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我解释啊(快穿): 6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你听我解释啊(快穿)》 60-80(第34/46页)

   为了表示对朝廷对陛下的臣服,他的那些孩子哪一个没有轮流进京做过人质?

    说得好听,是回京述职,哪家的职一述就是两年,每次都要换他不同的孩子去述?

    他在战场上个个骁勇善战的孩子们,在京中装傻子,装纨绔,装性格孤僻,装脾气暴戾,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将自个儿名声毁个干净,才能被平安放回归临城。

    三儿子心高气傲不愿意装孙子,露出了马脚,叫陛下感到不安,所以他就断了一条胳膊,这辈子再也无法上战场拼搏,才被允许回归临城。

    归临城的军需一再缩减,已经是天下兵马中军需最薄的一支,他心里清楚,一忍再忍,都是为了天下安定,为了朝堂安定,为了叫陛下心里安定。

    可如今看来,他做的那些,并不能换来安定,换来的只有得寸进尺,只有给脸不要脸。

    “继续这般下去,可是要引起军中哗变的啊!”

    昏黄灯光打在周大帅脸上,叫人看不清他眼底的神色,听闻王致远这般呢喃,把玩扳指的手停下,突然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觉得那孩子的主意如何?”

    王致远一惊,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沉思片刻又自顾坐下,双眼睁的老大,盯着大帅方向紧张又兴奋道:“您决定了?”

    周大帅点头,“去将那孩子找来,这事儿还得细细琢磨,其中少不得他出力。”

    当道维再次出现在周大帅面前时,两人相对而坐,中间小桌上摆着几碟小菜,一壶清酒。

    两人边喝酒边闲聊,即便是知道他们商讨什么大逆不道秘密的王致远将军,也被他们的轻松随意感染,有那么一刻,恍惚的以为。

    他们现在谋划的不是让当今陛下“安心荣养”,让他们看中的三皇子坐上那个位置,以便对朝堂势力大洗牌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而是吃了没,定亲了没,将来准备生几个孩子这等闲磕牙的家常。

    没有哪个皇帝会心甘情愿退位让贤,当今这位更是不可能,所以他们的计划,比让三皇子直接逼宫上位更有难度。

    一个操作不好,牵连的可就不是几百人株连九族那么简单,大帅和这小子都是拿着一家老小亲朋好友同僚的人头在做赌注。

    就听当初见第一面就怼的他牙痒痒的小子对大帅随意道:“陛下今年六十有九,确实到了该颐养天年的年纪,还让他老人家为后世子孙操劳,实属咱们做臣子的不忠。

    虽然陛下不主动提,但咱们做臣子的,主动为君分忧,也是本分,时刻不敢忘怀。”

    听听这话虚伪的,他要是陛下,听了也要让人立刻把他拉出去弄死的程度。

    然后他家大帅花生米就酒,美滋滋的吸溜一口,微眯着眼问:“这事儿交给你全权处理,你待如何?”

    就跟农家老汉拎着一捆新挖的大葱乐呵呵问隔壁邻居“分你两颗,要不要啊”一样轻松自在呢!

    那胆大的小子吃了碟子里最后一口小葱拌豆腐,一副十分享受的样子眯着眼好一会儿,才笑眯眯的跟大帅说:“既然您已经决定了,那就由我去办吧。”

    大帅闻言点点头,就算是同意了。

    简单的就像是送出去了两颗大葱一样。

    然后?

    然后就没了。

    具体的操作细节,只有那小子和大帅知晓,他能知道个大概,全靠大帅对他多年如一日的信任,要不然,他感觉这小子都不愿意带他玩儿。

    朝堂上那些日日围在陛下身边打转的朝臣,都不敢生出这种就连想一想都要诛九族的念头,远在千里之外的归临城,道维和周大帅已经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起来。

    说起来,他和周大帅之所以能一拍即合,全都要归功于他们相似的理念——

    他们守的是天下,忠的是百姓。

    效忠的不是哪一个皇帝,也不是哪一家王朝。

    为了这点,周大帅能委屈自己,委屈妻子孩子,甚至委屈手底下带的士兵,就图一个百姓能有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过。

    一旦有人做的事情让他感觉威胁到了他的这个目标,那他也能狠下心铲除威胁,即便这人是当下陛下!

    所以一定意义上来说,道维和周大帅都属于世俗里那种天生长了反骨的人,也算是知己。

    知己最知道怎么才能快速说动对方,怎么往对方心窝子准确插刀,所以道维才能在周大帅犹豫不决的时候,适时地出一把力,让他下定决心来做这件事。

    当然这些要砍头的事情都是暗地里秘密进行,知道的人不多。

    表面上来看,周父被大帅提拔到身边当差了,周家几个孩子也不知给大帅灌了什么迷魂汤,更得大帅看重了,周家幺儿更是日日往大帅军营里跑。

    大帅那边新得几颗梨,一把枣儿,都要让人给周家幺儿送去。

    那一家子也算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全家跟着在大帅面前得脸。

    要不是周父的功绩实打实摆在那儿,之前的十年也待在致果校尉的位子上没动过,众人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他们一家给淹没。

    可不管背地里有多羡慕嫉妒恨,表面上周家几个孩子翻过年都成了香饽饽,谁家不想巴上他们,飞黄腾达呢?

    就连老五那种拳头上能跑马的姑娘,也有好些媒婆上门抢着提亲,说的话那叫一个好听:“别地儿要姑娘家有大家闺秀的做派,小家碧玉的长相。

    但咱归临城这地界儿,就稀罕五小姐这样的性子能力的姑娘,男人不在家的时候,能顶男人用,那才是真正旺家的福星呢!”

    周母被说的心花怒放,恨不得跟媒人握着双手上演一出相见恨晚,让人家再多说点儿,她还没听够呢!

    养了闺女十几年,第一回 听到这么密集的夸赞,周母心里那个美啊,真想找个人分享分享。

    可惜一转头,家里就剩她和周父二人,其他孩子们又不见了踪影,她只能遗憾的跟周父嘀咕几句:“你说幺儿他们那上司是怎么想的?

    还不准他们这两年成亲,一个个大小伙子大姑娘,到了年龄不让成亲,咋的,要存天理灭人欲啦?”

    周父心说,这事儿你还真怨不到别人身上,制定这规则之人,不偏不倚,正正好是咱幺儿。

    至于他咋想的,我这当爹的也不清楚呢。

    不过眼下,他对大帅和幺儿他们的谋划猜到了一星半点儿,觉得幺儿他们不成亲也是好的,毕竟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杀头的活计,还是别让无辜之人牵扯进来的好。

    一开始王致远将军心里其实是很忐忑的,他们这么干跟造反也没啥差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对归临城的打压几乎到了赤/裸/裸/摆在明面上毫不遮掩的程度。

    军需是能拖就拖,不能拖的话,直接就一句话:“到处都很困难,朝廷每天要面对那么多大问题,能克服的话,你们自己先克服一下。

    事情都有个先来后到,需要一件件处理,你们觉得你们的军需很重要,很着急,但北边儿发大水几十万百姓一夜之间流离失所,南边儿干旱,朝廷的主要粮仓歉收,桩桩件件,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