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完美太子: 第 50 章 年轻人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秦完美太子》 第 50 章 年轻人(第2/4页)

勾心斗角不感兴趣,他抽空翻看了一下学宫的建设进度,发现这里给百家弟子设置了很多细化的分类。

    说是学宫,其实不是新生进学用的。而是提供给有一定基础的百家弟子交流互助的平台,顺便兼顾图书馆的职责。

    已经入门的弟子们按照自己的偏好去对应的“教室”

    寻找同好,方便他们在自己深耕的方向不断精进。

    短期内很难做到让所有想学百家学说的人都先入大秦官学,肯定有人会越过官学直接去拜师。

    所以把这些人齐聚在学宫很有必要,官学可以四处设立,学宫只能留这一处,长安城外不许他们开班教学。

    统筹学宫建设的官员是个人才,还弄出了讲师凭证。

    说是有一定名气和才学的领军人物可以获得学宫颁发的凭证,然后就有资格开班讲学了。凭证有等级区分,不同等级能开的讲座规模不同。

    如此一来没有凭证在野学者的就算不得官方承认的学派代表人物,时间长了名声会不如有凭证的响亮。即便还会有人愿意去拜所谓的隐士为师,也远没有选择前往长安拜名师的人多。

    为首的官员目前正在和下属商讨要怎么制定讲师的评级规范,好方便讲师们尽快考得对应证书。

    一件事情一旦开始设置详细的流程和规模,就能迅速变得严谨完善起来。大家你想一个主意我想一个主意,学宫很快就像模像样起来。

    秦王政特意看了一眼负责官员的名字。

    当初学宫那边的管理人,他是让群臣商讨出人选的,没太在意具体派了谁去。如今一看,这人倒是挺有想法的,等学宫建设好了,可以调回来重用。

    许祢,没什么印象。

    秦王政问儿子:

    “你可知这人是谁?”

    扶苏摇了摇头,他也没印象,说明在上辈子这人就没有出过头。

    天底下英才那么多,能让皇帝记住的人寥寥无几。扶苏也不可能把所有人才都网罗到手,例如那个还在戎人部落里当军

    师的女子,

    上一世就没能出头。

    这位许祢大约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上辈子泯然众人。这一次有了适合他发光发热的条件,于是不起眼的普通官吏也展现出了自己的卓越能力。

    秦王政便了解了:

    “长安学宫你当初没有设立过,如今相关的一切都是从头做起。那许祢或许是极擅学宫相关的建设,这才有了出头之机。”

    就像后世有的人,比起当官更适合在大学当校长。不少学校的校长也是有官职评级的,不过他们和官场走的不同的两条道。

    扶苏灵光一闪:

    “既然如此,倒是可以让他去管理官学。”

    官学和学宫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医疗体系已经设立了中央的太医署,教育体系自然也可以弄个教育署出来管辖天下学宫。

    秦王政想得还要更远一些:

    “官学是与选拔官吏相关的,若让他管理这个,就要插手官吏考核。而官吏考核分两个部分,一是选官,二是升迁。”

    牵扯到官吏的任免升迁,那就不是小事了。

    最终,秦王政一锤定音: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暂且只让教育署管辖学宫的入学考核。”

    搞学术最好还是和官场分割开来,避免两边勾结,在教书育人时就搞差别对待。

    实在不行就把所有的考核相关都单独成立一个部门进行管理,总之不能叫别的部门有机会伸手干扰。

    大秦正处于一个全新的阶段,它是开创者,什么都要自己摸索着来。无论提到哪一个部门,都几乎没有先例可以依凭,治国难度着实不小。

    即便是秦王政,也难免感到焦头烂额。

    幸好还有儿子陪他一起想办法,作为当了二十年大一统帝王的秦二世,扶苏拥有相对充足的经验,可以替父亲查漏补缺。

    虽然在前瞻性的眼光上扶苏不如父亲,只能依靠经验稍微提供一点帮助这样子。但扶苏已经很满足了,至少他不是拖后腿的那一个。

    可惜桥松年纪还小,拎过来也听不懂。不然这么好的学习机会,错过实在可惜。

    如今倒是全便宜了蒙毅。

    扶苏看了一眼侍立在侧的郎中令,心道这位未来的大秦丞相,应该很快就会开始掌握实权了。

    这两年待在秦王身边,蒙毅接触到了大量以前学不到的东西。而且受扶苏的影响,父子俩讨论的很多都是大一统后要实行的治国策略。

    所以比起秦国丞相,蒙毅其实是朝着秦朝丞相培养的。大一统后的大秦才是他最佳的舞台,如今还要暂且委屈一下,屈居王绾等人之下。

    与李斯是扶苏自己拿捏住的不同,蒙毅从一开始就是秦王政给继承人准备的丞相。因而扶苏压根不需要花心思去拉拢蒙毅,省了不少事。

    蒙毅自己也清楚这一点,趁着太子有空便会去寻殿下请教一些自己不太懂的东西。

    这日扶苏和蒙毅交谈结束之后,扶苏忽然开口说道:

    “父亲有意改郎中令职责。”

    原本郎中令只管宫廷宿卫及殿中侍卫之事,

    但蒙毅担任郎中令这些年,

    手中的职权显然不止这些了。

    反倒是诸如宫门屯兵一类的统领之事被彻底分了出去,是蒙毅的副手在管。

    如今大秦官职设置相对混乱,没有特别明确的体系划分。二公九卿那都是天下一统之后规范出来的了,而且虽然设置了这个规定,大秦依然有一些不在九卿之内的官职,显得乱糟糟的。

    比较典型的是“客卿”,不在九卿之列。但自从百多年前开始,客卿就是各国皆有的职位,只在丞相之下。

    一般来讲,都是他国来的人才会被奉为客卿。然后等时机成熟,一步登天坐上相国之位,所以客卿地位不低。

    李斯就当过客卿,不过那是在当廷尉之前的事情了。压在他上头的还有昌平君、王绾等人,这才弄得李斯的丞相之路坎坷波折。

    像张仪、范雎之类的,就没有中间那些步骤,是由客卿直升的相邦。

    除了客卿之外,还有不少官职也很难界定高低。

    别看二公九卿听着好像个个权利都很大,但就像后世的六部那样,工部作为六部之一,不还是受排挤轻视的小可怜一个?有些非六部的官职恐怕都比工部尚书实权大。

    总之,二公九卿、二省六部之类的,都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括了。在这之外还有大量的实权部门,有些部门之间还会产生职权范围的重叠。

    扶苏借由郎中令职权更迭一事,与蒙毅商讨起官制的规范,想听听蒙毅的意见。

    蒙毅皱眉想了半晌,先问道:

    “不知王上意欲将郎中令一职,改为何样?”

    扶苏答:

    “九卿之一,受丞相统辖,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