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红楼太妃要躺平》 210-220(第9/20页)
给宝玉,贾史氏都觉得宝玉婚后日子不会好过。薛宝钗那个望夫成龙的劲儿,隔着两里地都闻得到,而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她满意呢?而且,一个没有娘家助力的儿媳妇,对于宝玉来说,又有多少用处,难不成,拿着薛家的钱给宝玉铺路,这事但凡传出去,宝玉就得憋屈一辈子。
所以,薛家怎么着,贾史氏都是不满意的。
如今,王氏倒是拿了薛家当备胎,结果却看上了人家王府贵女!
说实话,在贾史氏看来,要是当初平王府就有两个能变成外藩国主的王爷,除非贾瑚能跟着佳婉一起出海,否则的话,佳婉多半也是不会嫁到贾家的。
毕竟,一个闲散宗室,并不会在意女婿娘家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助力,毕竟,闲散宗室不沾权,最多就是女婿逢年过节多给点节礼,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一个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万里之外一个国度的藩国国主,那就不一样了,他的姐妹,就需要嫁个能给自己带来极大助力的人,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
偏生贾家这边大家都已经在神京扎下根了,或者说,他们出去了之后,并不觉得能得到比留下来更能吸引他们的利益。尤其,贾家的下一代,都是娇生惯养大的,叫他们外放个几百里,都觉得自己是吃了大苦头,何况是筚路蓝缕,去一个几乎完全没有开发过的地方从头开始。以为这是开国那会儿吗?这种时候,才是正经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所以,那位郑王就娶了锦乡侯府的女儿,锦乡侯府就在出海这件事上下了重注,据说半个宗族的人都跟着一块出去了。那位卫王婚事悬而未决,说不得到时候就要娶个番邦实权人物的女子。人家国主本人尚且如此,下面两个妹妹更要待价而沽,除非宝玉也肯带着半个宗族的人一起出海,否则的话,想要娶人家县主,你想屁吃呢!
偏生王氏根本看不明白其中的利益纠葛,就看上人家王府代表的利益了!你啥也没有,人家凭什么嫁个县主给你!
贾史氏已经懒得教这个儿媳妇学乖了,干脆只是疾言厉色警告了她一番,不许她再打这个不切实际的主意。
实际上,等到佳姝和可卿两人的婚约传出去之后,大家就更觉得顾晓这边是为了儿子,让女儿去联姻了!
因为柳湘莲先搞了一番骚操作。
柳湘莲这个人有底线,其实不算高。他自个是理国公府的边缘人,放在京城,打着理国公府的招牌人家都不认的,结果这次他也偷着回来了,没去别的地方,先去了柳家的祖籍。
因为理国公府发了家,如今他们祖籍那边,柳家几乎占了两个镇的土地,那边不是姓柳的,就是柳家的佃户。
结果柳湘莲这边先是跑去找族人鼓吹,结果那些族人多半不太乐意,也就是一些比较穷的心动了。一个宗族,本来就是有贫有富,看着体面,实际上内部还有些不和谐之处。比如说谁家当家的男人死了,首先就得提防宗族吃绝户。
像是那等穷的,大概也就是姓氏说出去别人还能高看一眼,实际上日子过得跟柳家的佃户无异。
被柳湘莲一番许诺,一些人就动了心,还有几家因为只有女儿,早就被族里头逼迫着一定要过继的,这会儿也心动了。他们原本想着的是给女儿招赘,结果族里不允许,非要他们过继族亲的孩子,将女儿嫁出去。疼爱女儿的人家哪里肯干,我给孩子招赘,这家财都是女儿的,女婿作为赘婿,在礼法上头也得听女儿的,日后有了孩子,也跟我姓柳,我们两口子就算是死了,女儿日子也不会难过!但真要是招赘了,那女儿最多就一副嫁妆,回头过继回来的兄弟在关键时候只怕不光不给姐妹撑腰,还得琢磨着这个姐妹出嫁的嫁妆原本都该是自己的钱,如此,哪里还能对姐妹怎么照应,不想着坑死对方,将嫁妆拉回来都是好事!甚至,要是我在女儿成亲之前就没了,那女儿就落到过继来的兄弟手里,人家直接找个借口,将人往姑子庙里头一送,甚至将你卖了,你连喊冤的地方都没有,因为法理上,人家就是能这么做!
因此,这几家人一听说到了殷洲,便是女子也能分地做户主,允许招赘,那边会保护他们的私人财产。然后私底下一商量,干脆直接将家里的房子地私底下给卖了,准备跟着一起走。
这也罢了,柳湘莲居然还说动了许多佃户。柳家在地方上太强势了,租子高,又借着种种借口逼着乡民借高利贷,逼着人家卖儿鬻女,名声很不好听。
如今柳湘莲这边直接鼓吹,你只要一跑,便是欠了债也不怕,这些人还能追到殷洲去要债不成!而且殷洲那么大,他也找不着你!你到了那边,一人分个五十亩地,一家子人口多一点,那就是大地主,何苦留在这边担惊受怕?
很多时候,底层人是会用脚投票的,留在家乡,等着给人做牛做马,家破人亡,只等着断子绝孙!但是一出海,那立马就有钱有地,这帐傻子也会算!
柳湘莲又提早准备了几艘大船,然后借口找人搬运货物,做些杂活之类的,连夜将老家这边的佃户和底层族人卷走了大半,等到柳家宗族那些族老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他们已经扬帆跑出去上百里了,想要追都追不回来。
柳家一干族老气不过,跑到京中找理国公府要寻个公道,这事才算是暴露出来。
但是理国公府哪里给得出什么公道,你们这么多人,居然看不住一个柳湘莲,还叫他忽悠走了那么多人,这怎么说,都是你们无能吧!
柳家那些族人能在老家作威作福,无非就是仗着理国公府的势,如今理国公府不肯帮着他们撑腰,甚至也没法帮,总不能叫他们把京中柳家的族人带回去吧!至于佃户什么的,你们要是给了人家活路,人家能跑?其他人跑那叫抛家舍业,这些佃户跑路,完全是抛开旧包袱,走向新人生啊!
这也是为什么柳家许多人破防的缘故,他们借出去的钱,借出去的粮食,那成箱的借条,如今就都是废纸了啊!一想到这些借条背后所代表的财富,这些人就恨不得捶胸顿足,对柳湘莲杀之而后快!
京中其他大族一开始还想着看理国公府笑话,但是再一想,自家似乎也有旁支子弟跟着柳湘莲一块跑了,这些人不会故技重施吧!
他们立马叫人快马加鞭给族里传信,结果已经晚了!
柳湘莲又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也带了许多能说会道的伙伴故交,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操作手法,多管齐下之下,一下子就卷走了近十万人口。
也亏得不仅是中原这边的船厂在赶工,殷洲那边同样在造船,甚至还买下了一些西洋商人的商船,要不然的话,这么多人想要运到殷洲去,也是个麻烦。
朝堂上一些官员已经急了,虽说外流的人口多半是些已经穷得无立锥之地的苦哈哈,但是,没有这些苦哈哈,叫那些士绅自个下地干活吗?
如今乡下那些泥腿子已经开始坐地起价,佃租不能超过三成,利钱不能超过三分,做长工短工工钱要比以前多一半,吃饭还想要有肉……
一帮贱民,老爷心善,才叫你们有地种,有饭吃,结果你们还挑三拣四上了。
但是悲哀的是,如今这些泥腿子真有坐地起价的条件,因为他们要是不干活,在这个人口流动性比较小的时代,这些老爷们的地都要荒废掉了!
哪怕如今影响到的是运河沿岸还有江南那边许多原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