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九零之长姐不干了》 120-130(第1/22页)
第121章
一仓库的臭毛纷飞, 差点?没给胡燕整的干呕。
等弄明白元棠说的意思,胡燕就更懵了。
“你说啥?做羽绒服?”
元棠重重点头:“对啊,这里面的鸭绒, 只要?处理好, 充在衣服里, 就是羽绒服啊。”
她们两个曾经在白县的贸易园见过的,那件卖大几十的羽绒服, 只是挂了很?短的时间, 就被人买走。
元棠一提, 胡燕就想起来了。
但?是想起来之后, 她也觉得这件事跟做梦一样。
“那种鼓囊囊的衣服,里面就是这种鸭子绒毛?这能保暖?”
元棠十分肯定:“绝对的。”
也就是她们两个在白县时候没买过, 出来之后因为?沪市不算太冷,两人冬天都是穿大衣比较多, 所以这种羽绒服胡燕还真不太了解。
胡燕拧着鼻子:“这种衣服好丑。”
羽绒服都没样子, 就是一个跟塑料纸一样的外层皮,按照胡燕的眼光看, 实?在是太丑太丑了。
元棠拍了她后脑一下:“你?不想想,在沪市是不太需要?,但?是在咱们老家, 冬天谁还顾着好看?”
老家穿羽绒服的少,冬天就是棉花袄子。各家自己种的有棉花地,到了时候就去地里摘棉花, 在地里走的时候总是被棉花枝子扎。一亩地出的业有限, 一家人的衣服到被子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被子盖着不暖和了, 就把被子送去弹棉花。
这种情况下,一件棉袄的寿命总是长的出奇。
等闲不会?把棉袄扔了, 可想而知大家的棉袄都是什?么?样子。
元棠指出:“以保暖为?先?的衣服,本身就不要?考虑美?观不美?观了,只要?保暖,就会?有市场。”
她买下这个养鸭厂的时候就考虑过多方面的问题,按照她的说?法,那就是她小本生意,最好还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利用?上。
鸭毛当然不能浪费,也就是鸡毛没有什?么?价值,不然元棠连鸡毛都能留下来。
不过那点?鸡毛元棠还是打包出去了,附近有个小作坊,是做毽子的。
元棠按照一车十块钱的价格卖出鸡毛,算是一点?点?额外的收入。
胡燕被元棠这么?一点?,也试着去理解羽绒服的新市场,只是她几次试图靠近那些乱哄哄的毛,还是狠不下心。
太臭了啊。
元棠这段时间杀的鸭子毛都在这里了,就问谁能抗住这个生化气味。
“小棠,这个东西……yue……要?怎么?处理啊。”
元棠按照自己的知识储备介绍道?:“大概是把这些毛全洗一遍,然后去除油脂污垢,然后消毒灭菌,最后晒干烘干……”
过程麻烦,但?是卖的价格很?对得起这个繁琐。
胡燕比了个手势:“你?先?别说?……yue……我找厂家去考察考察……yue……得有机器对吧?”
元棠:“有那么?臭吗……肯定了啊,这要?是人工做,做到猴年马月了。不过外面的布料要?人工做,最后还要?把羽绒充进去的。”
胡燕坚强的在弯下腰干哕的时候比了个ok手势。
“没问题。”
这批鸭毛的最终归宿,还是被胡燕给拉了回去。
当然了,鸭毛没有直接这样弄走,胡燕作为?被服厂的厂长,跟大股东元棠签订了协议。
胡燕在元棠的地块上圈一片地方弄个鸭毛处理厂。
所有鸭毛都在这地方处理好,然后再把干净的鸭毛带去厂子里充装。
别的倒是都还好说?,只是这个布料问题,胡燕为?难了许久。
羽绒服的料子是不能用?那些纯棉的,鸭绒细小又轻柔,不知道?从哪儿就跑了出来,不够密织的布料根本不行。
胡燕找了一圈,最终才找到了一种类似化纤的布料,结实?,带着工业发?展的美?感。
胡燕弄来布料之后,就安排员工加班加点?做外罩。
她则是跑出去考察一些国内的羽绒服厂家。
这一查,她更有信心了。
国营厂子的羽绒服都卖上百了,她只要?能卖上七八十就满足了。
七八十的售价,成本连二十都要?不了。
越发?觉得这个生意能做的胡燕撒开手招人。
很?快人员就位,胡燕就开始抓紧时间制造羽绒服。
用?元棠的话说?就是,肯定好卖,但?是你?要?提前几个月就要?赶紧做。
不然等到年底开始爆货,你?交不出货可算是糟糕。
胡燕这边忙的昏头转向,元棠这边倒是又迎来一个好消息。
杨川的第一期杂志成功出版。
元棠拿着第一期的《飞扬》杂志,很?显然的看懂了杨川的崩溃。
杨川在开头的第二页就贴上了投稿地址。
“我实?在是不想写了。”
他觉得自己的所有表达欲都被这一本杂志给掏空了。
杨川本来是喜欢写小说?的,但?是这次一口气写了一本杂志的两个长篇连载,四个中篇,还有八个短篇。
内容从欢喜冤家到反目成仇,从青梅竹马到形同陌路,简直是各种类型无所不包。
元棠只是翻阅了一下,就感叹到杨川的天赋之强。
“你?这本杂志第一期我捧个场?”
自从在江沛那里学到一手做天使投资人的路子,元棠也有意识的在培养自己的小圈子。
杨川这种人,你?只能用?他一时,完全别想着一辈子都管着他。
这样的天赋,注定了杨川会?走自己的道?路。
元棠之所以提出要?给他办一本杂志,既是觉得杨川上辈子太惨,也是提前先?打好关系。
要?是杨川这辈子火的更早,拿她不就能帮自己给产品打广告了吗?
因此虽然这本杂志的前期投入元棠都承担了,并且还挂名了这本杂志的老板,并且杂志中唯一的广告页是一整版的干脆面广告。元棠依旧提出再帮杨川一把。
“我买个一百本,在几个厂子都散散,大家谁爱看谁看。”
杨川早些日子是做小报纸起步,他原本认识的人不少,更是不缺怎么?卖出去的路子。
因此元棠也就只打算买个一百本给杨川凑个意思就是了。
杨川摸着下巴:“一百本哪儿够啊。”
他光是打算带着杂志去学校门口摆摊都准备了三五百本呢。
杨川扮做一个摆地摊的小贩,把杂志摊开在脚下。
在高中门口,这样的小摊子并不是只有他一家,很?多小摊贩都在这里。
也有人在买杂志和书?本,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