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完美太子: 第 76 章 何为优秀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秦完美太子》 第 76 章 何为优秀(第3/5页)



    很多经济作物其实暂时没有扩大种植规模的必要,毕竟是仅供贵族享受的。

    然而像棉花、紫花苜蓿这类的,那就不一样了。这是生活必需品,庶民和官府都十分需要,不是说一句要保粮食就能不种的。

    零度线已经在渐渐南迁了,各地的冬日只会越来越冷。棉花是明面上救命的东西,紫花苜蓿则是隐形的救命饲料。

    扶苏提醒这群沉浸在即将大一统的喜悦里的臣子们:

    “如今燕国还在,但等燕国被灭后,匈奴便会统一了。”

    燕国在,匈奴去找秦赵讨不了好,还可以欺负燕国抢点物资,把日子过下去。

    燕国没了,匈奴可就没有对象能抢了。

    尤其是秦王政准备将秦、赵、燕三国的北境长城连接起来,到时候小股的匈奴部队根本进入不了中原。

    匈奴又不可能选择就此放弃,草原是真的不适合种粮食。不抢他们就要饿死,那么小股部队既然打不赢秦国,他们即便不愿意联合也只能联合了。

    紫花苜蓿是一种极佳的马草,对战匈奴时想要骑兵不落下风,对它的种植就得重视起来。

    而且耕牛也可直接食

    用紫花苜蓿作为饲料,只需合理搭配其他饲料即可。这是事关粮食耕种的大事10_[(,多一头牛能多种很多亩田地。

    司农从狂喜中回过神来,连连点头: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如今有耕牛的地区种植的田亩数量是原先的七倍,一头牛可抵七个壮年劳动力!”

    养得好的话,别说七个人,最高可以抵十人。

    秦王政颔首:

    “耕牛的选育也要上心。”

    人有强壮和虚弱的,牛也一样。选健壮的进行配种,如此一代代筛选下去,以后大秦境内就再无弱牛了。

    太仆不在意什么耕牛,在他看来司农现在的日子已经很好过了。要什么有什么,人力耕牛种子样样不缺,做什么还摆出一副为难的样子,令人嫉妒。

    太仆觉得他的日子才难过呢,他是管马匹的,尤其操心军用马匹种群扩张的问题。

    虽然秦王先祖是以养马起家,但这都多少年了。秦王室早丢了祖上基业,反倒是戎人和匈奴部落代代沿袭,所以总能出比秦国更好的马种。

    好在为了征战四方,秦国也没有彻底放弃马匹的驯养。和赵国一起在骑兵上死磕,倒也不至于落下太多。

    太仆就是单纯眼馋诸戎的好马。

    他殷切地看着扶苏:

    “太子殿下可有良策能从西域弄到更多的良马回来?”

    扶苏:……

    秦王政不满地皱眉,这群大臣怎么回事,不应该是他们努力为君上分忧吗?现在一个两个都指望太子替他们干活,那他们干什么?吃空饷吗?

    面对王上的不悦,太仆十分委屈:

    “但那西域商路归太子统领,下官着实插不上手。”

    不是他不想,可以的话他也愿意亲自去和诸戎谈生意。但太子在管这个呢,谁敢插手啊,那不是和太子抢功劳和利益吗?

    他不提还好,一提秦王政想起来了。

    是了,爱子身上的担子也太多了,这等小事就应该交给旁人去作。太仆想要马是吧?正好,购马的事情让他去谈吧。

    秦王政问他:

    “年前能购到多少马匹?”

    太仆:……

    他就不该多嘴的,他现在后悔了。

    这和做销售的被领导询问年底之前你能卖出几套房子有什么区别?这谁能说得准,做主的又不是销售自己。

    太仆虽然是个采购不是销售,可情况也差不多。诸戎一向不肯卖好马给中原,现在是卖方市场,秦国在谈判中没什么优势。

    散会之后太仆就苦大仇深地去四处打听谁懂买卖了,想临时补课学习一下。

    秦国如今对商业还算开放,咸阳中的商人不少。听闻太仆想打听这个,看在给钱的份上,大家还是很乐意帮忙解答一二的。

    很快太仆就找到了几个靠谱的大商人,向他们取到了生意经。

    商人也不藏私,毕竟太仆作为高官不可能亲自下场和他们抢生意。当官的都

    有傲气呢,不是很能看得起行商。

    太仆问他们:

    “若我想向某人购买一样物品,那人却不肯卖,我该如何说服他们?”

    商人先是答:

    “价格够高,自然有人会心动。”

    太仆当然知道这个道理,问题在于他要大批量购入马匹。价格定得太昂贵,不仅耗费甚巨,还会让王上觉得他没本事。

    太仆只好道:

    “可有别的法子?”

    商人:“那边要看太仆手中可有对方也急需的东西,且此物最好是太仆自己一人持有。”

    谁说只有大秦求着买诸戎的马了?诸戎不也求着购买大秦的好东西吗?

    既然各有所需,那就还有的谈。

    商人们对视一眼,大概猜到了太仆在烦恼什么。

    一个管马的官员提及采购,简直就是送分题。肯定是想向西域买马,只是西域不肯卖而已。

    有人就针对性地提醒太仆:

    “卖家是否只有一人?若是多家都有此物可以售卖,那您就更占优势了。”

    眼光长远的戎人部落不肯卖马,是因为担心秦国拿到好马反过来攻打他们。但天底下这么多部落,总不会家家都眼光长远吧?

    春秋战国这么多国家,都能出一大堆奇葩君主。诸戎更乱,绝对有能用利益诱惑的。

    只不过时常和秦国直接接触的,唯有离得最近的那几个部落而已。更远的就需要互相带话了,而带话这种事情秦国很难干预。

    诸戎只要不告诉远方部落秦国想买马,那些戎人即便乐意卖,也不会主动来提的。

    还有商人则意有所指地说道:

    “对方不肯售卖,可是怕您进货后倒卖与他形成竞争?这也有个解决方法,您找远一些的人进货就是了。”

    同郡之内的,互为竞争对手。但其他郡的,尤其是比如东海那头的郡,你从他手里买了东西回来卖,又影响不到他的生意。

    戎人也是一样的。

    靠近秦国的戎人怕被攻打,离得远的就没什么顾虑了。又打不到他们那边,马能卖上价钱为什么不卖?

    马也是会老、会死、会扩大种群的,年年生崽,不打仗的时候消耗的却没那么多。有些小部落养不起那么多,只能控制数量,对秦国来说这就很浪费了。

    就是怎么叫那些小部落相信过去买马的是秦人,而不是附近对他们有威胁的其他部落和小国在假借秦国名义购马、实则准备攻打他们部落,还是个问题。

    太仆听完醍醐灌顶。

    做生意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