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40-50(第9/20页)

    无论是桌椅还是墙壁,看上去?都是近年来?刚刚更新过的。

    “是学政老爷到任之后亲自问户部申请的款子?修的。”见考生们的反应,一个?监考专门提了一句。

    考生们进入了考院,不一会儿考院就?关了门。

    此时,宁颂也终于?见到了府试的主考官——临州的知府,在?他旁边,还有一个?看上去?颇为年轻的男人。

    有人介绍,这就?是那位“学政大人”。

    不知是不是宁颂的错觉,那位学政大人在?看见他时朝他挑了挑眉,露出一个?笑。

    这让宁颂摸不着头?脑。

    他们认识吗?

    见过了考官,行完了礼,考前的流程终于?走完了,开始了正式的考试。

    与县试漫长的五场考试不同,府试只考三场,考试内容也不大相同。

    第一场考试,考试内容就?是宁颂还没有在?正式考试中?考过的帖经——

    默写。

    大雍朝帖经的考试方?法,是选取《书》、《经》中?的内容,只给上文或下文的短句,要求其默写中?间空缺的部分。

    类似于?现代考试中?的填空题。

    难点?在?于?题量大,已经出题内容遍布所有参考书,不乏边边角角之处。

    试题发?下来?,宁颂稍稍浏览了一下,便不敢浪费时间,埋头?飞速写了起来?。

    他怕时间不够。

    果不其然,这场考试统共考两个?时辰,等到收卷时,仍然有人还在?埋头?苦写。

    “是在?前面浪费时间太多了。”

    考试考到这个?程度的考生,大多数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并?不缺乏对于?自己的自信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奈何就?是这样的执着,消耗了大量的时间,造成了许多题目答不完,从?而因小失大。

    “颂哥儿写完了么?”

    出了考场,同窗忍不住问宁颂。

    “当然没有。”

    今日这考题,说是从?四书五经里挑选,但显然有几个?题超出了范围。

    超出范围的几个?题,有的宁颂读过,但不大确定,就?是就?凭感觉写了;还有的根本不清楚是什么,就?只好随便编一个?写上去?。

    在?宁颂看来?,乱写总比不写强。

    “那就?好!”听到宁颂也没写完的消息,同窗松了口气。

    翌日,第一场的结果出来?。

    拥有丰富考试经验的同窗们都过了,哪怕是写得不多的,也是吊车尾擦过。

    对于?私塾来?说,这是一次大成功。

    当然,唯一遗憾的是宁颂只考了第三名,第一、第二都是陌生的名字,看籍贯,都是府城本地?人。

    “他们应当是学过那几篇文章。”

    对此,宁颂表示可以接受。

    临州地?理?位置优越,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平日见闻,都比别地?的学子?有着优势。

    这确实也是客观事实。

    四月十六日放了榜,翌日就?要考第二场。

    这一场考杂文,包括论、表之类的文体,这些内容是青川县另外一个?私塾夫子?的拿手好戏。

    恰好,这位夫子?来?为宁颂等人做过讲座。

    这一场考的也颇为顺利。

    只不过,拿第一的仍然是临州本地?书塾中?的学子?。

    到了第三场排队时,考试的学子?已经少?了一半。对于?宁颂几人来?说,周围都是陌生面孔。

    而那些陌生面孔显然互相认识,彼此之间站的很近,小声说话,偶尔发?出笑声来?。

    “都是临州的。”

    “拽什么拽。”宁颂听到有人小声说。

    都是年轻人,虽然理?智上知道关于?地?域上的争论没有任何意义,可既然比试中?有输赢,那他们为什么不能是获胜的那一方?呢。

    这是一种无用却想要坚持的倔强。

    “加油。”

    比起帖经和杂文来?说,第三场的策论属于?所有人的舒适区。

    由于?策论不好写,要求很高,各种考试都要考,因此郑夫子?教?出来?的学生在?策论上都花了大功夫。

    宁颂亦是如此。

    恰好,府试的策论题不难,讨论的是土地?问题。

    按照历史的进程,虽然有蝴蝶效应历史拐了弯,可大雍朝百年之后,仍然需要面对土地?、人口和税收之间关系。

    策论中?,宁颂没有空泛地?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是从?一个?家庭一年的经济账出发?,来?计算怎样收税能够让一个?家庭过得去?。

    一篇策论写完,已经到了交卷的时间,宁颂深吸了一口气,将卷子?交了上去?。

    过了几日,第三场的结果出来?,宁颂的名字第一次越过了别人,占据了第一位。

    “这谁啊?”

    放榜的时候,宁颂听到了一个?陌生的声音在?念叨他的名字。

    “籍贯是青川县细柳村?这是什么破地?方?啊,听都没听说过。”

    听到对方?气急败坏又充满不忿的声音,宁颂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

    三场考试的成绩已出,由于?前两场第一的其他场成绩不佳,前两场分别是第二第三的宁颂反倒是阴差阳错下跃居第一。

    这一下,与宁颂一起来?的学子?们扬眉吐气了。

    “谁说我们小地?方?来?的人不能第一?”

    “得意什么啊?”临州的学子?忿忿不平。

    “当然是得意我们青川县出了个?府试案首咯。”论阴阳怪气,谁又会输给谁?

    撇开考生之间的吵架不谈,郑夫子?知道了这个?结果,高兴得半天说不上话来?。

    “好、好!”

    旁人笑他:“夫子?真是的,之前颂哥儿考过了县试,也没见您这么高兴。”

    郑夫子?才?不理?会对方?的话。

    只有从?心底里,他才?知道自己高兴的到底是什么。

    县试考第一名,郑夫子?在?联考时宁颂屡屡登顶时早有了心理?准备,成为县试案首,当然也值得开心,但这种开心是类似于?达成了期望的开心。

    而府试不一样。

    临州有多少?县,又有多少?个?学子?。

    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是郑夫子?从?来?未想过的。

    在?他的语气中?,宁颂能够考到前列,就?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

    可谁知道。

    “我是占了考试规则的便宜。”相比于?郑夫子?的激动,宁颂倒是颇为理?性。

    正如他所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