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做个纨绔: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越后做个纨绔》 120-130(第35/37页)


    小九虽然力气大,功夫还看得过去?,到底两?人才十三四岁的少年,小混蛋又是个?一点功夫不会,只会玩耍享乐的人。

    镇国公的护卫好歹都是上过战场的,虽不及影卫,到底也不是一般的家丁能比的。

    “回皇上,镇国公没有另派人保护小郡王和九皇子。”一道身影悄无声息跪在了明熙帝面前,恭敬回道:“只带了宫里两?个?小太监,小全子和小禄子。”

    明熙帝:“”

    虽然知道季府的人不靠谱,但明熙帝还是语塞了好一会儿。

    以前听阿姐说过,季府小辈,从小被丢进军营后?也不怎么管,三四岁就敢不给长辈说一声,去?北境草原打猎玩。

    草原狼可不是吃素的,那?时候明熙帝就感叹,好在季远会生,儿子多,孙子也不少。

    不然

    还好,朕一直有派一个?影卫暗中盯着小混蛋,加上那?个?叫小禄子的太监功夫也还算不错。

    不过只靠这两?人还是无法完全放心。

    明熙帝想了想,忽然让王明盛取了一样东西过来,王明盛稍讶,压下心头那?股波动?,很快就把东西取了过来。

    “你把这个?送去?,交给跟随福宁的影卫,若遇危险情况,凭着此令可调遣周围官府,不过,”明熙帝也严肃强调一句,“若非危机时刻,不得动?用此令。”

    免得那?小混蛋知道了,拿着令牌耀武扬威,惹是生非。

    “是。”

    待安排妥当,明熙帝这才感觉放心了。

    希望那?小混蛋出去?一遭,也能见点世面,学到点东西吧。

    待解决了季睿这边的事,明熙帝这才眸光冷冷地落在另一份秘奏上,面无表情地凝视了良久。

    笃——笃——笃——

    不急不缓的节奏蓦然敲响,明熙帝指腹一下一下敲在桌案上,眼底神色,令王明盛都不由得脚底生寒。

    盛京城,终是要起?一波风云了。

    笃!

    而?这边,季睿还不知舅舅给了小影卫一个?保命的‘钦差’令牌,带上小九三人,一路骑马,走走停停,吃吃喝喝。

    离开盛京,他就像是回了森林的鸟儿,那?叫一个?撒丫子狂欢。

    只五个?月,季睿就浪的乐不思?蜀了。

    这一路当然也不全是美?好遭遇,要说遇到的意外也多。比如被拦路抢劫啊,夜宿黑店差点遭殃啊,有一次还误入了土匪窝,还有好几次遇上人/贩子。

    季睿四人一看就细皮嫩肉的,就算是天生小麦色皮肤的小禄子,因?为常年待在宫中,那?也养得水灵灵的。

    总之,他们四个?一看就是待宰的肥羊。

    尤其是长得最好看的季睿,那?家伙,简直是行走的肥美?小羊肉,心里有鬼的都想咬一口?。

    这几个?月,一开始路上还算风平浪静,尤其是刚出盛京城不远,路过几个?小城池的治安啊,民风啊都还不错。

    百姓们安居乐业,做点小生意,种点田,路上还能看到农作物长势喜人,而?农夫农妇们坐在树荫下话家常的画面。

    差点让季睿都以为,大盛朝在他舅舅的治理下,也许也没他之前想象的那?般糟糕。

    不过

    随着他们越走越远,身后?的盛京城也越来越远,风景就有些变了。

    路上还能看到不少长得好的粮食,可却看不到农人脸上的笑?容了,而?一路上乞讨的多了,流民也多了。

    这批流民大多是从湖州过来的,也就是前段时间发生汛情的地界。

    季睿拿出干粮递给一位老翁,老翁连连道谢,叫来儿子儿媳把干粮给分下去?。老翁年过六旬,举家逃离故乡,想去?另一州府投奔亲戚。

    不到万不得已?,百姓是不愿逃离家乡的,只要还有一点活下去?的希望,他们都愿意努力一试。

    “老伯,湖州那?边的汛情不是控制下来了吗?”季睿问。

    他离京前就听说了,虽说一开始形势挺严峻,好在大雨还是停了,也没有发生比较大的堤坝决口?,洪水泛滥。

    说起?家乡的灾情,老翁含着浊泪,连连叹气,“小公子有所不知,湖州大雨是停了,可咱们老百姓却是活不下去?了。”

    原来,在大雨连续下了七天后?,湖州就发生多处堤坝决口?,官府倒还算反应迅速,调派人手去?补去?堵。

    就在这时,雨水好似也停了。

    眼看这灾情算不得严重,湖州知府松了口?气,让人赶紧把剩下决口?修补好。百姓们也自然松了口?气。

    可谁知过了没两?天,大雨又开始了,雨势比之前还凶猛。

    湖州有几处决堤,眼看灾情严重,湖州知府不敢懈怠,八百里加急送了折子进京。朝堂那?边倒是反应也快,派了专业的止水人才去?湖州。

    而?朝堂这边却不知,灾情最严重的根本不是湖州,而?是湖州邻近的禹州,禹州是个?小州府,老翁是湖州人士,却是住在在两?州边界。

    湖州灾情刚起?时,禹州也有,不过禹州雨水量要小些,堤坝决口?也不多,当官的就没重视,派去?探查的官差和修补的人也都应付了事。

    谁知,这第二场大雨,湖州还没乱起?来,禹州先乱了。

    一夜,只一夜就淹了三个?县。

    禹州知州要是像湖州那?样,发现不对,早点上报,即便发生这样的祸事,朝廷怪罪下来,要负的责任也不算大,大不了降职。

    可是,一开始禹州就没上报灾情,因?为不算严重,也没湖州那?边降雨大。

    像这种小灾情上报上去?,朝廷是不会拨款拨粮的,还会让当地官府开仓放粮,如果粮食受损严重一点,还要免了当季税收。

    那?怎么行!

    又要掏腰包,还没得克扣进账。

    所以禹州上下一致决定不用上报。

    谁知,第二场大雨毫无预兆,禹州降水比湖州还凶猛,湖州知府眼看不对,立马上报,可禹州这边瞒过一次了,现在报只会被怪罪,正犹豫,想看看情况,也许又像第一次那?般,没几天就停了呢。

    结果,只一夜,禹州这边淹了三个?县。

    而?且决堤的都是之前出现决口?的几个?地方。

    禹州上上下下都吓死了,禹州知州也赶紧上报灾情,只是,他哪敢真的报啊,只往小灾情报。

    而?第二次凶猛的降雨,下了四天三夜,禹州官府上下战战兢兢,最终大雨好歹还是停了,可却是淹了四个?县,邻近好几个?县也被波及,灾情比湖州那?边可严重多了。

    趁着雨停,禹州官府赶紧召集人手,一边修补堤坝,一边抢险救灾。

    后?面虽然还断断续续下了些小雨,但灾情好歹没有加重,可是,问题来了,四个?县啊,还有至少五个?受到波及的邻县,后?续赈灾问题该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