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 第 27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 第 27 章(第3/5页)

毫不客气。

    就是要钱,要东西。

    看到这理所当然的语气,狮子大开口的内容,徐月英直接气笑了。

    “妈你看,你看,真是越来越过分了。上次老三两口子也是要东西,这次老的也来要了。要的还不少呢。他们把咱们这当什么了?还这么理所当然,好像我就欠了他们的一样!”

    徐月英直接气得将信揉成一团了。

    曹玉秋捡起来,打开看了看,也是眉头直皱。以前没觉得老林家这穷亲戚多么贪心,多么讨人嫌。这会儿终于感受到了。

    难怪大院里面有些人就念叨,说家里有乡下亲戚的首长,家里过得就不宽裕。比如童家,那还不是亲爹妈呢,钱就往老家给。他们家里过得就不如别家宽裕。童磊那孩子还羡慕文静和有礼的玩具呢。

    当时曹玉秋还庆幸自家没这个情况。现在看了就觉得膈应。

    他们徐家可没这样的情况。亲戚都很讲脸面的。谁也不会这么直白的伸手。就和讨债的一样。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伸手就来要?就算是长辈也不行啊。又不是只有林常胜一个

    儿子,养老难道不是大家分担来吗?真按照过去的规矩来算,林常胜可不是长子呢。可没必要负担那么多的。

    不用徐月英说,曹玉秋就说这不能给。

    这一旦开了口子,这个口子就没法闭上了。

    以后没完没了了。

    而且这钱拿回去,肯定也不是给两老花的。两个农村老人哪里就能花这么多钱?肯定是拿回去给别的兄弟花了。家里两个兄弟,兄弟还有那么多孩子。

    这就相当于女儿女婿要养林家全家人。这简直就是无底洞。

    光是想想,就头皮发麻了。

    “我肯定是不给的,越是开口,我越是不能给。上次给那个孩子,我就有些后悔,果然,开了口子,这些人闻着味儿就都来了。”

    徐月英这会儿心里是真有些后悔了。

    可后悔也没用了,给林安安的那些钱和东西都是在林常胜面前过了明路了,没法再截断了。

    但是老林家其他人,徐月英是不准备给的。

    坚决不开这个口子。

    曹玉秋道,“那你准备怎么回信?也不能太强硬,毕竟是常胜的爸妈。你可不要直接和他们气冲突,他们都不是能讲理的人,小心他们到时候找常胜乱说,坏了你们夫妻感情。”

    徐月英早就想好说辞了,“我就说是全都给林安安了,家里没钱了,让他们等着。”

    曹玉秋觉得这个法子好,让老家的人埋怨林安安,没准以后林安安这边的钱还能要少一些呢。实在不行,就把林安安的那二十块钱分给老家的人一些。让老家那边自己闹起来,也就不会找这边麻烦了。

    两人商量好之后,就开始写回信。而且为了显示自己尽力了,徐月英还在家里扒拉了一些不用的旧物寄回去。比如曹玉秋不穿的旧衣服,林常胜的胶鞋,还有亲戚送过来的一些吃的。看起来也有一大包。

    这一包东西算是表态了。表示自己有心无力,不是不给。是给不了更多。只能给这些了。

    ……

    林安安的自行车在学校里面又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骑着这么好看的自行车来上学,简直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做梦都没做过这样的梦。

    这会儿人都过得穷,因为大家都穷,所以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要往哪方面努力。也不知道追求。可能就觉得到了年龄就去上工赚工分赚口粮养活自己,然后生孩子养孩子。

    现在看到了林安安的自行车了,很多人心里就有想法了。

    想以后能拥有这样一辆自行车。

    也不是没人酸,可是酸也没用。毕竟这是林安安的爸爸买的。

    她爸在首都当首长,工资高,自然买得起。

    许涛回家找许副社长闹起来了,也要买这么一辆车。

    许副社长觉得他在做梦,“等你以后结婚的时候,肯定给你买的。”

    如果结婚了,自然要买辆车充场面了,但是现在肯定不行。

    而且许副社长作为领导

    ,也不能这么高调。他的工资也不能和人家首都的首长比啊。

    许涛顿时觉得拼爹拼不过人家了,很没面子,以前觉得他爸挺能耐的,咋这么没用呢?

    他嘴里不敢说出来,心里是这么想的。

    他心里憋屈,心里就很不想去上学,也不想去看林安安那死丫头嘚瑟的样子。

    心里不痛快咋办?自然是要找人出气啊。

    林安安不让在学校欺负人,他在校外欺负人,行不行?

    于是带着几个不上学的兄弟,就堵在有些同学放学的路上等下一个倒霉鬼。

    这些事儿,林安安是不知道的。

    学校里面的赞美和嫉妒,对林安安来说都不重要。她也不会为了别人怎么想而委屈自己。真要是这么算,那城里人也都别过好日子了,要不然人家看了也不平衡呢。而且林安安觉得,从好的方面来想,她这也算是让大家见到了外面的世界了。

    而且林安安也忙,也没心思顾及那么多。

    自从自行车和收音机到手,林安安暂时也没折腾林家人的想法了。安安分分的学习。

    最近她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自从听收音机之后,她发现收音机里面有个频道经常播放好文赏析。

    林安安觉得这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黄老师让她写过一篇作文,锻炼她的作文能力。

    然后她写得特别好,当时黄老师就说她有这个天赋,以后没准能当个文化工作者。

    林安安当时就了解了一下这方面,然后知道,原来文章写得好可以投稿。投到一些报社里面。或者可以上文学报,或者可以被整理成书。有的还可以上广播。除了可以出名之外,还可以得到一点稿费。一些知识渊博的老师也会投稿赚点儿稿费。

    林安安一听这个,就觉得特别适合自己。又能赚点儿零花钱,又能出名,多好啊。

    要当优秀的学生,自然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后就算去了首都,她也要当优秀的那一批人。

    于是决定,开始写文章试试看。她心里还想着,如果这条路真的走得通,这又是以后自己拿捏渣爸后妈的一条路了。

    当然不能贸然的出手,她得熟悉大众喜欢的文风,题材。所以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将收音机里面的美文默写出来。这就导致她每天很忙碌。

    老林家人都嘀咕起来了,这丫头咋安生这么多了,是不是性子变回去了。孙银花偷偷想着,真要是这样,那就太好了。不过也不敢试探,只能偷偷观察。老太太想着,也不求和过去一样老实,只要不折腾人,就最好了。最好是能把收音机拿出来大家一起用。

    林萍萍心里也好奇,然后早上趁着林安安上学的时候,过来找林安安,“安安,我们一起上学吧。”

    林安安正在构思自己的题材呢,听到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