

    是的,扶苏是记得这场旱情的。

    可他不能提前说,所以规划行军方案时全程按照正常无灾的年份来布置。

    这样的安排注定是不能直接用的,后续还得考虑到旱情再进行修改。

    不过扶苏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他本来就是想借此展现自己的能力,同时又漏一点小问题,加深他年轻经验不足的人设。

    就是没料到这个人设会叫父亲有意见。

    扶苏收起帛书,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正殿的方向。心道父亲果然是父亲,就他这点小聪明,不可能次次都摸透对方的想法。

    算了,做儿子的比不过父亲多正常。

    那可是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始皇帝,他痴长几十岁也没用,还有得学呢。

    扶苏愉快地接受了自己执政二十年,回到年轻时候遇到不过三十的父亲,依然不如对方的现实。

    他可没有非要超过父亲的执念,能有父亲一半的圣明、让后世人说起他不会觉得他堕了始皇威名、是个合格的秦二世,那就足够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扶苏减少了玩小手段的次数,乖乖当个老实儿子。

    手段玩太多了容易翻车,要是被父亲嫌弃那就本末倒置了。而且想要回回都瞒过父亲也不现实,还是乖巧一点比较好。

    李斯迷惑地发现公子最近都不折腾他了,还有些惶恐,心想公子是不是有了新欢忘了旧人。

    但是这份惶恐只持续到了第二天睡醒,脑子清醒之后,李斯给了自己一巴掌。

    想什么呢!难道你还盼着公子天天折腾你这把老骨头吗?公子有了别的玩弄目标,你应该高兴才是!

    想通这一点,李斯心里爽快了不少。尤其是偶尔和蒙毅约着喝酒的时候,就忍不住用同情又幸灾乐祸的眼神看对方。

    公子身边可没出现什么新人,那这个接替他被公子折腾的倒霉蛋,绝对是蒙毅无疑了。

    唉,蒙毅你过的好惨啊。但是不要气馁,等公子下一回再移情别恋就可以解脱了,你一定要撑住。

    蒙毅:“???”

    李斯最近是不是脑子不太好?造字造傻了吗?

    也对,整天面对着那一堆复杂的文字,被折磨疯了也正常。

    于是蒙毅也开始用同情的目光看向李斯,双方达成了和谐美好的气氛。

    可惜好景不长,秋季结束之前蒙恬回咸阳了。蒙毅有了亲兄弟喝酒,就不爱找又菜又爱喝的李斯当酒搭子。

    喝不了多久李斯就趴下了,只剩他一个人喝,多没意思啊。

    李斯唾弃了一番蒙毅的喜新厌旧,心道怪不得他被公子盯上,就是纯活该。

    然后李斯就找下属喝酒去了。

    他是对方的顶头上司,不怕那家伙敢半途撂下上官跑路。

    秋季结束时还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诸戎的第二批耕牛到了。

    因为秦国承诺了有多少牛就要多少,不拘大牛小牛。和秦国接壤的那些戎人手里没那么多牛,做完第一笔生意能卖的都卖了之后,尝到了甜头就想要更多。

    这茶可是好东西,他们自己吃不完也不要紧,可以提点价格卖给更远处的部落。

    做一份生意赚两份钱,岂不美哉?

    于是他们就往远处找了别的部落换牛。

    假设大秦出价是两块茶砖换大牛、一块茶砖换小牛,他们就提价一半卖出去。别人得给他们三头小牛,他们才出两块茶砖。

    这生意可太赚了。

    扶苏对他们偷偷捞油水的行为无所谓,反正做的过分了总会有部落看不惯。

    到时候把他们灭了,或者把他们赶走,抢了他们原本和大秦接壤的地盘,就可以直接用低价与大秦交易,避开中间商赚差价。

    总之大秦是无辜的,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别人提价和大秦无关。

    不过这么一番倒买倒卖之后,大秦确实多一文的钱都没出,还弄到了更多的耕牛。

    这样的中间商他们不介意多来几个,生意能平稳做下去的话,大秦赚了。要是诸戎自己为了抢优越的地盘大起来,内部消耗了力量,大秦就更赚了。

    等等。

    扶苏忽然灵光一闪,如果诸戎因为中间商的争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