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爽文老太[美食]: 14、第 14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古代爽文老太[美食]》 14、第 14 章(第1/2页)

    金秋螃蟹虽下来晚,品相却不错,叫卖螃蟹的商贩刚撑着乌篷船停下,巷子里的小娘子们便围了上去。

    ”哥儿,今日螃蟹价格几何?“

    ”哎哟,等了一夏天,总算盼到螃蟹下来了,快打开篓子给咱们瞧瞧。“

    小娘子们叽叽喳喳说做一团,卖螃蟹的小哥儿笑呵呵掀开了鱼篓的篓子,里头巴掌大的螃蟹张牙舞爪,红艳艳的,个个鲜嫩肥美,看着就让人欢心。

    今日螃蟹下的不算多,乌衣巷小娘子汉子们争着抢着买回家,陆二郎跟陆三郎被打发出门买螃蟹。

    兄弟俩面面相觑一会儿,一咬牙也冲进了抢购螃蟹大军。

    好在兄弟俩运气不错,最后也买到了一小篓子螃蟹。

    陆二郎提了螃蟹回家,陆三郎转头去了牙行,前头家里看中王家庄的那块地定下来了,总共八十亩,皆是上好的水田,牙行的伙计说,这块地抢手的很,往年一亩地可要把□□两银子,这几年北边打仗,难民一波一波往南边跑,苏杭那些繁华城镇聚集了不少流民。

    各地府衙为了安置这些流民可是废了不少劲儿,流民一多,龙蛇混杂三教九流之徒聚在一起,偷鸡摸狗、□□闹的案件便多了,城里的百姓不堪其扰。

    朝廷就在各个城镇外面划了一片区域专门安置流民,等到时局稳定,再派遣流民回乡。

    流民有了可以落脚栖身之地,也不闹腾了,纷纷携家带口去占地方,流民中不乏有手艺的,活了茅草裹着黄泥建起了茅草房,没手艺的搭个矮棚子也能住。

    桃源县城外就有一片流民聚集地,流民区外有官兵日日巡逻,不怕出什么事。

    陆家买地的王家庄,距离县城二十里路,若是没有牙行伙计带路,可真不好找去。

    陆三郎与牙行伙计商定,第二日巳时出城看田。

    牙行伙计自然乐的连点头,一下子买五十亩上好田地,也算是大主顾了。

    初秋傍晚细碎的阳光洒下,乌衣巷一排翠绿的桂花树开满桂花,暖风扬起,落在树梢的几只雀鸟飞起,带来勃勃生机。

    满满一篓螃蟹提回家,苏氏妯娌仨火力全开,撸袖子拾掇螃蟹。

    崔氏清洗螃蟹,苏氏打水淘米,宋氏负责烧水,厨房里铜炉里的水已经开始咕嘟咕嘟冒泡这边米下了锅,苏氏道,“二弟妹,锅里的米看着些,娘今日口味不佳,我看看去。”

    宋氏忙不迭道答应。

    “灶头的事儿交给我了,大嫂你且去吧。”

    话说,今天娘就晌午饭只用了半碗甜羹,瞧着就让人担心。

    苏氏放心去了厅堂。

    厅堂里头,彦哥儿盘腿在茶几前,聚精会神描大字儿。

    傍晚的余晖洒下来,福姐儿刚吃了一盘点心,心满意足伸个小懒腰,爬进薄毯里,白胖脸颊红润兀自睡的香甜。

    沈溪端着刚泡好的花茶,笑眯眯看看孩子们,觉得此刻很有几分岁月静好的意境,除了肚子有些撑。

    ——老太太中午贪嘴吃了两碗牛乳羹,连带着午饭也没吃多少,刚才又跟孙女一起“消灭”了一盘绿豆糕,真真是撑着了。

    沈溪喝了花茶,慢悠悠起身,打算去外头消消食儿,正好跟一脸担忧的大儿媳碰个正着。

    老太太心头一跳,莫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苏氏见婆婆站在门口,赶紧过来搀扶,“娘,您身子不舒服,怎么还出门走动?”

    沈溪一头雾水,她能吃能喝能睡的,怎么就身子不舒服了?

    苏氏继续道,“娘胃口不开,儿媳琢磨着怕是午饭不合胃口,晚上特意烧了开胃的酸汤鱼、三鲜蛋羹,蒸了一笼螃蟹,拌了几盘凉菜,娘看着合心不?”

    刚吃个肚皮滚圆的老太太:“.......”

    原来是为着这啊?

    沈溪心中默默发囧,只能用哈哈发笑掩饰尴尬。

    “合心,娘喜欢呢。”

    苏氏闻见,道了句娘喜欢就好,欢天喜地去又去厨房忙活了。

    雕花窗下描大字的彦哥儿好奇望过来,心虚的老太太赶紧溜了。

    当天晚上,沈溪在一家人爱的注视下,含泪吃了螃蟹,又吃鱼,最后又光荣吃撑了。

    “........”

    深夜,家里两个小娃娃歇下,陆家三房各自捧了钱匣子到正房商量买田出资事宜。

    陆家此次买地,大头自是从公中出资,一亩田六两银,八十亩总共四百八十两,加上牙行的中介费二十两,一下子就是五百两银子!

    再者,买了田就要安排长工佃户,王家庄有个王庄头,王家庄多的是没有田地的贫民,佃户的事儿委托他就可,长工可得安排自家人。

    陆家没下人,少不得要买房下人,安排在庄子里跟佃农住在一起,也算有个眼线,这样一算要出什么银子!

    宋氏想想就心疼的抽抽,陆家三房齐聚厅堂,陆三郎老实巴交跟他娘汇报消息。

    “娘,儿跟牙行商定好了,明日一早就去王家庄看地,若是地没问题,当天就去衙门签地契,衙门那边主事的官吏。我跟人二哥也送了帖子去,随了一匹杭绸,两吊铜钱儿,剩下的小吏各给了吃茶钱,人人不落。”

    陆二郎补充道,“县衙官吏都收了礼,态度好得很。“

    这年头官大官小可不都是一个德行,有钱好办事!

    宋氏跟崔氏先后哼了哼,颇有些看不惯贪官污吏的架势。

    长嫂苏氏一眼扫过去,她心下门清,就跟娘说的一样“阎王难见,小鬼难缠”,这些人若是不给点好处落户哪有那么方便,妯娌俩才不哼哼了。

    兄弟俩此事办的滴水不漏,儿媳们你来我往的眉眼官司,老太太就跟没瞧见似得,乐呵呵挥手道,”好,二郎三郎辛苦了,都回屋歇着吧,明个儿还得早起呢。“

    众人起身回屋,各自卸下不提。

    第二日一早,陆家人就早早收拾好,陆二郎兄弟喂饱了家中的老马,马车上也铺了厚厚的棉垫子,三个儿媳妇给婆婆备好路上吃的点心。

    福姐儿跟彦哥儿不方便跟着一起去,苏氏妯娌仨要开店营业,俩孩子就托了隔壁张嫂子照料。

    张嫂子自然满口答应。

    不多时,牙行的两个小伙计就赶着辆马车来了乌衣巷。

    牙行为首小伙计极为机灵,看见陆家一家人簇拥着位老太太出门。

    小伙计打眼一瞧,就瞧着老太太通身的气质不是一般人儿,老太太外罩素雅的绣团花对襟,头发梳的一丝不乱,发髻上只簪了支点翠嵌红宝石的玉钗,一对红珊瑚耳坠,腕上戴着白玉镯子,笑起来一派和蔼可亲的模样,跟大户人家的主母太太也没差!

    跟在他后面的学徒虽不懂这些,可陆家人的穿戴也晓得这家人家境殷实。

    别的不说,瞅瞅陆家三个儿媳妇,手上石榴石金戒指,发髻上簪珠花金银步摇的,一般人家就拿不出来!

    为首的小伙计反应最快,喜气洋洋上来恭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