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 31.第 31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 31.第 31 章(第3/7页)

兴就行了。得罪二嫂就得罪二嫂吧。也没啥损失。

    这会儿,林常胜也在看报纸。

    他每天第一件事儿就是看报纸。不过不爱看文学相关的报纸,他虽然爱学习,但是对这类文章真的没啥兴趣。品不出那个味道。

    正准备翻过去,但是看到军属相关的字眼,又翻回来了。

    然后发现是写军属的文章。

    林常胜就有兴趣了,看着看着,就看进去了。

    看完之后,又是捏拳头,又是眼睛发热。

    他想到了那些牺牲的战友,听到的那些前辈的故事,还有那些退伍的老兵。

    想到他们曾经在战场冲锋,他们的亲人却在家那样艰苦,心里就难免的觉得难受。

    这些地方上的人,咋就不能关照一下这些有困难的军属呢?

    该补贴就补贴,平时该关注就关注啊。竟然还有被欺负的。那些欺负人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还有这个姜小木的家人,咋对一个孩子这么冷漠呢。好歹是亲人呢,咋买个炊饼都舍不得给人家孩子吃?还缺衣少食,难道是孩子爸没给生活费?孩子爸也是的,就算当兵,津贴总有吧,不至于不给家里养孩子吧。

    林常胜十分恼火。

    就想看看这文章是谁写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一看,作者东阳县林安安。

    东阳县的,还叫林安安?不会是我闺女写的吧。

    林常胜有点儿不敢信,毕竟他闺女就算成绩好,但是这会儿就能写文章上报纸了?他印象中,上报纸那是相当有文化才行啊。

    但是这地名加上姓名,就有点儿巧合了。

    这会儿林常胜还没意识到那个故事里面的姜小华就是他的闺女。他就没往那一茬想。他自己的闺女咋可能缺衣少食呢?

    倒是这作者名字让他惦记。到底是不是他闺女写的呢?

    林常胜心里惦记这个事,就决定打电话回去问问。

    他平日里是不用办公室电话做私用的,别说打出去了,也不让家里人往这边打,就怕耽误公家的事儿。

    这次倒是破例了。然后发现不记得家里的电话了。他赶紧让警卫员去军区大院问老家的联系方式。

    小李骑着自行车就去了军区大院。

    家里只有曹老太太在听广播,听到小李是来要老林家联系方式的,就边找电话本,边不着痕迹的打听林常胜为什么要联系老家。

    可惜小李也不知道,而且小李就算知道也不会说的,他闭着嘴一句多余的话也不说。保密条例他可背熟了的。

    曹玉华只好将林长喜和林小环的联系方式抄给了小李。然后勉强笑着送小李走了。

    等小李一走,她待不住了,赶紧收拾一下关门,直奔妇联去找自己闺女。

    这边林常胜拿到号码,考虑到老是邮递员不可能经常在单位待着,就决定给林小环打电话。

    几番转接,终于接通。

    林小环人还在恍惚呢,就接到了自家二哥的电话。

    这可真是稀奇了,二哥可从来不给她打电话啊。难道二哥是知道了她对安安不好,要算账吗?

    林小环人都开始抖起来了。都有点儿说不出话。

    她还没想好咋和林常胜开口,林常胜已经直奔主题了,“安安是不是写文章上报纸了?”

    “二哥,你,你知道啦?”

    “原来真是她啊。”林常胜的声音有点恍惚。

    “是她……二哥,你听我说……”

    “别说了,这公家电话,咱别多占用了。行了,就这样,你好好工作。”然后迅速挂了电话。

    林小环:……

    这边林常胜挂了电话,就笑了。笑得特别的骄傲。

    他闺女写的文章上报纸了,竟然写得这么好!

    “难怪我一看就觉得好,和别的人写的文章不一样,原来是我闺女写的啊。”

    林常胜坐不住了,拿着报纸就出去显摆去了。

    实际上不需要林常胜显摆,也有许多人看到了。

    毕竟描写军属的文章不多。作为军人,自然也会关注一下,仔细看看。有些军人看完之后,就有了思乡之情,赶紧去写信给家里,问问家里的状况。一时间,部队的通讯室倒是忙碌起来了。

    不止是军人,其他行业的人也都看到了。也带来许多触动。

    这篇文章写得很生动,倒是吸引人。

    很多人看了之后,更加感觉到了军人的伟大,以及军属的不易。

    每一位军人冒死奋战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在承受着失去的痛苦。

    他们是谁的丈夫,谁的孩子,谁的父亲。这个家庭失去他们之后,会面临怎样的艰难。

    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更显得他们如此的伟大。

    这会儿,压力就给到了东阳县了。

    因为这是东阳县林安安写的当地军属的故事。

    严县长看到文章的时候,只觉得庆幸。

    庆幸前阵子那事儿处理得好,所以在报纸上面,化名孙小归的军属被欺负后,得到的结局是很快被县里领导注意到,并且为他讨回公道,是个完美的结局。

    要不然,这会儿该是他们东阳县出大丑的时候了。

    严县长喝了口凉茶,让自己静心。

    “这个林安安,可真是……这么小的孩子真是不简单啊。来这一出。”

    说实在的,严县长对林安安其实有不满的。他认为那事儿虽然解决了,但是到底造成一些影响,让少数老百姓对政府还是有些误解。他认为林安安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给他写信,或者在门口等他,亲自和他说也行,犯不着闹那么大的动静,搞得县里人都议论纷纷。差点闹出事情来。

    只是碍于林安安是个孩子,所以即便她处理问题欠缺了周,也不好计较而已。

    如今啊,严县长是不好小瞧这个孩子了。

    心里想着,不愧是首长的闺女,还是和别人不同啊。

    严县长叹气,然后就叫秘书进来,准备开会。提一提完善退伍军人和烈士信息的事儿。这些年有些人没领到补贴,一方面是确实人太多,肯定有些顾不上。另外也是因为信息的缺失,缺少证明材料,手续就拖延下来了。毕竟每一笔支出都是要有依据的,不能乱给钱。现在要发补贴,也是要补上资料的。

    这资料还得从上面找证明,还要费心思的。

    “赶紧办了吧,总要办的。”

    和严县长不一样,红安公社的领导可没那么庆幸了,毕竟故事中可没提到一句公社干部。虽然没点名他们的失责之处,可是直接惊动县长了,这不就是说明公社的干部不作为吗?

    红安公社的秦书记和邱社长这心就憋闷得很,这事儿真是难过去啊。这都第次了。

    他们是不是还得庆幸,林安安这文章,没直接写被公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