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多福: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庶女多福》 120-130(第23/28页)



    卫大郎犯的错不比卫三郎小多少。

    可是她爹只是打了卫三郎,还把卫三郎逐出了族,却连骂都没骂卫大郎一句。任由他日日关上院子里酗酒打人,指天骂地。

    老太太骂完,又流了泪,道:“我还有几日能活?叫宁哥儿回来府里住着,我也能多看他几眼。你就这么狠心么?”

    锦鱼不免有些抵挡不住,心都软了。

    可是她娘的想法也没什么错,她娘不愿意,她能怎么办呢。

    她想了想,婉言劝老太太道:“如今我娘若是带着宁哥儿搬回来,怕是侯爷也不安心呢。要我说,倒是大嫂子的事更急些。她也在娘家住了有一个多月了,难不成还能一辈子住在娘家不成?老太太不如派花妈妈去劝劝大哥哥,去给大嫂子认个错,接大嫂子回来。她回来了,这府里也有了管事的人,花妈妈也能松快松快。”

    花妈妈在一旁听了,笑道:“五姑奶奶,我可没少去劝。可也劝不动。不如你想想法子?”

    锦鱼:……

    姜是老的辣。这球又给她踢回来了。

    她还真不想去劝卫大郎。

    卫大郎这动不动就打人的脾气,实在可恶。

    这次卫大郎不低头,她觉得刘氏就不该回来。

    她们这里互相推诿,老太太在旁边听了,有气无力道:“这事你不管,也就算了。倒是锦熙那里……你得空瞧瞧她去罢,也帮她一把。”

    锦鱼一怔。

    她这一向也是深居简出。

    之前锦兰来时,也没提到锦熙。

    她向来觉得锦熙有宜春侯世子护着,自己又是个聪明的,不用她操心。

    难道锦熙有什么事?

    忙问花妈妈。

    花妈妈道:“你别的不想,单想这重阳节,她哪年不回家来瞧瞧老太太?今年却是只送了份潦草的节礼。我便问那送礼来的陪房,一打听才知道,她婆婆如今待她是越发不好。她还压着下头人,不让告诉咱们。说怕老太太操心。”

    锦鱼:……

    锦熙是锦熙,她心里,是真拿锦熙当姐姐的。

    看来,她得走一趟宜春侯府。

    第129章 婆媳矛盾

    锦鱼也知道老太太有些不高兴自己拒绝了她的要求。

    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她娘不想回来, 卫大郎对她们母女的误会也很深。她娘现在回来,卫大郎更要说许夫人落得这个下场,都是她们母女害的。

    她跟老太太闲话了几句, 答应了去看锦熙, 告辞出来, 去望燕楼见她爹。

    待锦鱼走了, 老太太自己抚着胸口顺了半天气,才问花妈妈道:“你说秦氏不愿意回来,真是为了大郎?”

    花妈妈想了想,道:“我看,她是在外头自在惯了。朴园上下, 都称她为夫人,与白夫人也有些往来。有了夫人的体面,再回来做个姨娘, 她能愿意?只是……”

    见花妈妈谨慎的住了口,老太太闭了闭浑浊的眼,也知道她想说什么。

    秦氏虽是得了诰命, 出身还是太低了些。

    原是官奴, 自小在侯府长大, 是个栽花种草的丫头。因模样好, 便被选去望燕楼伺候侯爷的竹子。一来二去的, 叫侯爷瞧上了, 便成了通房, 后来怀上锦鱼,便升了姨娘。

    若是把秦氏扶正……就算她拉得下这个脸面, 就怕侯爷还未必乐意。

    许氏的事,侯爷心里也不好受。连带着, 对这些姨娘全都冷了下来,便是朴园也一直没去。算是替许氏守了夫孝,全了这几十年的情义。

    这时候跟他提扶正秦氏的事,方方面面都不合适。

    更何况抛开秦氏的出身不谈,她对秦氏如今也甚是不满。

    秦氏仗着有了个好女儿好女婿,实在没规矩。

    许氏去世,秦氏既是姨娘,就该回府全了礼数。

    可秦氏竟是当没这回事一般。

    她因瞧着锦鱼的脸面,又怕秦氏过来,宁哥儿没人照料,也就装糊涂,没好说什么。

    可丧事锦鱼帮着也料理完了。

    刘氏杨氏都不在,府里乱成一团。

    秦氏仍是不肯回来,就未免太骄纵了些。

    这样不守本分的性子,岂能轻易扶正?

    想了一会,只得长叹一声,跟花妈妈道:“罢了。且由她去吧。只明儿你打发人,去接了宁哥儿过来,给我瞧瞧。那孩子,怎么就那么得人意儿呢!”

    花妈妈给她重新倒了热茶,坐下笑道:“真是三岁看老。从小就有大将之风,不认生。”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夸了一阵宁哥儿,花妈妈才道:“不管秦氏是不是因为大爷在府里,才不肯回来。我看大爷如今,也是越来越不像个样子。就算做不成侯府世子,那也是侯府的长子,要给下头弟妹们作个榜样的!现在这般模样,我怕会叫人参一个丁忧作乐。日后官也没得做了。不但耽误了自己的前程,连底下孩子们的前程也耽误了。不如跟许家说说,让他回许家祖籍去避避?”

    老太太喝了口热茶,捶捶胸口,摇摇头:“许家这回也受了连累,正气不过他呢。这样,把他送到我山东那个庄子上去,叫人好好守着。他走了,再把刘氏接回来。秦氏回来,也方便些。”

    老太太娘家祖籍原是山东。

    两人商量一阵,回头便把这打算告诉了景阳侯。

    景阳侯自己去了趟卫大郎住的院子,亲自把他院中几个婢女全打发了。

    过了几天,便叫人远远地把卫大郎送到了山东。让他去面壁思过。

    大郎前脚走,老太太后脚就让花妈妈去把刘氏和孙子孙女接了回来。

    刘氏便仍管了家。

    这是后话。

    *

    却说锦鱼,回家便给锦熙写了封信,说自己在家无聊,想去看看锦熙,也给她婆婆送两盆菊花去。

    锦熙过了两日才回信,却是推说家中事忙,让等过年再说。

    锦鱼想了想,让茯苓亲自跑了一趟,拿了自己的帖子,送了两盆绿窗纱影的菊花给宜春侯夫人,说自己好久没见幸哥儿,甚是想念,想去看看孩子。

    也不知道是那两盆花儿送得好,还是宜春侯夫人不想得罪她。

    竟回说让她过几日朝廷沐休日去吃顿中饭。

    本来她无意到宜春侯府吃饭。

    可是看宜春侯夫人偏挑了沐休日,便猜他们家是想连江凌一起请。

    这日江凌回来,两人吃过饭,便如寻常般在天井里围着小花园走走。

    她便把这事跟江凌说了。

    江凌便问怎么回事。

    锦鱼这才把锦熙的事情说了。

    江凌听了,顿住脚,拉着她的手,朝她不满地睨了一眼,像是在怪她又不跟他说。

    锦鱼歪了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