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70-80(第10/14页)

  看着远去的背影,所有人都忍不住呸了一声。

    “还当自己是什么人物呢,真当是大老爷们发善心不让大人?要不是前几年的事情,你们怕是打得更狠。”

    “嘘,这话可不能说。”

    知道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说话的人一时间也都闭上了嘴。

    陈松柏听着他们的话,眸光闪了闪没有多说什么。

    几年前的事,不就是服徭役的时候,轮到了苗寨的人,看不起人家尽挑着人欺负嘛。结果没有想到对方不是软柿子,一个人挨欺负了,整个苗寨的人都起来反抗。当时那场乱斗可以把好几个衙役打死了、还有县衙的门口也被拆了。要不是县令躲着去找了知府派兵来,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事后苗寨的人回了寨子,官府也没有办法把人家怎么样。

    经过这一遭,县里头管着劳役的人才对他们没有那么狠。说起来也是讽刺,见着血才知道不能欺负人。

    梅县的人心动,其他县的人也一样心动。除了服劳役的,各家还有很多妇人在,加上岭南山多人少,从各种小路出门到别的县去,官府根本管不着。

    第78章

    “郡主, 现在外边好多人来找我们要活干咧。”

    王怀玉这几天在各个县轮转,到了容县就有人过来回禀公务,说有十几个批隔壁县的人问, 能不能在他们这里干活了。

    以往这些小事情都传不到县令的耳朵里, 毕竟只是十几个来找活干的民夫民妇,没有什么好禁止的。更何况很多都是沾亲带故的,只是到别的县去找活干, 又没有犯罪。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各个县令也知道自己跟的是谁,也清楚岭南的局势。

    要是都归王怀玉管的县,他们自然希望劳力多多益善, 但要是不归他们管的县,这人能不能用还要看情况。

    “那是好事啊,人家闲着想要找工作谋生,我们有工作提供给人家。互惠互利的事情, 有什么好犹豫的?”

    王怀玉丝毫不担心道, “这些人便是不来给我们干活,在自己家里难道就能干出什么来吗?来我们这里还能赚点钱回去, 给他们多添的钱呢。这有什么不乐意的。”

    顶头上司都这样说了,其他人自然没有意见。立即喜滋滋的下去招人, 最好是能把那些青壮年都招来。

    这修路、修河、还搞什么水利的可把人都忙坏了。

    另一边, 邻县的县令也知道自己管辖的百姓到隔壁县干活, 但就像王怀玉说的, 这赚了钱还不是回来给自己家人花吗。相当于别的县花钱养他们的人, 这有什么不乐意的?

    县令们都不觉得是什么大事, 只是偶尔有些羡慕这个五个县的繁忙而已。所以靠近五个县的村,很多人都开始往那里跑, 在那里找工作。

    “招工了,招工了,修水泥路,从县城到码头的路,一人一天十文钱。”

    “招工,招工,去小仓山修水库,包吃包住十文钱一天。”

    “水泥厂水泥厂的,只要你来了就包你掌握一门手艺,每天二十文工钱,包吃包住。”

    “海产品加工厂,一天三十五文钱,不包吃住,有年节福利。”

    “纸坊招人……”

    “陶坊招人……”

    “印刷厂招人……”

    五个县的县门口,各个作坊工厂缺人的都在这里支起了摊子,摆上印刷好的契书,只要人一来谈妥了就能立马签字。然后等到招够人了或者满一批了,管事就会带回去干活。

    在县衙门口招人,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可信度。一时间,县衙门口都排满了来找工作的人。

    外地人过来看见,都不由得稀奇。尤其是平河县这个在运河旁拥有码头的县城,外来人络绎不绝。

    “这岭南当真和听说的一样,人人都说这里是南蛮,但我看这里的风气不比淮安江南差。百姓也没有说的那班野蛮。”

    来往的小商队细细回想自己打听到的岭南的消息,只觉得这听来的真比不上自己亲眼看到的。

    “是呀是呀,这也是一个县,我们上罗县看起来都没有这里繁华呢。你看他们这路,城里是青石板的,城外到码头和好长一截官道可都是水泥。这舍得拿水泥来铺路,县衙很是大手笔。”

    议论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从上罗县千里迢迢过来的几个小商队。

    从决定出发开始,他们就发现这一路上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小商队赶往岭南,沿途上、尤其是有优选海货、惠民书肆的县,对这些去岭南的都格外的热情。

    从岭南各个县的分布、特产,应该走那一条路省时间安全,坐船怎么做等等,几乎是对他们知不无言,言无不尽,甚至还给了他们一个岭南投资宝典。虽然几人还不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处,但看着上面的风土人情、特产价格,还觉得蛮贴心的。

    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则是在从荆州府进入岭南府这一段遇上的一个大商队,不只让他们跟在后面,还给他们传授了不少出门的经验,实在是受益匪浅。

    让众人都不禁感叹,这一趟岭南来的太对了。

    《岭南投资宝典》是王怀玉让刚刚建设的活字印刷坊尝试制作的,只有不到三十页的巴掌大的小册子,非常适合携带。但上面不只有活灵活现的素描图,还有对岭南特产和各县交通的精炼介绍。

    像他们想要过来购买鱼虾酱,那就要坐船到钦防县的大湾村才可以。

    这《岭南投资宝典》简直就是他们这种小商队的出门必备啊,一时间,几人都信心满满。

    而现在他们停留的就是途中中转站平河县,作为王怀玉手里目前经济最好的一个县,县里的建设自然是不必说的。

    最难得是人气,这来来往往的商人,兜售的商品,简直让这些小商队看得眼花缭乱。

    “听说岭南不适合种面,要是能运些棉布过来,应该很是欢迎。”

    “这边的车门好像也不多?不知道是个什么价格。”

    几人在城里逛了一圈,自然不可能就是出来逛街,而是看看这里畅销什么,缺少什么。等他们这次把鱼虾酱带回去了,下次过来就能带岭南需要的东西。这样一来一回都赚一遍,利润就高多了。

    棉布也是王怀玉头疼的地方,虽然说岭南的冬天不是很冷,但现在的百姓只穿得起麻布,这麻布夏天穿厚重,冬天穿漏风,实在让王怀玉这种享受过的人不能接受。

    虽然她自己不用穿麻衣,但想到自己治下的百姓全都只能穿麻衣,甚至有的家庭连一人一套麻衣都穿不起。她就觉得非常难受。

    但受制各种条件,只能先着重发展农业,关注人们的肚子。

    今年,五个县都换了高产的稻种,可以遇见大家的收获会多一点,但hiatus远远达不到让百姓口袋富起来的程度。

    她知道问题又回到了生产力提高的问题上,除了上次租牛到户外,她也让人着手去研究肥料和杂交水稻了。

    这两个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王怀玉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两个方面的事情。她只是根据自己之前的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