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100-110(第10/13页)
藤蔓似的植物, 下面接着一丛丛的果实。
在每一张图, 每一个作物旁边都用大齐的文字标注了是什么,有什么特征。不过戴森看不懂大齐的文字, 只能看这个图。
“郡主这是要我替你寻找这些东西吗?”戴森问道。
“对,这是我想要的东西, 我在书上看到说是在海外有这样的东西, 你们船队从西走到东, 见多识广, 如果有见过的话, 可以用这些来和我交易。”王怀玉点头, 给他比了一个五的手势,“这里面不管是哪一种, 一斤我出五两银子的价格购买,或者换你想要的丝绸和茶叶都可以。”
“不过这个黄色的玉米,我就要这个金黄色的果实。那个红薯和木薯,我需要它们的杆子和藤蔓。只要你能运过来,那想要换什么你说了算。”
王怀玉给的条件可谓是大方到不能再大方,也让戴森当场就同意了。
“我愿意跟您做这个生意,不过这些东西我们还没有见过,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如果找到的话,会第一时间送来大齐给您的。”戴森答应后又问,“不过您说的丝绸和茶叶,最好的我们也能换吗?”
“可以,只要我们有的就都能换,或者你提前给我们送信说好什么时候到,需要什么东西,我们也会给你留好。”
对待盟友,尤其是这种能带来巨大利益的,王怀玉是相当大方的。
戴森也很满意,这个郡主没有他知道的那些大齐人那么多心眼,也不磨叽。他喜欢和这位郡主做生意。
“好,既然是这样,那我就接下郡主您的这个生意了。祝我们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戴森举杯敬酒,王怀玉也满是笑意的喝下了。几人在县衙里吃得肚子溜圆。戴森甚至想过,要不他花大价钱把县衙的厨师挖走算了,做的东西比他们船上的厨师,好吃得不止一倍。
不过人是不可能拐走的,不管他出多少钱,都没有人愿意跟他走,但学习却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问了一下王怀玉,就让他们船上的厨师,进去学了十几个菜。
学了还不够,大师傅知道他们要在海上一过就是一年半载的,就把厨房里能储存的菜都给他们介绍了一遍。
“看我们的这个梅干菜,那是我们岭南特有的芥菜做的,用来蒸肉是一绝。还有我们酸笋,可以用来做鱼汤或者闷鱼,味道都不错。像梅子、橄榄、油柑,你们也可以买一点试一下,在海上吃刚刚好。”
两人都是厨师,虽然长得不一样,但在做饭上却是沟通得很愉快,戴森派来的人见到县衙的厨师愿意这样手把手的教他,感动得鞠了一次又一次的躬。
“你等着,等我们下一次来了,我也给你带我们国家常用的食材给你。”维西感动道。
两人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大齐滞留三年,戴森终于将船上的货物销售出去,并换了一船的特产返程了。他看着逐渐变成一条线的岭南港口,心里暗暗决定,两年后,他还会再回来的。
戴森的离开对岭南没有任何影响,但王怀玉通过这段时间畅销的罐头,又找到一项岭南的特产——甘蔗。
“甘蔗的要求不高,种在山地里都可以,而且管理也方便,只要清明前后种下,到年底就能收获,中间偶尔施肥就可以了。但甘蔗生产的蔗糖却是比麦芽糖、甜菜糖还要更胜一层。而且因为甘蔗成本不高,获取容易,可以调控糖价。”王怀玉拿出甘蔗种植计划给桂州府的几个县令说道。
现在大齐最多的是麦芽糖和甜菜糖,但北方种植零食更多,只留一部分种植制糖的作物,所以糖价一直居高不下,是有钱人的专属品,普通人只能偶尔买一点当做礼品补品用。
王怀玉想要提高岭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但是要吃饱穿暖,还要让大家过得更好,能顿顿吃肉,天天吃糖。
而且糖价如此高,做出来了也是岭南的又一项收入,尤其是桂州府的百姓也能多一项收入。
甘蔗是大齐本来就有的物种,不过最先开始种植的是江南地区。但自从江南开发后,大片的良田就开发来种植水稻了,甘蔗种植也变得少了。
王怀玉搜罗了一下记忆里大齐世家的族谱,隐约记得江南的陈家好像就是用蔗糖发家的。
这说明大齐不是没有蔗糖,只是不知道是家族垄断还是技术问题,产量相当低。她要是做这一门生意的话,肯定会触犯到陈家的利益。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王怀玉在各县令还在看计划书,便一边补充道:“糖的价格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蔗糖的产量高,好种植,可谓是投资小回报高,没有理由不去种。不过比较麻烦是开荒,毕竟蔗糖再赚钱,也不能用良田来种植。”
赚钱是一回事,但耕地是底线,绝对不能占用。
王怀玉有这个意识,当地人比她还要看重。之间几个连忙点点头道:“放心吧郡主,不管多赚钱我们最后还是要吃饭的。这粮食只有自己种出来的才不要钱,不然自己地里没有,想要和别人买的时候可就难了。”
以前有涝灾的时候可不就是,虽然那个时候大家都舍得拿钱出来买粮食了,但这粮食还不是人家说多少钱就多少钱?今天是十文钱一斤,明天就是三十,后天就是五十,再往后甚至你有钱都买不到。
但要是自己的家里,不管外面卖多少钱,他们都能填饱肚子,饿不到孩子。
当地人没有王怀玉的粮食安全意识,但他们生活经验却告诉他们粮食的重要性。
见他们都能拎得清,王怀玉自然也不用再多废话,而是说起了甘蔗的种植要求。
甘蔗这个东西好种植得很。一般采取蔗尾半米的长度,砍成一掌长的蔗短,然后横着放到开好的沟渠里,再覆盖上土就可以了。
一根甘蔗能有十段左右做种的地方,如果要求不高的话,甚至整个甘蔗都可以做种,只要砍段的时候,每一个节点都有芽包就行。
种下去后等待半个月的时间,甘蔗就会冒芽了。不过甘蔗和竹子有些像,前期成长得不会很快,到了五六月份的时候,则会蹭蹭的往上飙。再到后面的几个月,就是累积糖分的时候了。
甘蔗可以种植在山坡上,相对来说没有水稻的需水量大,在岭南来说可以算得上是耐旱的作物。不过甘蔗里大部分都是水分,所以也绝对不能缺了水。而符合这一个条件的,就是桂州府西北部的几个县,像益县、池县等,都是种植甘蔗的好地方。
这几个县的县令,看了计划书连连点头。之前见着别的县建梯田、做茶园,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那羡慕得不行不行的。现在也终于轮到他们了。
“郡主说的这个好啊,那我们什么时候种?甘蔗种子不在这里吧,什么时候才能运到我们县?”一个县令问道。
“商队已经去江南采买了,在回来的路上。不过种植得到明年二月,这几个月先回去划定好甘蔗地,等种子一到就能下种。对了,制糖厂也得先办起来,等到明年年底就能第一批蔗糖了。”
在场的人都点头,然后刷刷的不停用笔把她说的要点的记下。
敲定了种植甘蔗的几个县,剩下的就是要各个县的县令和衙役去落实了。王怀玉去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