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完美太子: 27. 博弈 赵人聪明反被聪明误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秦完美太子》 27. 博弈 赵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第2/3页)

行为不满已久,已经暗中勾结了其他公子想要扶持对方上位。

    按照正常逻辑,赵王应当不会怀疑李牧叛国。倒是李牧想换个赵王的可能性,更有说服力。

    尤其是他赵王迁本就是被先王废长立幼扶起来的,原本的太子赵嘉是嫡长子,颇有美名。

    结果没等郭开掏出这么完美的说辞,赵王迁自己先给李牧找到了叛国的借口,怀疑人家想去投奔亲戚。

    郭开:“……”

    这可怪不得我啊!我还什么都没说呢!

    郭开实在是搞不懂赵王迁的脑回路。

    两边的李氏族人都尽心尽力地为自己的国家征战,怎么人家秦王就没怀疑过陇西李氏叛国呢?

    人比人得死。

    大概这就是悼襄王废长立幼的报应吧。

    越跟赵王迁相处,郭开就越觉得赵国要完。若非如此,他也不至于着急找下家,能在赵国一手遮天不比去秦国当个不一定有实权的高官舒坦?

    郭开唉声叹气地回府去了,反倒让暗中盯着他的人觉得他是真的在替李牧担忧。

    这也就是那群贵族不知道当初廉颇归国失败是郭开收买了使者干的,不然他们绝无可能这么天真。

    回府之后郭开只是冷笑。

    整个赵国上下全是蠢货,唯一有点能耐的公子嘉也十分天真。

    糊弄这些蠢货,随便做做戏就行了。他现在表现地越信任李牧,后续处决李牧的时候就越不容易穿帮。

    机会很快就送到手里了。

    李牧到底是知道了邯郸出现过对自己不利的流言,于是战事上越发尽心,避免被人抓到把柄。

    只是武将有武将的思维,他们理解不了傻缺君主的想法。

    李牧觉得自己只要牢牢把守住了重要的城镇关隘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将秦军打退,那便万事大吉。如果局势好一些,能顺便抢几座秦国城池,便再好不过了。

    所以为了大局计,发现秦国派遣小股部队去打某个没什么要紧的城池时,李牧稳住了没有妄动。

    打仗很难一座城都不丢,而且那城池附近也没什么险地可以防守。左右这种丢城只是暂时的,等打退了秦军,轻轻松松就能收复回来。

    以往的七国互相攻伐都是这样的。

    一时半会儿的得失做不得数,要看战事彻底结束之后、谈判也完毕了,什么城由谁占领、又有哪些城割让给谁,那才是结束。

    因此丢掉第一座大城时,李牧眉头都没动一下。

    王翦看他不动作,立刻变本加厉,又分了几队兵马去攻其他几座城,快速拿下了更多的城池。

    秦国一分兵,李牧就觉得机会来了。

    敌人主动削减自己的人数,他岂能坐视不理?当然要上前去打一波试试水了。

    只是这番试探还没打出结果来,分兵的队伍居然又回来了。李牧也同一时间收到了那几座城沦陷的战报,顿时意识到情况不对。

    好歹是大城,就算没有他李牧的支援,何至于被攻陷得那么迅速?

    李牧脸色冷肃:

    “必然是出了内鬼!”

    估计那几座城的太守早就有投降之意了,攻打只是个幌子。

    可惜了,之前分兵的时候没能打疼秦军,现在人家兵力回撤,只怕更难打。

    这边李牧只想到了城主投降的事情,完全没料到后续还有别的麻烦。战报递到了赵都邯郸,赵王迁直接坐不住了。

    “这才刚刚开打,怎么就丢了这么多大城?!”

    赵王迁还特意去翻了往年的战报,似乎没有一上来就丢这么多的。就算丢,那也是丢的小城,和大城根本不能比。

    赵王迁这下连郭开都有点埋怨了:

    “相国,你还说李牧没有二心,这是没有二心的样子吗?”

    郭开当然不能这就顺杆往下爬。

    如今的局面能糊弄赵王,糊弄不过贵族。而且赵王迁的不满也没有累积到极点,现在就动手为之过早。

    因而郭开还是劝道:

    “武安君或许有他的考量呢,一时得失算不了什么。”

    果然没几天,李牧的奏报就递过来了。其中写明了他怀疑那几座城早已暗中投靠了秦国,否则不可能这么快就被攻破。

    倒也有几分道理。

    赵王迁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尤其是在其他宗室臣子都赞同李牧判断的情况下,赵王迁也不愿意和所有人唱反调。

    他赌气地说道:

    “若是武安君能打退秦军,那寡人就信他没有叛国。”

    众人觉得这不难。

    他们秦赵国力相当,秦国也没了白起那样的悍将。三年前能打退秦国,现在自然也可以。

    于是所有人满口答应,一个个都特别信任李牧。

    然而他们忘了,三年前的局势和现在可不一样。

    先不说三年前秦国有没有彻底做好准备,是否只是试探着出兵。就说今年的赵国局势,可别忘了那场赶在秋收之前出现的大旱。

    赵人收成锐减,饥荒遍地。哪怕勉强靠着剩余的庄稼没被饿死,也远不如秦人强健。

    但凡这群贵族去前线看一眼两边的士兵,就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秦人个个精神饱满、吃饱喝足,赵人却大都面黄肌瘦、不少人还是靠着分发的军粮才吃上饭。

    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哪怕最近吃饱了,之前亏损的那几个月,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养回来的。

    李牧每天都很心力交瘁,带着这样的兵不打败仗已经很不容易了。

    赵国期待着他能尽快打退敌军,可事实上,李牧只能做到尽可能地拖延秦军的步伐,再找机会反击。

    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若是能运作得好,一举反败为胜打溃秦军也不是不可能,就是等待的时间比较磨人。

    李牧等得了,赵王迁不一定能等。

    如此这般拖延到开战后的第三个月,冬季即将结束,快到春耕时节了。

    李牧算完日子,精神一振。

    他们赵国因为去岁的饥荒,各家基本没留什么种子。所以春耕不春耕的,耽误也就耽误了。

    赵地物产还算丰富,之前冬天是因为季节的原因没东西吃。春天一来万物复苏,庶民靠着野菜之类的也能活下去。

    撑到战事结束就好了,他总会想法子给他们弄到来年的种子。

    可是赵国无所谓春耕,秦国有所谓啊。他们秦国士兵不得回去春耕的吗?万一耽误了,莫非他们也想像今年的赵人一样去啃树皮?

    李牧倒是不知道秦国私底下和诸戎弄了耕牛的交易,其实不担心延误春耕。

    他只下令军队做好准备,等到秦国士兵都生出退兵回乡的想法,再一举反攻,占领气势上的高地。

    为了鼓舞士气,李牧甚至都没和赵王那边商量,直接做主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