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110-120(第19/32页)

就是河东之地。

    2、

    秦王世民追及寻相于吕州,大破之,乘胜逐北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

    至高壁岭,总管刘弘基执辔谏曰:“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亦足矣。深入不已,不爱身乎?且士卒饥疲,宜留壁于此,俟兵粮毕集,然后复进,未晚也。”

    世民曰:“金刚计穷而走,众心离沮。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若更淹留,使之计立备成,不可复攻矣。吾竭忠徇国,岂顾身乎!”

    遂策马而进,将士不敢复言饥。

    追及金刚于雀鼠谷,一日八战,皆破之,俘斩数万人。

    夜宿于雀鼠谷西原,世民不食二日,不解甲三日矣。

    军中止有一羊,世民与将士分而食之。

    ……

    金刚轻骑走,世民追之数十里,至张难堡。

    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张德政据堡自守,世民免胄示之,堡中喜噪且泣。

    左右告以王不食,献浊酒、脱粟饭。

    ——《资治通鉴》

    看时间线,李世民不眠不食这几日每天做了什么。

    “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一日八战,皆破之”,“追之数十里,至张难堡”,然后才到“左右告以王不食,献浊酒、脱粟饭”-

    普通人不眠不食两三日,路都走不动了。

    轻松碾压吗?碾,太碾了,用寿命换的。

    看结局,李世民连胜可爽了;看过程,李世民常常命悬一线,还tm大半是自家人造的孽。

    其实就是一战擒双王的时候,结局很爽,但过程,李世民也在走钢丝,那时李渊也打算撤兵了。

    李世民这一生就没打过几场轻松的仗。大唐有轻松的仗,李渊也不会给他打。

    第117章 从波斯说到罗马

    萨珊国在华国历史中被称为波斯国。公元651年, 即唐高宗永徽二年被阿拉伯帝国所灭。

    在初唐和盛唐时,无论是波斯国,还是后来被称为大食国的阿拉伯帝国, 仿佛就只有擅长做买卖和能歌善舞的印象。

    因为华国史籍上, 将所有国家间的礼仪往来统称为“朝贡贸易”。所以仅看字面意义, 好像波斯和大食也是个向大唐俯首称臣的弱小属国。

    其实波斯和大食在鼎盛时都是横跨亚欧的大帝国,经济文化科技都十分繁荣。

    此时已经进入君士坦丁堡为首府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虽衰退但还存在;波斯第二王朝萨珊帝国, 于隋末唐初极盛走向灭亡;后世称霸欧亚大陆桥的阿拉伯帝国,从此时诞生。

    大唐这个“世界顶级大帝国”并非是孤独的。

    仅仅在隋末唐初这短短的时间,波斯国差点灭亡东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强势崛起把波斯国灭了,东罗马帝国也被打得只剩下一个名义上的大一统。

    从中亚到欧洲、北非, 三个帝国打成了一锅粥。

    若不是有高原和沙漠的阻隔, 路途遥远艰难,出兵不方便,以萨珊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侵略性,他们绝不会成为热情的波斯商人大食商人。

    这些事中原人是不知道的。

    以封建时代的交通状况,哪怕到了明清的时候, 南方发生民乱,可能北京一年后才知晓。中原对西域的了解, 基本是丝绸之路通到哪,地图就画到哪。时效性就更别提了。

    如裴世矩编写的能让杨广龙颜大悦的“详细”西域地图志,仅仅是在张掖的市集上通过和西域商人聊天搜集信息, 就知道这时人对世界了解的匮乏。

    现在吐蕃还式微。在大隋人眼中, 西突厥的敌人当然就只是东突厥和大隋。他们游说突厥人, 只会从大隋和另一个突厥出发。

    东突厥与西域联系不多。

    东突厥的北边是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大雪原, 南边是大隋,西边是西突厥,东边多走几步就跳海,所以他们的视野很狭小,注意力只放在中原。

    但西突厥不一样。

    西突厥的疆域基本在中西亚,最强盛的时候,西边国土濒临里海。

    虽然他们向往华国中原的繁荣,也想重新把东突厥吞并,但他们与波斯帝国,以及后来的阿拉伯帝国也一直在争夺领土。

    唐高宗时苏定方俘获贺鲁可汗,西突厥可汗一脉传承断绝,“西突厥汗国”灭亡。但西突厥部落本身西迁,仍旧活跃在西亚和东欧的领土上。

    这就是后期西突厥残部反复与唐朝拉扯,差点把唐朝财政拖垮的原因。

    在此时中原人脑海中,并没有世界有多广阔的概念。有些人甚至认为地是有边界的,除了大唐之外全是寸草不生的蛮荒之地。

    西突厥人被赶走,就应该快灭亡了,怎么还能卷土重来,越打越多?

    即使古籍中有东罗马,西域商人也带来了波斯和大食的消息,但大部分大唐人亲眼所见的西域就是黄沙戈壁。人很难能想象出自己没见过的事物。

    所以当李玄霸提起萨珊帝国时,射匮可汗感到的不是惊讶,而是惊悚。

    如果不是他老成持重,见多识广,很快冷静下来,他手中的酒杯都差点丢出去。

    李玄霸不仅提到了现在西突厥的心腹大患萨珊帝国,还提到了耶路撒冷之战。

    耶路撒冷会在明年被萨珊帝国攻陷,也就是说,现在萨珊帝国的军队才刚刚推到耶路撒冷。

    射匮可汗一直关注着萨珊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战争。

    很显然,萨珊帝国只要在东罗马帝国战争中获胜,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调头过来打西突厥。

    这个消息他才刚刚收到,大隋人是怎么得知的?

    他的人是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快马飞驰传递情报。大隋人就算也是第一时间得知消息,难道还能比自己的马更快?

    射匮可汗对这个完全出乎预料的情况感到棘手。

    他的汉语、波斯语都很熟练,还搜集了两国书籍阅读。

    别看射匮可汗长得像个不识字的大老粗,他文化水平相当不错,读过不少华国的兵书,知道华国人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比如什么“远交近攻”玩得特别溜。

    之前西突厥不惧怕大隋人,是因为他们知道大隋对西突厥以西的世界情况两眼一抹黑,就算挑拨离间也只会在东西突厥内部弄。

    现在李玄霸提起“萨珊王朝”,言语之间对其好像还挺熟悉,射匮可汗就冒冷汗了。

    你这个阴险的大隋人,该不会想对萨珊王朝远交,然后对西突厥近攻吧?!

    当一个人掌握了超出常理的信息时,就会给对方形成巨大的心理恐怖压力。

    一些信息,连西突厥贵族自己都不知道——西突厥仍旧是部落制,上层贵族掌握的信息和中下层贵族不对等,这是他们统治的基础之一。

    所以射匮可汗赶紧借着李玄霸的杀鸡儆猴,将宴会转移到更私密的地方。

    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