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秦完美太子》 第 31 章 家书抵万金(第2/3页)
最终,秦王政选择提笔写下寥寥数语,大意为——干完了正事就赶紧回来,少在外面闯祸。
看到回信的扶苏选择性忽略了后半句话,在下一封家信里表示已经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思念,保证一定尽快回家。
这都是后话了。
此刻,蒙毅见王上看完了信,而且今天的心情似乎还不错,便放心大胆地回到殿内继续侍奉。
秦王政懒得和他计较,翻开奏折刷刷刷地飞速批阅起来。
昨日他心情不虞时,批奏折的速度就已经很快了,只是批语严厉得有些吓人。不成想今日心情好了,速度竟然比昨日更快,倒是批语换成了和煦宽容的画风。
不明情况的大臣们见状越发坚信是前线战况反复,时而打胜时而打败。不得不感慨赵国确实难对付,局势居然如此焦灼。
大家都做好了要僵持很久的准备,没想到一个月后,咸阳收到了大军开始围攻邯郸的战报。
臣子们:???
说好的赵国难打呢?!
前线。
王翦将军和李信将军的配合虽然出现了种种变故,但总体来说还是很成功的。
军粮被劫的消息对困守在城中的军民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毕竟里头是真的没什么粮了。
原本就因为饥荒导致庶民家无余粮,大军过来虽然自带粮草,可这么多人的粮食消耗量太大了。何况后面又跑来了一波没带粮食的败兵,食物就更不够吃。
邯郸那头的贵族们说着“去年秋收没收上多少粮税”
,国库存粮十分空虚,给军队拨下来的粮草紧巴巴的。几乎是算准了时间给的定量,一点多的都没有,快吃完才来下一波。
现在补给被抢了,简直是个灾难。
寻常时候还能问庶民借点存粮应急,现在是一点都借不着了。庶民自己都饿着肚子呢,之前敌军没攻过来前,他们都是出城去挖野菜树根充饥的。
赵国主将焦头烂额。
士兵没饭吃,哪有力气打仗?庶民也没饭吃,不少人都想逃去其他地方避难。
要不是担心出城后来不及跑远就会被敌军杀掉,
⊕[]⊕来[]≈完整章节,
秦军似乎也猜到了城中的情况。
李信那小子居然直接站在城门外冲里头大喊,鼓动庶民开城门逃跑。他保证不杀良民,只杀士兵。
赵将气得头疼,也不管正门外的王翦大军了,亲自来到背面的城楼上,和李信遥遥对骂。
“李信小儿,你区区一千人马,安敢在此放肆!”
李信笑嘻嘻:
“对啊对啊,我才一千人马,你直接领兵出城灭了我不就好了?你怎么不敢出来啊,胆子可真小!”
赵将却不吃这个激将法。
他才不信李信这么点人就敢跑出来吸引火力呢,一定有埋伏。虽然他没提前收到消息,但他认为李信的后方绝对有大军在等着他开城门,好一股脑冲进来。
其实李信还真的就这点兵,援军在另一头根本过不来。
这何尝不是一种“空城计”呢?
史上第一次空城计就发生在春秋时期。
楚国攻郑,叔詹向郑文公献计。以“城门大开、城中商铺正常营业、城池看似毫无防备、实则暗中有伏兵”的假象迷惑了楚国,导致楚军不敢随意攻城。
但楚军也没有傻呼呼地直接离开,而是选择乔装成百姓进城打探虚实。
可惜打探的这段时间给了援军赶来的机会,待到齐、鲁、宋三国大军抵达,楚国才知道自己被骗了,郑国分明是在故布疑阵拖延时间。
赵将自然也知道这个故事,可空城计原本就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赵军如今的情况容不得他冒险,哪怕怀疑李信没有埋伏,他也不可能出城追击。
最可气的在于,李信这一千人马都是骑兵。
就算他没有援军,发现敌人出城追杀自己,也可以飞快策马奔逃。城内没多少赵国骑兵,步兵根本追不上他们,剩下那点骑兵追上了也是送人头。
李信算准了这一点,行事才如此嚣张。
赵国倒是有射程和力道都足够的弓弩,可是这座城里没配备多少,所以是真的拿他李信没办法。
想到这里,赵将更生气了。
堵不住李信的嘴,就只能任由这家伙继续在城外动摇人心。短期内庶民不会相信他的话,但时间长了可就不好说了。
等到庶民快要饿死的时候,总有人会决定拼一把。
反正留在城里也是死、出去被杀了也是死。万一城外的敌军说的是真的,那出城好歹还有一线生机不是。
赵将意识到,李信不是真的在骗人出城,也没指望庶民能开城跑出来。他这是在逼赵军出兵,放弃继续龟缩。
要是赵军一直躲着,秦国要破城就得做个二选一。
要么围城打援,一边等着城中因饥饿哗变,一边抢夺后续送来的粮草、击杀赶来的援军。
不过赵军这边短期内应该没有新的粮队会赶来,所以秦军没
法依靠抢夺补充粮草。这样就得跟赵军打消耗战,时间长了会额外耗费很多粮食。
秦军显然不太愿意这么干。
可是不这样,就只能选择强行攻城。靠着硬实力打下城池,速度确实是快上不少,只是要多死一些士兵。
王翦原本是这么打算的,但知道李信劫了粮后就改变了主意。他不想多消耗粮草,也不想多死士兵,他选择把压力给到赵军。
——所以赵国主将,你是愿意跟秦国耗着,等待城中哗变,死得憋屈。还是愿意开城出来真刀真枪和秦国打一场,虽败犹荣?
当兵的人不少都有血性,宁愿战死也不肯龟缩。
只有大将才会为大局计,想着哪怕是拖延到哗变,能替赵国多消耗一点秦国的粮草也是好的。
普通士兵和底层将领没那么多想法,他们只想冲出去杀敌。
主将劝也劝了,却不是所有人都听的。
这一天晚上,有一支队伍就干脆违背了主将的命令,趁着对方弹压各方势力忙得没空关注他们的时候,悄悄出城去了。
领头的小将年轻气盛,出身赵国贵族家庭。一般人没办法在主将发话前说动守门的士兵开门,他却可以,因为没人敢得罪他。
对方带着一队轻骑直奔王翦大营:
“我们赶快点,趁着天黑袭营。我白天已经观察过了,王翦军中军纪散漫,大概是觉得短期内打不起来,就懈怠了。”
多好的机会啊,趁着秦军没防备,他们赶紧偷袭一波就回去。
小将也知道自己这点人造不成太大的杀伤,他就是气不过,想出来找回点场子。只要能出一口恶气,他就心满意足了。
他完全没想过,王翦是不是故意让士兵做出这副样子迷惑赵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