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完美太子: 第 88 章 玩心眼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秦完美太子》 第 88 章 玩心眼(第1/5页)

    李斯退回殿外之后,就意识到自己犯蠢了。

    先不提殿内那位到底是不是少年时候的王上,就算是,他重新进殿一次不可能穿越回去啊。

    想起那位殿下所坐的位置并非正上首,且他旁边似乎还有眼熟的蒙毅在,来应该是某位孙辈的殿下来了。

    李斯心念一转就猜到了桥松的身份。

    虽然他没过桥松本人,但这位太子长子还是闻过的。据说王上长孙还算满意,默认了宫中侍者称呼他为太孙。

    这就是提前确定桥松为大秦的第三代继承人了。

    这个模式有眼熟,和当初昭襄王默许太子柱确立子楚为嗣子差不多。有个优秀的嗣子,能大大提升太子在其余兄弟之间的竞争力。

    李斯重新回到殿内,先向几位君上告了罪,而后郑重拜太孙殿下。

    桥松知道这位是祖父和父亲都信赖的重臣,连忙客客气气地起身回礼。

    扶苏单手支颐,侧倚在案几上,故意问道:

    “方才廷尉为何进来又出去?可是被什么吓着了?”

    说着用眼神去示意儿子,脸皮薄的孩得有点懊恼。不由得怀疑自己是不是模仿祖父时模仿得太辣眼睛了,才人家给惊了出去。

    李斯不敢太子的坐姿有什么意,毕竟王上都没有意。

    他恭恭敬敬地答道:

    “非此,乃是太孙殿下颇有王上当年的风范,叫斯一时不敢认了。”

    扶苏挑剔地打量儿子。

    就这?就这还能算颇有父亲当年的风范?他觉得儿子比起父亲差远了。

    秦王政倒是挺欣赏孙子的。

    虽然他很纵容爱子,可他确实没办法违心说出“爱子是个值得学习的榜样”这样的话来。

    所长孙自己不和他爹学坏,秦王政还是乐其成的。李斯吹捧太孙,他给了李斯一个赞许的眼神,还算他有眼光。

    桥松沐浴在各式各样的目光下,觉得压力极大。

    有一个千古一帝当祖父,还有一个大魔王当亲爹,另外有一群名臣贤相时刻评估他是否是个合格的接班人。

    的桥松承受了他这个年纪难承受的重担,但他只能坚持下去。这是秦三世必须要经历的事情,没有捷径可走。

    桥松越发挺直了腰背,努力做出沉稳的模样来。

    扶苏收回了挑剔的目光:

    “还算凑合,没有丢了父亲的脸。”

    要是桥松敢顶着这张脸做出和他那群蠢弟妹们一样的举止,他一定会“好好”教育儿子的。

    秦王政决定委婉地解救一下可怜孙儿,于是向李斯,询问他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众人的注意力然被吸引了过去,没人再注第一次露面的太孙了。

    李斯连忙回道:

    “上回同王上提议的两律之策,斯已经编好了初期的百越律,请王上过目。”

    因为秦国商队和百越通商比较多,

    李斯编写和百越相的新律时效率极高。

    只是百越之地各有各的风俗,从浙闽到两广是个非常大的地域跨度,不可能全部用一样的律法进行规范。

    因而李斯先编了个基础版的律令来,其他细节要根据各地风俗再进行调整。

    和百越比起来,倒是显得匈奴那边没什么难度了。匈奴部落虽然多,可他们的文化习俗方面是没太大差别了,不像百越山林阻隔,不同地区的部落之间可能压根就没有什么交流。

    倘若百越律能顺利推行,李斯甚至膨胀到觉得他能去给诸戎编个律法。

    不过他拿不太准王上会不会派兵攻打诸戎,只是维持通商的话,诸戎不一定会接受秦国的律法管辖。

    一本新律在秦王、太子和太孙之间传阅了一番,李斯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他应该叫人誊抄几本一起带来的,免得君上只能拿着一本。

    秦王政没有新律发表什么法,他正想问儿子怎么,一抬眸上双眼亮晶晶的桥松。

    到嘴的话转了个弯:

    “太孙可能懂这份律令?”

    爱子已经足够优秀了,没有考教的必要。倒是年幼的孙儿,还需要多加指点。

    桥松的眼睛更亮了,连忙起身作答。

    他年幼归年幼,政治嗅觉却是与生俱来的。哪怕说不出太多深奥的东西,在这个年纪来,远超同龄人了。

    秦王政着他侃侃而谈,时不时颔首表示赞赏。为免打断孙子的思路,待人答完,才告知他后答题不必非得起身,坐着回答即可。

    真不知道扶苏怎么生出这么个端正守礼的儿子,完全和他是两个极端。当爹的这会儿还坐没坐相地靠在案几上呢,嫌弃正坐的姿势太累,杌子都给丢一边去了。

    扶苏偏头避了父亲的目光。

    他都太孙拎来转移火力了,父亲去盯孙子就好了,千万不要管他。

    秦王政无奈地收回了视线。

    得到祖父特许坐答的桥松压下心底的兴奋,乖乖坐好,着祖父就他之前的回答补充一细节。

    因为讲得浅显,大部分他都能懂,数不懂的他就认真记下来,回头去问蒙卿。

    反正是不指望问亲爹了,亲爹不一定有空搭理他。

    李斯完祖孙二人的讨论,连忙表示:

    ≈ldo;新律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臣再拿回去琢磨琢磨。??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本来就是粗浅的初版,只是李斯拿来邀功的。

    太孙提到的那问题都得在细化版本里根据各部落的风俗再行制定,不算李斯的工作失误。秦王政只是针孙子的错漏之处进行提点,没有批评李斯办事不力的意思。

    但李斯很会说话,他没有说太孙提的东西和这版初律无,而是锅揽到了自己身上。

    即便大部分明君都爱说自己更喜欢忠言直谏,拒绝阿谀奉承,可实际上谁不喜欢下属懂事会说话呢?

    古往今来没几个君主当真能接受忠言逆耳的,就算接受了,很多时候要私底下先

    气上一场。

    所李斯和扶苏都很明智地选择退为进、话语委婉的方式与王上交流,哪怕秦王政本人心胸宽广,没必要非得说话直来直去惹王上心情不快。

    那样不叫忠诚,那叫傻。

    不会说话,没有情商。

    喜欢用这种方式说话的人不傻,反而是个聪明人,那就很有意思了。

    要么他性格此,要么他觉得这个皇帝不行、用委婉的方式是劝不住的、非得言语激烈刺耳才行。

    要么,他就是故意的,想用忠言直谏给自己刷好名声。

    秦王政大概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

    爱子的温言软语他很受用,臣下的识大体懂进退他很受用。

    桥松眼睁睁着他祖父被李斯的一番作态哄得眉眼舒展,觉自己又学到了点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