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塑料夫妻: 第83章 接人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七十年代塑料夫妻》 第83章 接人(第1/2页)

    “小麦, 你别走太快,你攥着姐!”林青苗原来两只手吃力地拎着一个大麻袋,见到弟弟跑到前面了, 不得不伸出一只手一把薅住林青麦的胳膊, 满脸焦急之色。

    林家人个头都不低, 8岁的林青麦如今窜高一大截, 看着也有一米六上下了。他身前身后都背了背包,两手还提着两个塞得满满当当的布袋。

    “二姐, 我看到大姐啦!你跟着我走。大姐,大姐!我们在这儿!”林青麦使劲挣开,脸红脖子粗的。这天热得就下火车这一小会,他脸上就淌下不少汗珠儿, 衣裳也都被汗湿了紧紧贴着后背。

    林青禾推着自行车在人来人往的出站口前,不错眼地盯着出站的人。她耳边啥声儿都有,全是乱七八糟的称呼。

    终于她看到了出站口前那两个穿着一样天蓝色背带裤的姐弟俩了, 青禾赶紧推了自行车过去。

    “大姐, 大姐!”林青麦兴奋的声音准确地传入林青禾的耳中。

    “小妹!小弟!”林青禾也挺乐乎,大半年没见着弟妹了。三姐弟终于接上头了, 林青禾从自行车前面的篮子里拿了个军用水壶出来。她拧开盖子, 然后递给妹妹。

    “苗儿,把麻袋先放地上,喝口水。看你这满头大汗的,累了吧?还有小麦儿, 小脸都晒红咯。”

    林青苗听姐姐的话放下麻袋喝了水,然后又递给弟弟。

    “姐,我不累。是大哥和爸送我们上车的,也就拎了这一小段路。是天太热了, 这咋比咱大队热那许多啊?”林青苗从口袋里掏出小方巾擦了擦汗。

    林青麦喝完水往四周瞅,好似在找什么人的样子。

    “大姐,我姐夫呢,他咋没来接我们啊?”林青麦还以为这回姐夫也能开小汽车来接他和二姐呢。

    上次过年他们一家去看升旗的照片,他偷偷带去学校显摆,那些同学都不知道怎么羡慕他了。他这回来也想多拍点照片给他们看。这次不是为了显摆,而是想让他们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现在知道了,泉水大队很小,铁原很小。要走出去,要去看外面的世界,得自己努力跳出去。这不是逃课玩游戏,不是掏鸟窝打子弹,不是谁被谁叫做大哥就行的。

    多看看外面的美好,他们才更加有动力啊。就像他姐夫,那才叫真真有本事的人。

    林青禾不知道弟弟的心思,之前卢向阳受伤她和她妈都是瞒着家里的。

    “你姐夫出任务骨折了,在家修养呢。”林青禾边说话,边开始把麻袋往自行车上绑。

    “啊,那严重不?”林青麦和姐夫关系不错,急着问了句。

    “做了手术了,没啥大事。你们可别说漏嘴了,省得让你卢大伯和卢大娘担心。”林青禾叮嘱了一句。

    “知道了姐。姐我帮你。”林青苗帮着绑麻袋,绑倒是绑上去了,就是以青禾的力气,根本不可能再骑得动这辆自行车了。出来前她以为他大哥就是给带一麻袋东西,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

    “姐,现在咋整啊?”青苗儿有些发愁。

    林青麦倒是黑眼仁滴溜溜地转,他想起来虎子和他说他坐过省城的公交车。那京都不得更加有公交车啊。

    “姐,咱坐公交车回去呗?你教我们怎么坐,我和二姐再每人拿点东西。”林青麦道。

    林青禾刚想回答呢,就凑过来一个推着三轮车,穿着藏蓝色上衣的男同志过来招徕生意。这三轮车看的出来是拆了自行车自己改的,后面的车厢还挺大。林青禾顺口就问了价格。

    “就拉您一家人,一趟六毛钱。用粮票的话,四两也行。”这男同志一口的京片子。

    林青禾琢磨着还挺合适的,于是就应了。那男同志帮着卸了麻袋放到后面。

    大部分的麻袋都卸了,林青禾留了之前林青麦的两个背包让林青苗背着。然后就招呼弟弟上三轮车,自己骑自行车带妹妹。

    “同志你这……”那男筒子以为青禾想讲价格,面色有些为难。

    “放心吧同志,还是按你说的价格。我们这太重了,怕你蹬不动。你是知青吧?”那男同志确实看着挺单薄的。

    他愣了一会,才笑道,“谢谢你啊同志。你看出来啦?”

    林青禾倒不是看出来的,而是猜出来的。像他这个年纪的本地人,一般要不就是工作了,要不就是下乡或者到兵团了。现在的工作都是铁饭碗,很难被辞退。那他既然在做这个,八成就是回城还没找着工作的知青。

    林青禾笑了笑没继续说,她骑上自行车,示意男同志也一起出发。林青禾就和他并排骑着。

    “我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原来和大姐小妹都在东北插队。年前我爸生了一场大病,现在都下不得床呢。我妈生我的时候伤了身子,身体也不好。这俩老人都没人照顾,我不回来能怎么办?可这回来也不是……户口、粮油关系都还在大队里。好在我插队那个大队支书是个好人啊,给开了介绍信。

    我爸是饼干厂的七级工,要是我顶了只能从一级工开始。这一下要是少了三分之二的工资,咱家日子也不好过。再说咱堂堂男子汉的,怎么能抢我爸的工作。这不,我就自己装了辆三轮车,也算是条路。暂时就这样熬着吧。”

    许是刚才林青禾的举动让这男同志哪里触动了,林青禾也没问,他就把自己的事一股脑说了出来。

    “那你可得当心点,只怕有人会……”林青禾小声提醒了句。

    那男同志一笑,“其实我们胡同里的邻居都对我这情况心知肚明着呢,但是大伙儿都心善,有时候碰上检查的还帮我打掩护。就是纠察队那大爷,我瞅着他备不住也是清楚的,但是他自己子女也在新疆兵团呢。可能是物伤其类了,他也没真的抓过我。

    妹子,你不介意我这么叫吧?其实这世道无论再怎么混乱但都还是好人多呀。我们三姐弟被迫下乡了,但是碰上的支书和队长都是好人,社员们也是。我现在回来碰到的也是,他们都给钱给票,有时候还会强塞些三瓜两枣的给我。这也让我觉得没那么难熬,呵呵。”

    林青禾唇角微扬,笑道,“挺好的。”

    不管什么时候老天爷都不能饿死瞎家雀,像这男同志这样为了生活能拉下脸来的人,日后保准差不了。

    林青禾心里也在感叹着: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身不由己地被历史的洪流裹挟着前行。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也迫不得已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和这个时代休戚相关。

    就像那句话说的,“历史的一粒微小尘埃,落在我们每个人头上都将是一座沉重的大山。”。

    但是,也正如这位同志所说,无论是多么沉重混乱的年代,总会有许多熠熠生辉的美好和善良在黑暗中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才让我们的历史能够在时间长河中源远流传下来。

    到了家门口,林青麦先叫了声妈。方秀珍就出来了,来不及和老儿子小闺女说话,她就和青禾一起帮着那男同志麻袋都抬进院子。

    搬完东西,林青禾把身上的十块钱和六斤粮票都给了他,“你先拿着,谁还没个困难的时候。我们就是东北人,咱也算半个老乡了。不要推辞,真过意不去,你以后对能搭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