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120-130(第4/27页)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还在叹气,李玄霸无奈睁开眼:“二哥,别叹气了。罗睺都到你手中了,不可能投向他人。能不能对自己有点自信啊摔!你知道你秦王府除了一个姓封的是墙头拐角处的草之外,就算被严刑逼供也没人背叛你吗?!”
李世民瞠目结舌:“啊?都上严刑逼供了?谁这么惨?”
李玄霸道:“一个叫张亮的,也是庶民出身。”
李世民焦急道:“现在他在哪?”
李玄霸没好气道:“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的籍贯是荥阳,但荥阳那么大,他名字太大众,又出身贫寒,哪可能找得到。不过将来他还是被你以谋反的罪名杀了。”
李世民:“……啊?”
李玄霸切换心音安慰道:【没办法,皇帝老了就要为年少的太子铺路。二哥,我之前不是和你说过吗?你原本立的太子被废,后来立的太子太年轻。】
【张亮虽无谋反之能,也还没做谋反之事,但他可能有谋反之意;刘洎是太子辅佐,但性格过于狂傲,常说狂言妄语,又与太子政见不合。为了给太子铺路,你爱惜了一辈子的羽毛,也只能在晚年时弄脏双手。】
【不过别太愧疚,你冤杀功臣就这么两例,比起其他皇帝算最宽仁的了,不要有心理负担。何况我预见的事已经改变许多,将来你也不一定会再杀他们。】
安慰结束,李玄霸翻身就睡。
如他所料,他二哥半夜气冲冲回自己房间睡觉去了,没有再打扰他的睡眠。
李玄霸:计划通√。
不仅当晚李世民没有再来打扰李玄霸睡觉,接下来几日也给了李玄霸足够多的宁静。
李玄霸美滋滋看书。
回太原后,二哥一会儿担心张掖的班底,一会儿劝自己对父母更亲近些,一会儿又害羞接下来的婚礼。
絮絮叨叨,念念叨叨,碎碎叨叨,李玄霸本来也有些婚前紧张,被二哥叨叨得心烦意燥,嘴皮都上火冒了个泡。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本来李玄霸没想过在二哥大喜当头的时候给二哥泼冰水,但二哥实在是太不做人,他也只好不当人了。
李世民生了李玄霸几日闷气。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回太原的前一日,他如小时候一样,扭扭捏捏来找李玄霸和好。
李世民瓮声瓮气道:“你就算嫌我吵到你很烦,也不该这么吓唬我。我才不会冤杀大臣。”
李玄霸道:【张亮只能算半个冤杀。他养五百义子不算什么,和一群跳大神的交往过密,把儿子的皮肤病说成是龙鳞,大部分皇帝都容不下他。只是因为历史中的你太爱惜羽毛,所以你杀了他,后世人才一副‘好震惊啊’的表情。】
李世民被弟弟逗笑了。
他小声道:“你只提张亮,那刘洎是真的被冤枉了。”
李玄霸没说话。
刘洎确实是被褚遂良诬告。唐太宗赐死刘洎时,估计也心知肚明。
这个诬告者褚遂良,史书记载中是盖棺论定的品德高尚之人。因为品性太过高尚,这难得的诬告行为,让后世史学家老想为他翻案,猜测是不是许敬宗等奸臣干的。
然后史学家们越考据越难过地证明,这事真是褚遂良干的。
褚遂良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后半生一直颠沛流离,凄凉而终,诸子也被流放。但武则天临死前,却在遗诏中特意点了褚遂良的名字,为褚遂良平反。
如果说武则天为王、萧二族平反,是为了换取身后事的妥协,褚遂良只是出身在一个与寒门无太多差别的小世家,无论家族还是故友在朝中早已经没有势力,她特意点了褚遂良的名字,这就和利益关系不大,只是纯粹肯定褚遂良这个人本身了。
一个人如果能被原本恨他入骨的政敌肯定,那么他的品性应当是不差的。
刘洎死在自己的脾气上。当唐太宗年老,而太子李治不仅年少,当时还披着懦弱的伪装,想要刘洎死的大唐品性良好的大臣太多了。
在唐太宗还很宠爱刘洎时,刘洎为了抢夺唐太宗的飞白,在唐太宗刚写好字时就登上龙榻上抢走,当时群臣都奏“刘洎擅登皇帝御床,理应处死”,被唐太宗以“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的玩笑保下。
后世史学家震惊这一点,是因为汉唐品德高尚之人和宋及宋以后的“品德高尚”不一样。他们为了大义,常常是不择手段的。
比如汉朝使臣热衷去藩国碰瓷作死为汉武帝寻找出兵借口,也比如褚遂良等大唐道德模范见到危害大唐的不安定因素跑唐太宗耳边天天叨叨“杀了他他该死杀了他他该死”。
不过刘洎就算是死在自己狂妄的性格上,但冤案就是冤案。希望这一世,刘洎就算在性格上吃亏,也顶多只是免官回家,别被逼自尽了。
不知道如果在刘洎狂妄的时候,自己带着小五多把刘洎按在地上揍几顿,能不能把刘洎的狂妄治好。
李玄霸摸着下巴,露出不怀好意的微笑,并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分享给二哥。
李世民拍了拍弟弟的肩膀,严肃道:“阿玄,放开手脚做,哥哥支持你……扑哧,哈哈哈哈哈,不知道他现在在哪,我要趁着我年少,和你一起多揍他几顿!”
李玄霸和哥哥击掌:“一言为定,我这就去找!”
兄弟二人露出如出一辙的坏笑——
欠账-0.5章,目前欠账0.5章。为了调整作息,今天更的少一点,抱歉。
碎碎念:
1、
唐太宗杀张亮,心里是有后悔过的。之后他提起此事,“往者李道裕议张亮狱云‘反形未具’,此言当矣,朕虽不从,至今悔之”。
不过再来一次,估计他还是会动手。他又不知道李治是个腹黑,真以为李治懦弱,恨不得把李治身边的刺都拔了。
2、
太宗工王羲之书,尤善飞白,尝宴三品已上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或乘酒争取于帝手,洎登御座引手得之。皆奏曰:“洎登御床,罪当死,请付法。”帝笑而言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旧唐书·刘洎传》
刘洎就是著名“常侍登床”典故所有者,可悲可叹。这人是真的不受同僚待见。
刘洎自尽前想要留下奏言,狱吏不给他纸笔。太宗得知后将相关官吏都下狱了。
以这点看,太宗还是很喜欢刘洎。但……也不得不杀吧。
3、
翻看史书时发现个很有趣的事,若说唐太宗身边品德端正的大臣中谁杀心最重,据我不完全统计,或许是房玄龄,基本是瞅见谁有不利大唐的苗头就提前喊杀,都被唐太宗按住了,才让老房留下了清白的名声。
老房是真爱太宗和大唐啊。
第123章 婚礼前宾客如云
李世民和李玄霸兄弟二人虽然定下了这个坏主意, 但刘洎是荆州江陵人,其曾祖曾为南梁的官,自己也最先投奔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起兵的萧铣。他一家都在南方, 现在又家世不显, 现在要找到他还挺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