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 8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青杏》 80-100(第25/26页)

“明年?许就?好了。”长青道。

    “哦,那就?祝你公务顺利,治下百姓发财,欣欣向荣!”许杏端起一杯米酒敬他?。

    长青喝了,回道:“我还是同那年?一样,祝你生意兴隆,万事顺遂,财源滚滚。”

    “那我们?都要?心想事成才好。”许杏听着外头零零碎碎的爆竹声,看着眼前这个越发成熟的人,心中一片暖意。

    这样惬意闲散的日子却并不?长,几天之后?,年?味儿都还没有散去,许杏和长青就?各自忙碌起来了。

    今年?因为日子好过些,县城的乡老们?提出来要?大办上元灯会,说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本地原就?有这样的风俗,只不?过过去太穷了办不?起。这事儿长青准了,只是要?求承办的商家保障好安全?,不?能出任何意外。除了乡老们?和他?们?的家丁伙计之外,衙门里的衙役捕快都要?上街巡视,长青本人也一直提着心,不?时过问督促。

    这灯会一办三天,除了热闹,还能拉动消费,许杏是很赞成的,不?过人流密集,又有许多?灯火,确实安全?隐患挺大,再加上有《红楼梦》里香菱故事的影响,她很担心也有拐子出来作恶,便跟长青提出了这些担忧。长青却道:“这些我都考虑到了,老魏也是有经?验的,且这县城终究是小,到时城门一关,一共就?那么几条街,每条街上都有捕快,不?妨事。”

    许杏怕长青担心,便没去凑这个热闹,等听说灯会热热闹闹的开始,欢欢喜喜的结束,一切圆满,她才松口气,赶紧的安排作坊里送货的事儿。

    第100章 新的案首

    许杏这边作坊里忙着出货,镖局的生意明显忙碌起来?,差一点顾不上?自家的这趟货。对此,许杏自然是喜闻乐见,只不过多费了些心思去调派人手划分路线。

    本来?过年的时候一般没人出远门,贵重物品也尽量不走,算是镖局押镖业务的淡季,但是因为之前许杏的宣传和试验,县里的商家都知道镖局如今也接寻常的送货单子,于是大活不多?,小?活不断,忙忙碌碌的,盈利竟比之前翻了一倍。

    这个时候杨镖头是真心佩服许杏了:“夫人真是会做生意!咱们这些镖师是有功夫在身上?,可是能太太平平的赚个辛苦钱,谁也不愿意去冒那个险啊!如今可好,也不用出远门,又能挣钱还能照应家里。”

    “也不见得就不出门。”许杏看着账册笑笑,“开春了运粮食的、茶叶的,还有生猪的,只?怕来往的人和货物都会多起来?的。”

    说?起生猪,这确实是青沙桥通了之后起来?的新生意,而且和许杏还有点关?系。

    早在许杏和长青第一次去山里的时候,他们就在江边镇的酒楼听伙计说?了山里的猪肉味道更香醇,这也是许杏要?在当地开香肠作坊的契机。当时交通不便,山里的猪很?难运到江对面,即使是许杏,她能开作坊,也是知道长青要?修桥才开的,因此虽然不少人都知道山里的猪好,却没有人往外运,可桥修好了就不一样了。县城的酒楼饭庄屠户都开始去山里收生猪,反正许记镖局有大宽排子车,要?多?少都能当天送过来?。

    又因为许记香肠的名气在本省慢慢打了出来?,“安龙山里的猪肉香”也成了新的常识,离山下村远的村镇里,养猪的人家往许杏的作坊送太远了,就干脆往山外头卖。县城里一家倒卖生猪的商户更是直接把安龙香猪卖到了府城,和香肠一起,打开了府城的市场。

    “哎哟说?起运猪,走那么老?远的路拉活猪,搁以前真觉得瞎扯,现在咱可知道了,是正经?的好买卖!听说?现在山里的农户家家都养猪,一头猪怎么还不卖个二两银子,一年多?出来?二两,在乡下地方不少了!”杨镖头的不少亲戚族人都养了猪,他知道得多?些,“更别说?咱们镖局了,就在咱们县里头跑跑,见天不断活!”

    许杏却忽然想起了长青因为村民养猪增收的事儿一本正经?的跟自己道谢的情景,上?扬的嘴角就没下来?过。

    长青那边则是又到了主持县试的时候。因为有去年的情况对照,他也只?好按部就班的办事,不指望真的看到什么惊采绝艳的苗子。

    结果却稍微有些出乎意料,他亲自点出的县案首就非常不错。

    因为这一个人,他破例在县试成绩公布之后召见了所有通过县试的考生。

    “今年的县试当中,本官发现了好几位学问上?佳的考生,深感欣慰,相信之后的府试和院试,各位必将?有好消息传来?。”面对这些比自己年纪大一截的学子,长青非常端得住,而他除了是本地父母官之外,本人科考时一甲榜眼?的成绩,也足够让这些人信服了,因此他这样说?,不仅没人觉得好笑,反而露出了跃跃欲试的神色。

    长青已?经?知道了,此时站在中间的那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就是案首唐九渊,便格外打量了对方几眼?。

    唐九渊和其他的学子一样,一直看着长青,目光交错的时候,他便拱了拱手。

    长青又勉励了大家几句才叫人退下,只?留下唐九渊一个人说?话。这也是人之常情,谁让人家唐九渊是案首呢。

    “唐九渊,我看了你的卷子,经?义?扎实,文章做得也不错,读书几年了?”长青发现他身上?的衣袍虽然非常干净,但也有些旧了,且材质也不过是寻常的棉布而已?,想来?并?不是什么富裕人家出身。

    唐九渊拱手道:“回大人,学生六岁启蒙,到如今也算是读了十三年书。”

    “算是?”长青多?了几分兴味。

    “大人有所不知,学生家境并?不宽裕,一年之中总有大半年下地劳作,学生并?没多?少功夫做学问,因此虽说?是开蒙至今十三年,真正的读书时间大约也就是两三年光景。”唐九渊回答得很?仔细。

    “家境不宽裕?安龙县贫困,应当说?家家都不宽裕,你的父母家人能让你一直读书,想来?已?是不易了。”长青道。

    唐九渊道:“学生不敢欺瞒大人,学生家里三代都是城门官,虽是末流,却也有个九品,故此比寻常百姓略强些。”

    “城门官?”长青的记性很?好,略做思考就想起来?了,“确实有一个姓唐的,是你的什么人?”他作为县试的主考,只?管阅卷取人,当然不会去翻看考生的具体资料,因此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唐五,是学生的长兄,学生在家行三,‘五’和‘九’都是族里的排行。”唐九渊回道,“学生家中有薄地几亩,又因为有个城门官的职衔,多?一份衙门发的米粮,学生才得以启蒙,不光学生,长兄也是读过几年书的。不过父亲早逝,大哥顶了这个差事,便没有再念书了。家中尚有姐妹三人,又有祖母老?迈,全赖寡母一人支撑,学生再如何厚颜,也不能只?顾自己读书,因此便是务农为主,闲暇时再读书,学问上?便有些蹉跎。”

    长青听得很?认真,一边听一边打量着唐九渊的神情,见他虽有几分唏嘘遗憾,却并?无怨天尤人之意,心下便有些满意。

    “唔,你如今进学,也不算太晚,县学给廪生有银钱补贴,你只?要?好好读书便可。”长青鼓励他,“本官看你经?义?都还扎实,想来?若是在县学里学得好了,今秋的乡试,你也未必不能一试。”

    唐九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