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世子经商致富后揣崽跑路了: 8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假世子经商致富后揣崽跑路了》 80-110(第65/144页)

    “之?前那?混小子不是一直喜欢……婆婆家那?哑巴姑娘,”李大娘叹了一气,“如今他既考上了,就……随他吧。”

    说完这句,李大娘还?有些不甘心。

    嘟哝了两句日子都是自己选的,往后要是有什么?苦有什么?累不要埋怨她这个当娘的没有奉劝。

    “所以……”云秋眼睛亮起来,“您这是、答应了?!”

    ——之?前小石头想娶陈槿,李大娘嫌那?姑娘是个孤儿来路不明、加上又不会说话?,所以没同意?。

    母子两个相?争,最后李大娘放下话?来,说如果陈硕能够考过?童生试,那?她就随他、不再管了。

    也?就是从那?会儿起,陈石头就没再胡闹,开始了埋头苦学。

    如今李大娘既然打?听京城的房子,那?肯定是已准备要答应这门亲事。

    “先别告诉石头!”李大娘又嘱咐道,“那?孩子心性好不容易定了些,这要是知道我松口了……还?不知要闹成什么?样……”

    云秋笑了笑,帮小石头说好话?,“您家老三是聪明,不是闹。”

    “唉……”李大娘叹了一口气,摇摇头,很不甚赞同,“您不用拣好听的来哄我,那?孩子从小就是个皮猴子,他既能考过?……”

    “算了算了,也?有陈家那?小丫头的功劳,就……随他吧。”

    云秋看着这位大娘宠儿子,但又拿儿子没办法的模样好笑,最后应承下来,叫了点心进来一并记着这件事:

    “按着您手头的钱,然后位置我们尽量给?您找在崇礼斋附近,周围邻居都安生些,好读书也?方便生活的地方,是不是?”

    李大娘哎哎点头,搓了搓手后,又道:“我也?知道京城里物价贵,要是……要是遇着实在好的……”

    她一咬牙,上前执了云秋的手,“那?就请小云老板一定先给?盘下来,我、我给?您写借条,一定会还?!”

    云秋拍拍李大娘的手,表示自己一定办到,并安慰她道:“钱的事情您先不用着急,我和点心会上心找的,有消息了就带您一起去相?看。”

    李大娘点点头,谢过?云秋。

    而云秋看她似乎还?想要嘱咐什么?,便了然地补充一句:“您放心,陈婆婆和陈槿那?儿我都不透底,村里人问,我也?只当没这回事。”

    李大娘哎了一声,脸上笑纹更深,走出?去张罗着给?她带来那?些瓜果蔬菜、干货糕点什么?的收拾到田庄上。

    送走李大娘,陈槿倒真如陈婆婆所料那?样来了田庄,听云秋说婆婆回了豆腐坊,她还?有些惊讶,然后点点头不好意?思?地笑、扭身准备离开。

    云秋看着外面天色暗、风也?急,便让贺梁给?拿了把伞。

    正好点心进来这一会儿,外面的水烧得、刀也?磨好,贺梁送小姑娘走到大道上,便转身回来去棚里逮鸡,顺口问了句:

    “公子,今岁来庄上过?年的人多么??”

    ——要是人多,现在他们几人就先吃只瘦些的,等到过?年再宰肥鸡。

    云秋在心底默默算了算——云琜钱庄上的大家都有地方过?年,恒济解当里有小昭儿、张勇两个,还?有个善济堂的小左,其他姑娘们都是到酒楼过?年。

    他这正说着各人的去向,外面就进来一人敲门。

    虽然对?方穿着粗布麻衣,可云秋还?是一眼就认出?来这是银甲卫。

    那?银甲卫和云秋对?上眼神,知道对?方已经认出?自己,于是先对?贺梁点点头,然后从怀中取出?厚厚一沓信递与云秋。

    也?不等云秋打?赏,那?银甲卫抱拳拱手就离开了田庄,翻身上马很快消失在了村口的岔道上。

    贺梁这会儿也?回过?点劲儿来,这样的人可不是信使这么?简单。于是他往后让了让,找了个借口给?云秋留出?空间?,自己到堂屋里面忙。

    云秋拆开信封,抱着信纸坐到暖桌旁,逐字逐句地看:

    江南大营的霍统帅已经给?皇帝送去密报,皇帝如何?反应还?要看这几日朝堂上文武群臣的态度。

    李从舟说他一切都好,只是对?外还?装着病,等朝廷对?这些虫卵、蛊毒的事情有个定论,他再出?面彻查江南的河道事。

    ——这样,就能将宁王府、四皇子和徐家从党争里摘出?去。

    而李从舟也?查清楚了:

    杭城府衙姓丁,膝下无子、唯有三女,长女配给?了榕溪县的县令,次女嫁给?了布商曾泰家的公子,小女儿最近在议亲、看中的是福州船政的四子。

    云秋撇撇嘴,小声议论道:“这府衙倒挺会往高里攀着去。”

    福州船政手底下管着多少船只、码头,单是船运的工人都成百上千,沿海一带的船商、商队,哪个不要来讨船政的好。

    这位置是个肥缺,虽只是个正五品官,但民间?却有俗谚称:给?得船政老爷做,便是皇帝也?不换。

    这位置上,哪怕指头缝里流出?点儿,都是十数万两的计数。

    至于那?榕溪县,则是杭城东南端最靠近福州的一个县,县辖五乡廿一村,地处最北的一个村正好在长河入海口,也?是远近闻名的渔村。

    “丁府衙为人谨慎,甚少落下什么?把柄,”李从舟在信里写,“杭城百姓还?多有赞他的,说他给?杭城修了不少义学、义渠。”

    云秋皱了皱眉,义学、义渠这种东西都是表面上的,只要有钱谁都可以修。而且自从办了善济堂桃花关的学堂,云秋才发现里头门道很深。

    他们桃花关上的学堂,还?因为是教授医道、学子数量不像府学那?般多,加之?要有药材损耗、备器具等需要一些经营的巧思?。

    像是城里崇礼斋那?样的府学,一则有地方上分拨的银两,二则有学生们交来的学费,三则文房笔墨都不用学校准备、学生们都要自带。

    ——如果有名家宿儒在,那?学堂里更是不愁生源、不愁财源。

    义学虽说是私家出?钱、不收学费,但办学的这笔钱实际上也?并非府衙本?人来掏。

    凡是那?些想托丁府衙办事的人,直接抱着十数万两的银子上门告求,他一定是当众严词拒绝,甚至是棒打?呵斥出?去、表示再也?不见。

    可等那?人走远后,必定又会被府衙支使的人拦下暗中指点:

    “府衙某时某地要在某处兴办义学,你就扮做是路过?的商人,感?慨于府衙的仁义壮举,自愿捐献银子若干若干。”

    这时候点心端了果子糕点推门进来,顺便替云秋续上热牛乳。

    听着云秋说起杭城府衙行径,他忍不住奇道:“这捐献银子也?是捐给?义学,这是要记账的啊?府衙又拿不到,他这……就图个名啊?”

    “他又不是傻?”云秋正好自己一个人看信乏味,就给?点心拉到身边坐着,“记账也?是丁府衙的人自己记,其中就可以做门道了呗?”

    行贿之?人当场捐银十万两,事后十万两里大约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