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完美太子: 第 62 章 太子一怒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秦完美太子》 第 62 章 太子一怒(第3/4页)

回太子猝不及防地发难,也是将朝野上下惊了个遍。

    上回太子为了王上的事情震怒还是那次王上咳嗽的时候,不过当时只有章台宫的侍者见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章台宫的消息一向很难传去外界,朝臣们自然不甚清楚。

    但这回,他们可算是彻底了解了。

    温和仁善的太子果然骨子里流的也是历代先王的血,他远不像表现出来得那么好脾气,之前只是没有被触到逆鳞而已。

    各自回府之后免不得要哀叹一声,原以为下一任秦王会是个好相与的,现在看来也没比昭襄王、庄襄王等好到哪里去。

    有人便想起了,庄襄王继位之前其实在朝野内外的风评都挺不错的,提起他都说他脾性温和。

    然后脾性温和的庄襄王上位三年把赵魏韩都打趴下了一遍。

    早朝上众人微妙地看了一眼扶苏。

    当太子的时候为人温和孝顺√

    施行仁政,布惠于民√

    本性坚毅果敢√

    发怒时谁也不敢劝√

    打得他国嗷嗷叫√

    重点是两人都很腹黑,可会装了,整一个白切黑。

    可恶!以前怎么没看出来啊?!

    光搁那儿感慨太子仁厚不似今上了,忘了先王和太子相似度超过一半。

    不过最近听闻太子的逆鳞是王上,招惹了王上之后最好小心太子出手报复。有些事情或许王上自己不在意,但太子一定非常在意。

    这点倒是和庄襄王不太像,庄襄王显然不是个爹控。

    但这有可能是孝文王本人的问题。

    孝文王当然不能跟他们王上比,所以他没有一个爹控的儿子。

    贵族们唉声叹气地回去思考要怎么让太子消气了,想来想去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

    既然太子是为王上生气的,那不如先去向王上请罪。王上原谅了他们,太子应该就不会揪着不放了吧?

    ?无字惊鸿的作首发更新,域名[]?来[]≈完整章节

    有人去试了。

    试完回来发现自己被调职了,从都城这个权利中心外放到地方上去了。

    太子殿下美其名曰:

    “流言传播太广,既然爱卿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该亲自前去解决这事。”

    什么时候王上身上的黑料被洗清、没人再相信这等无稽之谈了,他们什么时候再回京任职吧。

    扶苏:这种小事居然也敢拿来打扰父亲,真是不知所谓。

    父亲每日已经很忙了,还要耽误时间来听这些人不怎么诚心的道歉。既然待在咸阳会持续叨扰父亲,那就丢远一点好了。

    经此一遭,贵族们总算收起了侥幸心理。知道绕过太子是不可行的,再忐忑也得直接去找太子请罪。

    这下才算是终结了这件事,虽说受到了惩处,却也比那些调去地方的贵族要好得多,至少保住了咸阳的官职。

    秦王政看儿子忙活了这么久,终于忙完,有些无奈。

    “事情交给底下人处置就是,何须你亲自出面?”

    扶苏轻哼:

    “他们怕的是我,不亲自出面如何能吓住他们?”

    就得把他们吓到再不敢做类似的事情才好,这群贵族真是太不把父亲放在眼里了。周天子式微让贵族阶级习惯了僭越,他得替父亲重新树立起至高天子不容冒犯的准则来。

    若是父亲自己出面,少不得又有人编排秦王是个暴君。上一世就是这样的,所以扶苏决定从他自己下手。

    反正等贵族习惯了谨小慎微之后,即便是换软弱的后代子孙登基,他们也不会再敢造次了。

    秦王政不好阻拦爱子的一番苦心,只得将从昌平君府中查抄的珍宝清单递给儿子,让他挑喜欢的拿去装点太子宫。

    这些年昌平君从各国收受贿赂弄到了不少好东西,还有下面门客为讨好他献上的珍宝。靠着大秦国相的位置,他可谓是呼风唤雨、如鱼得水。

    扶苏看完笑道:

    “舍了这么多财宝在咸阳,昌平君如今怕是心痛到滴血了。”

    这些财物哪怕是拿去购置军需粮草都比白送给秦王要好,奈何昌平君是匆忙出逃,根本没法携带太多钱财。

    接下来,他恐怕只能接受楚国贵族的接济了。

    这次可不像是上辈子那样,即便被贬去陈郢也能收拾行囊带上家眷仆役一起去。他只带了个弟弟走,连家小都一并丢弃在咸阳城中了。

    手里没有任何资本,只剩下个楚国公子的名头。昌平君的所有本钱都来自楚国贵族,以后肯定要被贵族拿捏得死死的。

    他还想当“西楚王”,就他这样“东楚王”都够呛,万一真打退了秦军,他以后的日子还不一定有东周天子舒服。

    扶苏问

    父亲:

    “昌平君与昌文君的家小如何处置?”

    秦王政眉头微皱:

    “一人的生母毕竟是宗室公主。”

    虽然已经去世了,但对方生前好歹也是庄襄王的姐妹,是秦王政与扶苏的长辈。宗室那边的面子还是要顾忌的,不好直接以罪人处决。

    而且昌平君兄弟一人这些年扎根秦国,娶的也是秦国贵女,其夫人背后的家族也想保下他们母子。

    扶苏提议道:

    “既然孩子有双方血脉,那为何只能传父亲一脉的姓氏?”

    秦王政微微一顿:

    “你想让他们改姓?”

    扶苏:“这是一个好机会。”

    有些家族宁愿过继族人的儿子也不愿意考虑女儿,美其名曰传宗接代只能靠男人,实则都是维护男权的胡扯。

    他们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来论证女儿不行,说女儿嫁出去生的孩子就随夫家姓了。为此甚至都能接受过继非族人、与自己毫无血缘的孩子,只要能改成自家的姓。

    那么为什么外人都能改姓,自己女儿生的不能直接跟女儿姓?要改掉孩子随父姓的原则很难吗?

    至少对于先秦时期来说,没那么难。

    当女子在宗族中拥有同等的权利时,这些都不再是阻碍。女族长生的孩子自然要跟随族长的姓氏,而非族长的普通女性成员,同样也有延续姓氏的权利。

    昌平君叛逃出了秦国,而楚国正在走向毁灭的道路,他的孩子已经可以断定继续跟随父亲就是毫无前途。那么为了利益,他们很大概率愿意从此摒弃父脉,选择延续母族的辉煌。

    秦王政很快给兄弟一人的妻子下达了一封手书。

    秦国可以立女户,她们若是愿意,便可自立门户。以后孩子只传承她这边的姓氏血脉,与昌平君再无关联。

    一旦改姓改氏,昌平君就从一个有继承人的楚王变成了没有继承人的楚王。他需要重新纳妾生个继承人出来,这会极大地影响他在楚国贵族之中的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