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月: 120-13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江楼月》 120-130(第13/26页)



    ◎“我梦见东方的云端之上,白昼流星掠过天际,入我怀中。”◎

    昭宁元年, 暮春。

    虽未入夏,齐都的天气已经变得炎热。檐下吹过潮湿的暖风,令人一阵阵心浮气躁。

    清明殿殿门半开, 门内飘出冰冷的气息, 夹杂着浓淡适宜的馥郁甜香。

    午后最易疲惫,殿外的宫人都有些昏昏欲睡,却又不敢疏忽走神,便有意无意朝殿门处挪上几步, 被那冷气扑面一吹, 稍稍清醒了些。

    宫人们从困意里挣脱,就免不得要注意到殿外阶下跪着的那两个身影。

    清明殿是天子起居之所,规矩极大,兼之新帝声名在外, 宫人们不敢惊扰圣驾,只能悄悄交换眼神。

    跪在阶下的文康伯世子有修为在身,眼力极好, 感知敏锐, 早察觉到了宫人们若有似无的打量和好奇。

    他自幼金尊玉贵, 哪里经历过这样的难堪,深深低着头,攥紧了双手。

    在他身旁,文康伯比起儿子更为不堪, 不知是因为炎热还是因为恐惧,额头上串串汗珠滚落,身体不住颤抖。

    清明殿外的广场宽阔空旷, 日光毫无遮蔽地倾泻下来, 极其炎热。

    文康伯世子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他们父子二人就像是拔掉毛的两只鸭子, 正在挂炉中被炙烤。

    难堪和羞耻攫住了他的整颗心脏。

    但他仍然只能老老实实地跪在原地,哪怕膝头已经剧痛而后麻木,背上的衣裳全都被汗水浸的透湿。甚至不敢表现出半点怨恨和不甘。

    京都城楼上高悬的四十二颗头颅和西明门外泥土中未干的血,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文康伯世子忽然打了个寒噤,心底涌出一股森然的寒意来。

    午后日光越发炽热。

    文康伯父子养尊处优多年,身上那点微末修为远不足以遮蔽寒暑,早已经摇摇欲坠。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远处走来,身后几名宫女亦步亦趋跟随。

    清明殿殿门外,大太监孔秋忙不迭地迎上来:“夫人您怎么来了,天气炎热,仔细中了暑气。”

    安国夫人摆了摆手,问孔秋:“跪的是谁?我看不清楚。”

    孔秋低声道:“是文康伯父子,先帝十五皇子的娘家舅舅……”

    安国夫人双眉顿时一横,咬牙道:“跪了多久?”

    孔秋道:“今日早朝后求见皇上,皇上就让他们跪在那里,算来到现在……”

    他心里飞快算着,早有机灵的小太监接话讨好:“孔爷爷,奴才们盯着,跪了三个多时辰了。”

    安国夫人年纪大了老眼昏花,其实已经看不大清楚,饶是如此,她还是恨恨盯了片刻文康伯父子跪着的方向,冷笑道:“他们也有今日。”

    当年先帝在时,十五皇子依仗生母得宠,小小年纪竟然也敢搅入夺位之争,寻过皇帝不少麻烦。

    安国夫人服侍皇帝多年,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自然气恨不已。不过她今日并不是为此事而来,十五皇子也不是皇帝当年最大的敌手,只看了两眼便作罢,转而问孔秋:“今日朝会上,皇上又发作了几个人?”

    这些话事涉前朝,多说半个字都是犯禁,孔秋一向嘴严。

    但面前这位安国夫人,到底是不同的。

    皇帝的亲生母亲,是先帝元后江氏。

    江后在时,贞慧有度,德行昭彰,敢于劝谏。但偏偏先帝登基后日益暴虐放纵,对江皇后的劝谏极为不喜,先是逼死了江皇后所出的太子,累得江皇后产后血崩而死。

    江皇后死前,指派自己的亲信女官前去侍奉她留下的一双儿女。

    江皇后留下十二位女官,或死或叛。

    到皇帝登基时,只剩下两位女官还活着。

    这两位女官都是既忠心耿耿又绝顶聪明的人物,对皇帝来说,名为主仆,实际上与长辈并没有区别。

    正因如此,皇帝初登大宝,忙着杀手足外戚、追封生母兄姐的同时,还特意下旨,册封两位女官为国夫人,以酬多年来抚养照料。

    两位国夫人中,奉国夫人年老思乡,离宫回乡安养晚年;安国夫人却是既无亲眷,也放心不下皇帝,留在了宫中,皇帝下旨以太妃待遇奉养。

    对待安国夫人,自然要与旁人不同。

    孔秋便低声道:“是呢,皇上发作了都察院的几个御史,为的是……”

    后面的话实在不好宣之于口。

    或者说,即使人人心里都清楚,却绝不适合说出来。

    皇帝登基之后,杀完了与他争位的兄弟,恢复了生母兄姐的待遇,株连了诸皇子的母家。

    然后,他拒绝以帝王之礼为先帝下葬。

    “……那些御史说,大行皇帝是父,皇上是子,自古以来,哪里有子议父过的道理?”

    安国夫人连声冷笑:“好一群忠孝之臣,而后呢?”

    孔秋脸上浮现出一点像是想笑又强行忍耐的古怪神情:“皇上道,尔等臣议君过,又是什么道理?”

    “那群御史便道,规劝君王、直言不讳乃是御史应尽的职责。”

    “皇上听了便说,好一群忠良死节的臣子,只是不知这样忠良死节的臣子,是怎么在先帝朝时保全性命的呢?”

    安国夫人一呛,蓦然咳了起来。

    孔秋忍笑道:“皇上此言一出,那群御史可不就是进退两难,无法回话了?”

    朝中臣子都是从先帝时熬过来的,那时真是提着脑袋上朝,出门前要令家里人备好棺材。

    先帝喜怒无常,兼之性情暴虐,有时好端端忽然心血来潮,朝会中途随手拔了天子剑,就要动手杀人。

    品行忠耿、纯良贞直的死节之臣,不是早早被贬谪,皇帝如今还没来得及起复,就是早被先帝杀了全家。

    这些御史今日也不知被谁挑唆,要出来当这个出头鸟试探新帝态度。

    安国夫人问:“皇上怎么处置了?”

    孔秋神色不动,指了指城墙的方向。

    安国夫人眉头紧皱。

    她原本是江皇后身边的女官,江皇后还是江家小姐时,她便服侍皇后,从皇帝出生时又开始侍奉皇帝。她没有自己的孩子,皇帝对她而言便是亲生骨肉一般。

    人心总是偏的。

    即使皇帝杀人无算,在安国夫人眼中,也只是个年幼丧母失姐的孤苦孩子,怎么看怎么怜惜。

    她不在乎皇帝杀人。

    她的小姐死了,太子死了,公主死了,现在小姐只剩下这么一点血脉,谁都不能欺负他。

    她只在乎皇帝的名声。

    皇帝是个多么好的孩子,怎么能和先帝那个疯子背上同样的恶名?

    倘若可以,安国夫人恨不得自己冲上去替皇帝背负骂名。

    她笑容敛去,忧色渐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