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模拟器[基建]: 完结+番外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领主模拟器[基建]》 完结+番外(第9/15页)

时既是教会人员又是贵族,还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学者。难道要几个大字不识的文盲来为当地的人民主持公道吗?不管在哪个阶层中挑选,总是在有限的人选中挑出执法者。

    如果想彻底摆脱教会和贵族的影响,难道从哪里会凭空生出来许多识文断字,熟读法律的人才来吗?

    自大的法官们这样想着。

    不过在安珀看来,识文断字的人很多,陈旧的律法也不必太过精通,否则反而落进了套子中,为这旧律法明晃晃维护的阶层服务了。

    自从女皇陛下加冕以来,翡翠郡就像是沸腾的油锅,始终有新消息传来,掀起新一轮的热潮。

    “母亲,陛下公开招聘选拔各地法官,我已经通过了考试,要去因萨罗城上任了!”

    一个年轻人兴冲冲地跑进家门。

    他的母亲怔住了:“做法官,这是真的吗?你在学校的成绩虽然不错,可是学的也不是法律,你又是什么时候去参加的考试?因萨罗城又在哪?”

    年轻人将母亲的疑问一一解答。“当然是真的,这是女皇陛下发下的公告,盖有印鉴的。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做法官,先要实习,也要看当地的情况如何,这就有些复杂……因萨罗城在我们这的南边,又在帝都的北边,我来给您画一下……”

    翡翠城的专业学校中设有法律系,但法律专业出身的人不可能填补整个帝国庞大的执法和司法人员空缺。反正这些实习法官也不是立刻就上任裁断公道的,这次考试筛选的主要是个人品质和学习能力。

    经过儿子的讲解,母亲差不多弄清楚了因萨罗城的位置——这可真是太远了,许多人一辈子也不会去到那么远的地方,更别提经常往返了。

    能做官是件大好事——法官也应该是官员,是为陛下效忠的,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可如果儿子去了那,要多久才能回家一次?

    但这位母亲又清楚儿子的想法,翡翠郡在不断的扫盲和鼓励入学的氛围下,人才之间的竞争很大。一个从专业学校毕业的人绝不会找不到工作,但能获得的职位和待遇却比不上几年前拥有这个成绩,甚至是不如自己成绩的人。

    这就让很多人在不服气之余,生出了新的想法。翡翠郡的许多岗位已经被人捷足先登,别的地方不还是一片等待开拓的沃土吗?整个帝国都是女皇陛下的了,何必执着于翡翠郡呢!

    这时又有一批批招聘公告散布开来,空缺的岗位如此之多,发展的空间又是这么大,只有一点离开故土的缺憾,但这点缺憾对于接受过教育,急于证明自己价值的许多年轻人来说,完全算不上阻碍。到帝国各处去吧!这是为陛下分忧,也是为自己挣一份前程!

    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拜别了父母,踏上了履职的道路,他们安慰依依不舍的家人:“各地的水泥路已经快要修好了,还有方便舒适的船运,让旅程没那么难捱。听说安珀陛下还要建一种叫做铁路的新路,新式的车子跑在这种轨道路上,要比马车快上好几倍!也许用不了多久,你们就能时时来见我,等我在那边安顿下来,也能把全家人都接过去。”

    这些年轻人去到各个城市,有的成了学校的教师,有的做了新工厂的主管,也有的,顶着原本法官的白眼进入了执法和司法机构。

    原本的法官观察了这些新人几天,就觉得当初提心吊胆的自己实在是傻透了,他们明显从来没审理过案件,对律法也一知半解。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誊抄过去的诉讼案或者跑到街上与人谈天说地。

    这样的新人怎么可能取代得了他们呢,民众不会信服他们,他们看起来也不急着争夺裁断案件的权力。

    在这些旧势力不知道的地方,源源不断的案宗汇集到帝都,新法官们到民众中了解各处的风俗习惯,对风俗习惯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收集整理,讨论其中能转化为有效的司法裁判资源的部分。他们也是很擅长写报告的,抄录的案宗中有许多叫人愤愤不平的,新法官刚开始被气得火冒三丈,办公室里经常传出怪声,许多听到这声响的人都认为这是他们没法掌权,被气到发疯了。等这些新法官冷静下来,他们也不只会发泄情绪,而是思考其中值得改进的部分,想办法填补那些不够缜密的法条,汇成书面报告呈递上去。

    法律的制定不能脱离于时代,众多法学专家在安珀拿出来的范本上进行修改,又有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年轻法官们收集来的实例,新律法在女皇陛下加冕一年后颁布。

    为了纪念女皇陛下过去曾经亲自经营的领地,这部新律法被称为【翡翠明镜】。

    同时,又有【废除奴隶制、农奴制以及类似制度的公约】【妇女权益保障公约】【儿童权利公约】【消除种族与宗教歧视公约】等法律颁布。

    新律法的颁布,对往日能倚仗权势、财富和地位为所欲为的那些人,是加诸了一层重重的枷锁,对于弱势群体和普通民众来说,却是多了重重保护。

    有了新律法作为司法和执法者的行为准绳,新任法官一下子有了底气,他们漫长的实习期结束了,眼下要真正履行这个岗位应有的职责了。

    这些积攒了太多不平,终于可以大展拳脚的司法者和执法者,总是尽己所能给出公正的审判,不偏袒强者,也不欺压弱势。

    在远离城市的乡村,随着水泥路的畅通,也不止是乡绅和地主的天下了,有巡回审判法庭开到这些偏远处,如果案情不严重,往往就地立案开庭、当庭调解结案,免去了村民来回奔波的不易。

    他们还鼓励平民学习法律,免费旁听普法讲堂,一个人不懂法,就不知道别人侵害了自己的权益,更别提奋起反抗,得到补偿了。

    一时间,对新律法和新法官的赞誉在民间盛行。

    把握着旧权力不放的那些贵族和神职人员这才发现,他们被完全摒弃到新的法律体系之外,而且求告无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新人取代他们。民众都为新律法欢呼叫好,谁也不怀念那些偷了一块面包就是重罪的年代。凭什么有权有势的人即便打死了人,也能凭借各种名目逃脱惩罚,而他们只是因为快要饿死窃取了一个铜币或一块面包,就要被指控犯了偷盗的重罪?

    那些旧势力转而去寻找他们的靠山,教会一定愿意为他们据理力争的!可是连教皇都不出声了,他只在女皇陛下的加冕仪式上出现过一次,就以身体欠佳需要修养为由,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

    在教皇的退避和女皇的强势下,帝都以及各处的教堂和修道院被拆了许多,理由却是那么可笑:宗教活动许可证没批下来、消防检查不合格、主持宗教活动的教职人员未得到从业资格,甚至还有许多修道院因为税务问题被迫关闭。

    那些民众捐赠的物资、土地、钱币,竟然被女皇要求纳税,还有税务机构前来审查,税务人员还展示了翡翠郡教会清楚透明的捐赠记录,号召大家都按照这个标准来。

    各个教堂和修道院当然不会听了,若要把每一项捐赠都清楚的记录下来,要怎么解释献给神龛的罩布为何变成了教士情妇身上的裙子,本该在圣堂中发光的蜡烛在神职人员家中长明,献给曦光的土地上建起了主教的别墅?

    可是,女皇的税务官竟然还懂得钓鱼执法,他们先零零散散地遣人捐赠一些物品,将来又在修道院的捐赠记录中寻找它们——理所当然是找不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