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在道观当咸鱼》 60-70(第13/16页)
好吃。尤其是那道鸭肉,酸酸辣辣的,还带着一股柠檬香味,好多平日自诩不怎么吃鸭肉的人,最后都忍不住把鸭肉给吃完了。
就更别提打小就喜欢吃鸭肉的导演了。
导演吃完,还意犹未尽地问岑道长和毛道长:“晚上能不能让长空道长继续给我们做这个鸭肉啊,真的特别好吃。”
岑道长:“这个嘛,我还真没办法保证您。我们长空师兄脾气挺大的,他一般都拒绝点菜,哪怕是我们观主,也是他做什么就吃什么。因为惹恼了他他可能就不做饭了。您要知道,他如果不做饭的话,我们道观唯一能做饭的就只剩下静听师兄了,但我们静听师兄的厨艺,我只能说一言难尽。”
导演立刻认怂:“那算了,晚餐就让长空道长随意发挥吧,他做什么我们剧组就吃什么。”-
岑道长他们这次过来送盒饭,还特意帮云朝朝把之前团建从榕城带回来的小鱼干和青芒果也带来给剧组的人分了分。
剧组上上下下刚吃完一顿那么丰盛美味的午饭,如今又吃到了清风观投喂的小零食和水果,都觉得清风观相当客气给力。
人与人的相处,本来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云朝朝这么配合剧组的工作,所以等剧组这边拍完《伏妖》这部戏,剧组的摄影师给云朝朝和清风观拍宣传照的时候,也使出了18般的武艺。
他不仅给清风观每一个人都拍出了几张人生照片,他甚至还给清风观众人拍摄了一段宣传片。
宣传片从清风观的正大门开始慢慢往里推进镜头。第一个出场的是打着太极拳的岑道长和毛道长,两个人先是各自展示了几秒钟的拳法,随后就对打到了一起;然后镜头继续往下推,接下来出场的就是岑道长和毛道长新招的两个小徒弟。如果说岑道长和毛道长出场的场面代表的是清风观的武斗,那两个小徒弟出场的画面代表的就是清风观的文斗。
因为两个人穿着道袍手捧道经,一派儒雅风流。
接下来画面一变,轮到静听出场。
静听如今在清风观还是负责两项工作,一项依然是扫地僧,另外一项还是直播。
剧组把这两个身份也都拍出来了,先拍了静听拿着大扫把斯斯文文打扫庭院的画面,然后镜头一转,就是静听在直播间里舌战群儒。
静听的剧情一结束,镜头就来到了清风观食堂。
长空道长一身道袍,颠勺颠得飞起。
最后是云朝朝领着小九、小姚和林半夏一起出场亮相的一个简短镜头。
整个宣传片虽然统共也就10来秒钟,但却把清风观各位道长的特质都一一展现出来了,而且剧组的摄像不愧是拍短视频出生的,画面的层次感、转场的流畅度,甚至包括一些空镜的运用,看起来都非常的专业,以至于一个道观的宣传片,搞得跟电影大片的宣传片一样。
反正云朝朝看了那是相当满意的。当即就让摄影把宣传片和宣传照发给了唐理。有了照片和宣传片,剩下的工作那就不用云朝朝再操心了,因为勤劳能干的唐理小哥哥都会把它搞定的-
林爷爷听说云朝朝想在清风观这儿再弄一个人工水渠,于是特意挑了个时间过来给云朝朝看看哪里合适打井挖水源。
不得不说,像这种有经验的老人,确实比云朝朝和设计师这些年轻人强得多了。云朝朝和设计师困扰了好几天的问题,落到林爷爷手里,不出半天就解决了。
因为林爷爷绕着清风山的山脚转了一圈,最后竟然让他在山脚下的某个地方找到了一个被灌木丛掩盖住的泉眼。
泉眼的水都是活水,而且一般这种水都是冬暖夏凉的。
而且有了泉眼,既不需要钻洞打井,也不需要再接什么水管,只需要顺着泉眼开渠修道,就能实现云朝朝幻想中的溪水潺潺,泉水环绕的场景。
设计师后来也过来看了林爷爷找到的这汪泉眼,然后也肯定了林爷爷的方案。
现在就看看怎么利用好这个泉眼,怎么在现有的清风观新观的设计下,再添加一个独一无二的水源景观。
设计师的意思是先在泉眼附近修一个深池,然后再把泉水引到清风观的新观周围。到时候让这汪泉水直接绕新观一圈,而清风观的新观,就像一座小岛屿一样伫立在中间。
至于为什么不引到道观里面去?那是因为道观里面早先就已经开始施工了,现在如果重新改动图纸的话,难度太大了。而且道观当初就是居中轴线设计的,从入户大门能一路看到新观最里面的那一进院落,这时候如果从正中间引一条水渠进道观,感觉像是把清风观的新观用水给劈成两半了,感觉也不是特别合适。
云朝朝倒也没强求。因为能有如今的结果,她已经非常满意了。唯一的问题就是,如果在泉眼那儿修一个水池,是不是也应该给这一汪清泉取一个吉祥如意一点的名字呢?不然怎么吸引客流?
设计师是广东人,他主动提议道:“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遇水则发的说法,反正我们那儿是有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泉水可以叫发泉。”
云朝朝:“……”你这么朴素的取名风格也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我还以为你准备取名叫富贵泉呢!
第69章
设计师说普通话带点儿口音,说“发泉”的时候听起来有点儿像“发钱”,云朝朝虽然嫌弃他的取名方式简单粗暴,但私心里觉得这个名字还蛮可爱的。
虽然名字还暂时定不下来,但不管怎么样,泉水的事情现在看来算是解决了,接下来就看设计师具体打算怎么设计、施工单位具体打算怎么施工了。
林爷爷虽然离清风观离得挺近,但他平日也忙,所以平时是难得上来一趟的。今天既然来了,那云朝朝自然要留他吃饭。
林爷爷也没推辞,吃饭之前还趁着有时间,特意给云朝朝报了报帐,汇报了一下目前农场那边的工作进展。
自从张璐和小姚她们几个学生回了学校之后,林爷爷就听云朝朝的话开始在村子里请人帮忙。村子里年纪大的居多,但即便是60来岁的古稀老人,在农活上也还算是一把好手,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挑选筛查,如今林爷爷已经在村子里组建了一个10来个人的老年团队,专门负责茶园、水稻田、小麦地和养鸡场的管理。
有了这批老年团,如今林爷爷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年轻时想养的家禽统统都可以养上,林爷爷甚至还想再多承包几百亩地,种上一批新的农作物,比如玉米和小米。
老年团不像小姚她们那群年轻学生那么懂科学技术懂先进理论,他们更多是凭借经验来管理这些东西。云朝朝也说不上前者好还是后者好,不过反正农业学校那边已经沟通好了,到时候后期还会派学生过来实习,最好的情况就是把大学生的科学农业养殖技术和理论跟老年团的农业养殖经验结合起来,那样清风观的农业发展就无敌了。
而且别看林爷爷都没上过几年学不识几个字,但人家的账目真是记得清清楚楚的。云朝朝简单看一看,就能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而且除了项目之外,他还把所有的发票都贴在了账目表后面。
云朝朝看完,觉得自己真该好好给林爷爷磕一个。
但磕是不能磕的,所以云朝朝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