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西游]农业大学生和她的毕业论文》 90-100(第9/24页)
顾婉瞧着那行字和身边的人一齐念出了声:
“水稻花中的夫妻们?”
这是什么意思?
水稻里住着小人吗?
士人们惊奇着瞪大眼睛等着阿萍讲课。
阿萍不着急,她抬手在黑板上画出了水稻的构造,才抬眼看向底下坐着的学生们:
“今日的第一课,我将要带领你们认识水稻,我们先来看这稻花。要知道植物也有男女,就像我们人一样,男女结婚后,情投意合就会生下孩子。我们现在就来认识一株水稻的婚姻生活,水稻花里的夫妻。……”
阿萍尽可能用朴实的语言为学生们授课。
今天这第一课,她讲的是一株普通水稻如何生育。
阿萍讲课前就做好心理准备,用以应付有人骂她授课内容‘有辱斯文’或者是淫秽。谁成想学生们一个个听得都很认真,问起问题来更是直白。
有的人听得脸红却耳朵竖直,有的人更是直接问阿萍水稻里的夫妻怎么搞,他们为什么搞几次就能生出那么多孩子,人也可以这样吗,还有的人仿佛打开了新世界,听得全神贯注。
这出乎意料的授课过程,让阿萍心中好笑,笑自己紧张过度。
礼都是用于上层的,底层百姓更多是讲究实用。更别提今天她的讲课,对于古人们来说既猎奇又有趣。
一个时辰的一堂课讲完了,阿萍嗓子也讲哑了。
带着学生们休息了一盏茶的时间,她便又带着他们浩浩荡荡地去往城外她的试验田。
学农还是要纸上地里并行,才好。
想着自己有块地里种的禾城二十二号发育得快,这会儿就挂上了稻花,阿萍就打算让学生们眼睛为实,带他们去地里看看实物。
到了试验田,阿萍眼神温柔地瞧着学生们传看着几株水稻,心想她还是心软些,等他们适应个七八天,再代领他们去了解肥料的事情。
第94章
虽然给农学敷了个植物学的高大上名字,但说实话研究植物挺无聊的,特别是粮食类植物。
广大的植物学内纲目众多,驯化和未驯化的同科同种的植物就五花八门,研究起来很累但也很有趣。
而农学内研究的植物,大都是被人类驯化了千年的物种。
知道良莠不齐这个词吗?
莠,指代的就是类似狗尾巴草的植物,而小米的前身就是狗尾巴草,它被驯化了千年变成了我们眼中的小米。
而水稻、小麦、大豆这些人们主要食用的粮食都是如此。
已经被人类强行养育千百年的它们,早已彼此变得极其相似。
这就导致同种不同类型的粮食种类,研究起来过程极其的枯燥。阿萍才带领学生们学了一个月,她就已经发现大部分人的热情消退。
学生们从最初的好奇兴奋转变为了平淡无聊,特别是除了下田,阿萍还带着他们去实操肥料的生产过程。
一个漫长且不能立即见效快的学科就是如此地折磨人。
阿萍能学会通过发疯来宣泄压力,而她的学生们不会。
这就导致农科的新生在一个月后,从最初的二十多个人减少至十一个人。
是的,阿萍建立的官员体系有个适应期,总共三个月,如果不适应自己考入的科目,可以允许官员转科。
这个设置可能会让后续出现钻空子的人,但对于目前刚起步的禾城来说,这个设定刚刚好。
其实把阿萍设立的四科以古时角度来看,依旧是文武取有道,农科虽是要下地干活,但它本身就兼顾了户部的职责。
这样算下来四科里工科才是真正的创新,因为它录取的人多是真正干活的匠人。
泥瓦匠、木工师傅、这两者贱籍之属通过考试在禾城摇身一变也成了大人。
农科的新人阿萍在带,工科的人她也在盯。
是的,她以为农科会在禾城引动波澜,却未想到在工科的掩盖下,农人当了大人这事,变得让人可以接受起来。
工比农贱,是百姓们脑中的常识,一代代的记忆下去,这样的道理早已固化在他们脑中。
不仅读书人们不接受,百姓们也觉得工匠做官的事情不可思议。
可这又有什么呢?
阿萍清楚自己没做错,做出的正确选择,她就不会低头!
绝对强势的命令,毫不留情地抓捕诋毁工科士人的行为,让禾城的百姓们第一次认识到城主的性别是男是女,其实都一样。
他们做下决定后,都是说一不二的。
现在才几年,饭都没吃饱,只是不饿而已,人心就开始浮躁?阿萍可不惯着他们。该打,打!该关,关!罚钱,没收土地,几个连招下来,他们就接受了匠人做官的事实。
现代技术优秀是没错,但古代技术也和精湛呀!
在没有水泥的时代,工匠们也能和出和水泥差不多坚硬的泥巴,就是造价很贵要用到糯米等物件。
可阿萍她也不会造水泥呀!她听说水泥生成的温度,要稳定的上千度灼烧。
这条件,在古代没有仙术的时代她也做不到。
地理上有个位置叫做火焰山没错,但是来回的运输费用,禾城也供不起,所以阿萍觉得现阶段还是老老实实搞古人的智慧结晶好啦。
用来整墓土的泥巴,和和用来修城墙和修屋子也不错嘛。
实用万岁,管什么晦气不晦气。
下午,阿萍坐在囤积肥料的院子里翻书,心里这么想着。
她手中拿着的书正是她安排人在工科士人身边记录下的实用技术说明书。
要说古时工匠扫蔽自珍?这在阿萍心里不是问题。不过是好处给得不够多,只要钱到位,多数知识和秘方都是能买来的。
阿萍正翻着工科说明书看呢,突然听见不远处学生喊她的声音:“老师,您快来看,这缸肥料是不能用了吗?”
连忙起身,把书收入袖子,阿萍急匆匆走过去:“怎么了?”
一本书被她衣袖一扫就收起的招数,正是袖里乾坤。大概是因为要保存的东西越来越多,阿萍身上那个百宝囊内空间越发不够用,莫名在一次次忙碌中,她就突然会了袖里乾坤。
阿萍想这大概就是心里的渴望和悟性相通了。
这次她没有像学习架云一般刨根问底地钻研,而是努力忽略细节,让自己相信玄幻。
写不了答题过程,但写对了答案也有分的,将就将就啦。
农是一门很有‘味道’的学科。之前坐在院中翻书,空气中就飘散着臭气。等阿萍走进了屋子里,哪怕这宽敞的屋子通风极好,她也被肥料自身飘荡出的臭气,熏得脑子一蒙。
她走进了屋,顾婉第一个迎了过去。
在这一群禾城首批农科士人中,顾婉在一个月内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胆大心细成了群体里的领头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