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完美太子: 第 41 章 小兵仙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秦完美太子》 第 41 章 小兵仙(第2/4页)

他们自己特别有骨气,而是因为他们有很多选择的余地。

    你不听我的,那算了,总有其他诸侯听我的。大家都不听我的,也没关系,列国那么多、君王更替那么快,迟早能找到我的伯乐。

    可是天下一统之后,情况就很不一样了,百家没了其他的备选。

    大圣贤自然会坚持己见不愿妥协,但百家弟子却多是寻常人。他们还没有那么强烈的决心,总会有人愿意为了荣华富贵妥协的。

    扶苏单手支颐,漫不经心地说道:

    “阴嫚,治国要的不是大圣贤,而是实干的人才。”

    很多圣贤经营学说非常有一套,能得千古赞誉。但是当官,就未必能当好了。

    反而是汲汲营营的人,他们更适应也更适合官场。

    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圣贤再好也只能当个招牌供起来,愿意为了君王的想法做出改变的那些人,哪怕他们被别人骂成是蝇营狗苟,可得到实惠的是大秦啊!

    扶苏:反正被骂软骨头的是百家子弟,又不是大秦,无所谓。

    阴嫚宛如醍醐灌顶。

    她以前从未学过这些,因为父亲从未考虑过除了大兄之外的任何人接替王位。他们都没学过君王之道,所有对“如何当好一个王”的了解,都来自于模仿父亲。

    可现在看来,父亲如今展现给他们的视角是诸侯王争霸的视角,而非天子统御天下的视角。

    他们照着这个学,是要学劈叉的。真想学的话,得等父亲一统天下之后,再去模仿他。

    今日大兄提前告诉了阴嫚要怎么做,对她来说是头一次被人手把手教导。虽然她没机会当一把天子,可学了这个也不浪费,毕竟辅佐君王也要抓准君王的心思呀。

    阴嫚撑着下巴:

    “我觉得,兄长你这个说辞不适合周天子,只适合我大秦天子。”

    扶苏伸手揉揉她脑袋,笑而不语。

    周天子搞分封,诸侯王封地自主权太大,天子几乎插不上手。所以他们只能走王道,想霸气都很难霸得起来,因为

    那得诸侯王肯听你的。

    只要有诸侯国的存在,

    诸子百家就有备胎可选。那到时候可别指望对方修改自己的主张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阴嫚重新拿起那些纸张:

    “大兄总结这些,是想做什么?拿给父亲看吗?”

    父亲好像对法家特别执着,也不知道肯不肯转而走杂家的路子。

    扶苏却道:

    “即便接纳百家学说,也得以法家为根骨地基。各家主张多为空中楼阁,只能作为律法之上的点缀。父亲虽重法家,也没有固执到那个地步。”

    阴嫚恍然:

    “以法治国、兼容百家是吗?也对,便是杂家,也不是必须百家占比一致的,自当有多有少、有轻有重。”

    扶苏提醒妹妹:

    “诸子百家也不是完全不互溶的,商君策中针对农商的改革,便是借鉴了农家的观点。”

    年轻人总是想法比较极端,以为所有学派都是独立甚至对立的。其实不然,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取长补短,只是不像杂家那样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了而已。

    阴嫚仔细回忆父亲很喜欢的韩非先生的主张,随后说:

    “法依势而行,依时而变,约莫就是这般了。”

    随即,她就意识到另一个问题。既然法是需要根据时势变更的,那大秦如今的律法,会不会在一统天下之后就不适用了?

    阴嫚的表情凝重起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情况就很严峻了。

    扶苏将那沓手稿整理好,随口说道:

    “所以你接下来,又要加班了。”

    刚刚结束工作的阴嫚:

    “啊???”

    扶苏微笑:

    “大秦官学需要合适的书籍作为教材,只学秦律就只能成为底层小吏,无法培养高级官员。为兄需要你去编写教导他们政治素养的书籍,就先按照诸子百家,各编一套吧。”

    说着把手稿递过去,示意她以这个为纲领来编。

    “我大秦可是十分包容的,所以每一家都是可选的选修科目。不喜欢法家不要紧,学完基础的秦律和必修的法家学说之后,还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别派学说(删减版)进行学习。”

    至于之后这些人会不会基于删减版再发展出自己的主张,为各家增添更多适合大秦的理论,那就是后话了。

    他可没有魔改各家学说,他只是教学的时候只挑了一部分教而已。

    相反,那些诸子百家内部的领头人物,倒是很喜欢魔改,提出自己独特的主张。和他们一比,秦国官学简直太安分了。

    阴嫚:…………

    阴嫚算了一下诸子百家的数量,倒抽一口凉气。

    大兄可没有把每一家的学说都做完删减,他只挑了最有名的那几家。但是阴嫚得把每一家的教材都写出来,而且教材的字数还不能太少,不然学两天就学完了像什么样。

    这个工程量,会不会略大了亿点点?

    阴嫚幽怨地看向大兄。

    难怪对方今天和她说了这么多,

    这是先教会她,

    再让她去教其他学子呢。也不怕她学艺不精,把其他人带进沟里。

    扶苏却道:

    “你先去编写,写完拿来给我审核。不用担心写错什么,有我给你兜底呢。”

    那这样的话,大兄就也要仔细查阅所有教材了,工作量同样不小。

    阴嫚心理平衡了,她也知道大兄对她委以重任是因为大兄自己没时间。否则这么重要的东西,他肯定得亲自去编写。

    “那好吧,阴嫚定不辜负大兄的嘱托!”

    小姑娘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高高兴兴地带着手稿离开了。

    扶苏慢悠悠回到大殿中去陪父亲。

    秦王政放下笔,揉了揉手腕:

    “又去哄骗弟妹了?这回是骗阴嫚替你去做什么?”

    扶苏乖巧表示果然什么都瞒不过父亲,随即提起官学教材一事。

    他总结道:

    “这些年我大秦朝堂上的文臣基本都是六国之人,只有武将中才能见到大量秦人。可见大秦在文官的培养上欠缺太多,必须补足才好。”

    秦王政深以为然:

    “官的发展。秦人多以沙场征战为荣,忽略了其他方面。”

    参军打仗的收益回报是相当快的,和读书当官相比,这就是个快速改变家族地位的捷径。有近路大家自然愿意抄近路,而不是吃力不讨好去研究什么学问。

    更何况秦国庶民本来也没多少机会学习,只能接触到参军这一条路。

    商鞅搞了个疲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