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30-40(第17/19页)
元笔记,又更?新了一回认知。
这?凌状元,果?然有?两把?刷子。
以往第一遍读时,宁颂以为自己已经理解的内容,在几个月之后重?新读来,才知道其中还有?着另外?一层含义。
大佬不愧是大佬。
正看着凌状元的笔记,没想到齐景瑜在考试之前,又送来了另外?一份礼物——
新来的县令的履历,和对方在乡试、会试中的两篇文?章。
“我?师兄派人送来的,他信中写了可以分享给亲朋好友,我?就?给你寄一份。”
写信写到这?里时,齐景瑜本人也微微有?些?纳闷。
虽说白鹿书院同样在临州,也要与青川县打交道,师兄寄一份父母官的履历来无可厚非。
可为什么要专门收集这?位县令大人的文?章?
搜集文?章,无非是为了让学子了解主考官,方便应试。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白鹿书院今年并没有?人需要在青川县考试。
想到这?里,齐景瑜手中的毛笔一顿。但又实在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来,只得继续将信写下去。
信中,又交代了其他的注意?事项,嘱咐宁颂不要紧张,好好考试。
“我?在临州等你。”信的末尾,齐景瑜写道。
宁颂仔仔细细地将这?封信看了两遍,这?才放下纸来,同齐景瑜写回信。
与齐景瑜道了谢,交流了两道数学问题,又承诺会去临州找他玩,宁颂将信交给了信差,这?才拿着新到的卷子去找郑夫子。
“……这?文?章,你要给其他人看?”
得知宁颂有?第一手资料,郑夫子无疑大喜过?望。可听到了宁颂的打算之后,他又不由得变得踌躇。
作为私塾的夫子,他当然愿意?让所有?学子都得到好处,可作为宁颂的师父,他又想要宁颂一个人独占鳌头。
青川县案首的位置,他是想让宁颂争一争的。
“给吧,这?不算什么。”
若是以他的水平能够拿第一,无论如何都能拿第一,读过?考官的文?章,不代表着能够写出百分之百入了考官眼的文?章。
更?何况,凭他的人脉都能拿到这?两篇文?章,旁人没道理拿不到。
“……行。”
郑夫子听了宁颂的话,应允了。
果?然,这?篇文?章公?布出去,甲班的人都开心得快疯了。
唯独其中两三个关系好的学子面面相觑,脸上的神色挂不住。
就?在昨天,他们家里为他们重?金找来了这?位唐县令的文?章,他们本暗自高兴,认为可以在县试中抢占先机,没想到才过?了一日,所有?人都知道了。
这?宁颂,就?当真不怕别人超过?他吗?
短短二十日的时间一晃而过?,四月十五日一大早,宁颂早起洗漱,穿上了简便的衣衫,拿好了准备好的干粮。
今日是县试的第一日。
第40章
大雍历一百一十四年四月十五日, 县试考试的第一天。
考试院北门。
四月中旬天气已经不算冷,但寅时在考院门口排队,考生们?仍然穿上了厚厚的棉袍。
凌晨四点排队, 意?味着考生们昨晚上没有睡觉。
“紧张吗?”在队列中, 宁颂听到自己的同窗悄悄聊天。
“……你觉得呢?”
说话的当?头, 有人实在顶不住困意?, 打了一个哈欠。
寅时一刻,长长的队伍前方逐渐有了响动, 不少人忍不住侧头去看?。
“前面貌似开始了!”
果然, 随着这一句话, 考院的门打开了, 出?来了几个穿着统一服装的人, 紧接着, 就有人开始喊人。
“这五个人的廪保在吗?”
身后有一个人应答了一声,快速地跑到了前面。
“开始进场了。”苏期小声说道。
话虽如此, 虽然县试的进场程序开始得很早, 可是等到宁颂时,漆黑的夜色已经消失,地平线出?现?了太阳的身影。
“脱衣服。”
穿着褐色衣服的搜子要求道。
这是防止夹带的流程,宁颂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 二话不说, 脱了外套, 露出?中衣来。
两个搜子上前,搜查了宁颂的衣服,又将他的篮子倒出?来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
“进去吧。”
没有特殊的情况, 搜子也没有刻意?地刁难某一个人,在例行?公事之?后, 将宁颂放了进去。
宁颂穿上衣服,深呼吸了一口。
流程归流程,但这样细致到鞋子袜子都要脱下来的过程,他是真不希望有第二回。
当?然,说是“希望”,也的确只是希望。
只要还继续考试,类似的情况就不可能避免。
故意?忘却进门时搜身的具体情况,宁颂进入了考院正门,抬起头来打量四周的情况。
正如他在现?代?偶尔刷到的科普文章所写?的一样,考院的环境称得上简陋——
一间间只能允许一个人坐下的小房间里?,除了案板一个,凳子一个,其他别无他物?。
白日,考生坐在案板上答卷,需要休息时,就将案板放下,同凳子一起并排靠一会儿。
当?然,县试前三场的情况简单,白日里?答完题,傍晚就要交卷出?去。
只有第四场和第五场是连着的,需要在考院里?过一个夜。
考试仍然还未开始,宁颂也不敢拖延时间,快速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拿出?抹布来,将案板和凳子擦试了一遍。
全是灰。
细心地将考试的小环境打扫了一通,宁颂又要了点水,开始考前准备工作——
磨墨。
在研磨墨水的过程中,同时也放松自己的身心,为了接下来的正式考试做准备。
巳时,考前的检查工作总算结束,考院的大门正式关?上,随着一声锣鼓声,预示着县考的第一场正式开始。
县令出?的考题写?在一个案板上,被皂吏拿了过来,停在宁颂面前时,宁颂快速地抄了下来。
县试第一场,考四书?文和一首试帖诗。
皂吏见?宁颂抄完了题,继续去到了下一个号房。
等到皂吏走了,宁颂开始低下头,琢磨自己的文章要怎么答。
正如这位县令所做的文章那样,这几篇四书?文出?的四平八稳,看?不出?什么偏好,都出?自于?《论语》。
首题:“无求备于?一人。”
次题:“与其进也。”①
诗题:赋得清如玉壶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