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10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100-120(第1/29页)

    第101章

    “所以妈和爸你们不用太担心我, 我虽然是下乡了,但日子过得还行。”

    况叶和况家人相处了的这一个月,最初的生疏感已经退却,甚至还处出了一些感情。

    特别是况母和况父, 两人有些像他自己的父母。

    对于两人的感情况叶不至于太深, 但也有一部分的移情, 如今把两人看做比较亲近的长辈。

    两人对他的担心, 这段时间他也不是没有感觉到。

    况家的小院并不大, 东厢和东屋还是挨着的,况叶如今的感知又非常敏锐, 好几晚上他都听到况父、况母谈起和他相关的话题。

    平常没有表露的担心,在晚上夫妻对话的时候,就没有掩饰。

    今天他就要离开潭城,此时家中也只有他和况父况母。

    趁着这个时机,况叶就把他会制药的事告知了两人, 原因除了之后也瞒不住以外,自然也是有出于情感上的考虑。

    这两年多的下乡生活,他和况家的通信算是频繁,况家父母不时都会寄些钱、物过来。

    况叶期间也回礼,算是有来有往。

    回潭城探亲这一个月, 况叶也了解到况家的一些情况。日子比起农村自然是不错,但也就是这个时代普通城镇居民的水平,寄给他的那些钱、物也是省吃俭用下来的。

    “哪能不担心, 还有有钱也别太大手大脚,当然也别亏着自己。”听到这话, 况母稍稍的瞪了一眼况叶。

    哪怕是知道自家老三下乡之后过的还行,但这个时代农村的条件始终是比不上城市的, 而且还离得那么远,况母哪能不担心。

    “妈,你放心。”况叶还能怎么说,只能点头。

    “老三,你师父叫什么名字?他现在是?”一直在旁边没说话的况父开口问道。

    自家老三学制药这件事,以前他们不知道,如今知道了,总得打听清楚才行。

    而且这制药的师傅,如今的情况如何,况叶说得模糊,如果还在潭城的话,况父这边怎么也得上门拜访才是。

    “师傅姓柳,道号清宁,他是游方道士,早在八年前就离开潭城了,如今也没有消息。”况叶拿出当初的那套说辞。

    “道士?你现在也不知道你师傅的消息?”听到这话,况父眉头一皱,老三的师傅身份有些特殊他到不觉得麻烦,但是这么多年没消息,也不知道人还在不在。

    想要感谢一下,也找不到人,况父不由的有些叹息。

    “嗯。”况叶表情有些失落的点头。

    “好了,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得去赶公交车了。”旁边的况母提醒到,况叶乘坐的火车是下午两点钟检票,此时三人已经吃过午饭,得尽快过去才行。

    听到这话,况叶赶紧背起最重的行李,心中也稍稍松了一口气。另外两个比较轻的布包,被况父、况母一人提着一个。

    三人把况家小院的大门锁好,就朝着附近的公交站点走去。

    途中也遇到一些邻居,看着况叶背着行李,以及况父况母先送的情形,也大致知道他假期结束,也都简单的唠叨了一两句。

    况家人和邻里处得还不错,况家的这几个小辈也不是惹事的人,大家对况叶也是比较友好的。

    再这样的情况下,唠叨的话,也多是叮嘱他要好好的。

    对于这些善意的话别,况叶都笑着应答。

    等况叶和况家父母等到公交车,在前往火车站的途中,况母也不由的谈起今年下乡报名的事。

    “今年乡下报名的人比去年还要少。”

    现在是二月中旬,知青下乡的报名早就开始了。相关的宣传,况叶也看到过。

    诸如报纸上刊登的号召文章,宣传的标语这些。

    但尽管有这些宣传,今年报名的人数,比起上一年仍然是下降了不少。

    况叶会潭城这段时间,也有一些邻居和况家小弟差不多的同龄人上门打听下乡的生活。

    对于这些来和他打听的人,况叶也没有什么隐瞒,下乡在这个时代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他其实算是知青中比较幸运的。

    九大队的风气不错,同住的简修文等人也都是性子不错的人,在加上他如今还是一个男子,所以他这两年的多的知青生活其实算是相当不错的。

    而知青下乡的地点很多,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如同九大队。

    不说远了,就是九大队附近的生产大队,也不时会传出一些知青的情况,一些并不算得上好。

    而那些风气不好的地方,甚至相当排外的地方,知青的生活可想而知。

    至于更远的一些属于开荒队伍的地方,那里的生活具体是什么样的,只有从那里回来的知青知道。

    春节期间的探亲假,回来的不只况叶一个,附近还有不少下乡回来的。

    这些家长和符合下乡条件的青年,自然是打听到不少相关的信息。

    □□年那样的报名盛况,自然是不再有。按照现在的报名情况,况叶大致估量了一下,今年下乡的知青,可能只有去年的一半。

    也就是说这两年的报名人数,逐年递减约百分之五十。

    “这两年城里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这么多闲散的青年,我怕会出什么乱子。”想到这,况叶低声的和况父况母说道。

    回到潭城这一个月,况叶就看到不少闲散的青年。

    再想到今年正是十年动荡的开始,他就有些担心在潭城的况家人,不由的想提前给况父况母打个预防针。

    当然这话他不能大声宣扬,也就只能小声的提醒。

    “这的确是个问题,前段时间我才听说了棚屋那一块地出了事。”况父听到况叶这话,也皱起了眉头。

    这几年工作难找,闲散的青年在潭城游荡,偷鸡摸狗的事不少,前段时间南城边的棚屋区还闹出了人命官司。

    况父、况母都是从建国前走过来的人,对于危险的感知程度自然是不低的,近几年潭城的治安的确有些不好的苗头。

    “爸,小禾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这小子跳脱,得好好看着才行。小欣今年就十四岁了,我担心街上那些混小子。”见况父、况母的表情,况叶知道他们也是有感觉到什么的,就不由得再开口道。

    对于况家小弟和小妹,经过一个月的相处,况叶还是非常喜欢两人的,并不希望他们在这场风波中遭受些什么。

    “我和你妈会多看着他俩的,唉~这日子才好过没几天。”对于家中的两小,况父知道两人相对跳脱。经过况叶的提醒,他和况母自然会更多注意一分。

    不过想到潭城目前的情况,况父也不由的叹气,这日子过的一点都不消停。

    “日子该咋过咋过,叹什么气。”听到况父叹气,况母不由的拍了他一下。

    况母自然是知道潭城的情况有些不对,但经历过风雨的她,知道这个时候人要稳住才行,唉声叹气可不能过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