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220-230(第33/33页)
看看你们惹了多少人不满?今后请务必谨慎。”
卢赤松的岁数比李世民大二十岁,李世民这语气,好像他比卢赤松长一辈似的。
卢赤松离开时心情十分轻松。他知道,关陇勋贵跳得越高,他就越安全。这次危机,范阳卢氏度过去了。
果然,李世民按住了朝中对山东士族雪花般的弹劾,只将荥阳郑氏主脉“三祖房”打散流放巴中、江西、岭南等地,除了与李建成结亲之外的荥阳郑氏旁支,一律赦免,不牵连无辜。
郑仁泰的族人不属于荥阳郑氏“北祖、中祖、南祖”三房,所以没有被牵连。他叩谢皇恩后,变卖祖产,将族人全部迁徙到长安附近,不再以“荥阳郑氏”,而是以“京兆郑氏”自称。
其他荥阳郑氏之后也陆续离开荥阳避祸。
荥阳郑氏子弟虽然在李唐陆续有出仕者,但郡望已灭,就如现在的“王、谢”二族一样,不复世家门阀之名。
李唐刚建国不久,贞观二年,自北魏起一直屹立在世家门阀顶端的荥阳郑氏轰然倒塌。延续自北魏的高门世家人人自危,积极入朝为官,再不敢自诩清高。
朝臣们还在为继续扳倒更多的山东世家再接再厉,李世民却在贞观二年年末,接连下诏斥责对山东世家咬住不放的人。
连裴世矩、苏威和房乔都被贬官。李玄霸接替裴世矩,又变成了首相。
李世民保护山东世家的意图十分明显,想要落井下石的人也只能偃旗息鼓。
在这场斗争中跳得最高的琅琊王氏大儒王云被免官为民,愤然在民间开办学院,扬言再不出仕。
李世民没有阻止他,还赠予了他财帛,肯定他的品德和才华。
于是江左士族也暂时偃旗息鼓,放弃了把山东士族一同拉下云端。
贞观三年正月将临,李世民封存朱笔玉玺。
朝堂风波终于平息。
贞观元年吵闹,贞观二年更吵闹。
朝臣们心里都对贞观三年的到来充满恐惧。
百姓们却不一样。
虽然贞观二年兴徭役修补黄河堤坝,还有山东匪患。但很奇怪的是,除了被匪患骚扰,百姓并未感受到太多折磨。
甚至经历了匪患,崤山以东的百姓只要没死,居然还迎来了丰收。
豪强从自己家乡起事,很少劫掠自己家乡。他们如果流窜到他乡就会肆意烧掠,但匪患平息太快,几乎没有匪患离开起兵地。
匪徒在唐兵的围剿下逃入山中,平原上的田地几乎没有损伤。
虽然死了很多无辜的百姓,但活下来的百姓都过了个能吃饱的好年。
甚至因为死了很多人,中原空出了许多上等田地。据官府说,这些田地都会分给百姓。
“大唐果然是天命所归,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是啊,终于有盼头了。”
“真期待明年啊。”
“对了,我们皇帝叫什么?”
“贞观!我们大唐的皇帝是贞观!”
“哦哦,对,是贞观!”
“厉害的皇帝是不是叫大帝?”
“那我们的陛下就是贞观大帝!”
“贞观大帝万岁!”
……
“阿嚏。”李世民揉了揉鼻子,用胳膊肘撞了一下弟弟,“阿玄,你是不是暗地里说我坏话?”
李玄霸道:“没有,不是我。我要说你坏话还需要暗地里?”
李世民又打了个喷嚏:“也对。”
既然不是阿玄,其他人就无所谓了。想说自己坏话的人多的是,李世民懒得理睬。
过年时李世民难得可以放开吃糖,他喝着加了致死度蔗糖的葡萄酒,满意地眯起了眼睛。
作者有话要说:
二章半合一,欠账-1.5章。目前欠账11章。
碎碎念:
1、
渡江的范阳卢氏曾经想和刘裕争皇帝,被族灭;仕北魏的范阳卢氏想和崔氏一起给北魏皇帝定规矩,差点被族灭。
所以范阳卢氏之后一直很乖顺,对节度使也很巴结乖顺(瞥)。
2、
《秦妇吟》全诗大部分篇幅都在描写乱世中女子多惨,不过后世人大部分只知道“公卿”那一句,还为黄巢叫好。以下节选:
东邻有女眉新画,倾国倾城不知价。
长戈拥得上戎车,回首香闺泪盈把。
旋抽金线学缝旗,才上雕鞍教走马。
有时马上见良人,不敢回眸空泪下;-
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
妆成只对镜中春,年幼不知门外事。
一夫跳跃上金阶,斜袒半肩欲相耻。
牵衣不肯出朱门,红粉香脂刀下死-
南邻有女不记姓,昨日良媒新纳聘。
琉璃阶上不闻行,翡翠帘间空见影。
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
仰天掩面哭一声,女弟女兄同入井;-
北邻少妇行相促,旋拆云鬟拭眉绿。
已闻击托坏高门,不觉攀缘上重屋。
须臾四面火光来,欲下回梯梯又摧。
烟中大叫犹求救,梁上悬尸已作灰-
描写吃人肉的:
夜卧千重剑戟围,朝餐一味人肝脍……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
乱世就是这样,弱女子先遭殃。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