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梭两界后我帮古人搞基建》 340-360(第20/32页)
后传国玉玺便不知所踪,后来大雍重新一统天下也再没有找回来过。
半晌楼时巍回过神来,转头含笑看着韩星霁说道:“你又立一大功,这东西可比什么都重要。”
韩星霁眨了眨眼说道:“我也没想到。”
“你抓到的人呢?”
韩星霁扬了扬下巴说道:“院子里站着呢。”
楼时巍这时候才看到院子里站着几个人,有男有女,为首的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
这些人没被绑着,看守的人也不算多,但一个比一个老实。
楼时巍略有些诧异问道:“他们倒是听话。”
韩星霁嘿嘿一笑说道:“他们那是吓傻了,上岸的时候还问我是不是神仙。”
楼时巍不由失笑挥挥手说道:“把他们带下去吧。”
韩星霁转头看着楼时巍问道:“朝廷会怎么处置他们?”
楼时巍说道:“给个封号荣养吧。”
一般就算抓到了敌对国家的皇室也很少大开杀戒,主要是影响不好。
韩星霁听了之后却反而有些不高兴的样子,叹了口气说道:“唉,我就知道是这样。”
楼时巍转头看向他:“怎么?他们得罪你了?”
韩星霁摇了摇头说道:“没有。”
楼时巍把糕点往他那边推了推说道:“是我去问下面人还是你自己说?”
韩星霁无奈:“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觉得他这个皇帝当得不怎么样却反而还能荣华富贵的活着,觉得有些不公平而已。”
其实他一直都知道世界上也没什么公平不公平的,但是他想想九南郡那些被饿的营养不良的孩子,还有因为交税而不得不倾家荡产以至于无家可归的百姓就分外觉得心里不平衡。
凭什么啊?
凭什么那些人就得被逼死,高语桐却反而无事?就凭他会投胎吗?
别说什么高语桐年纪还小没来得及作恶,那些横征暴敛收上去的钱财不都是用来供养皇室了吗?
但也真的是就凭他会投胎。
韩星霁很明白这个道理,说实话,他自己都能算是会投胎的那个,这样一想就更让人意兴阑珊了。
楼时巍见他这模样便说道:“既然如此,就让他自尽吧。”
韩星霁摆摆手说道:“算了算了,我就是一时半会转不过来,过两天就好了。”
高语桐接受了百姓的供养没有给他们一个庇护之所是真的,但韩星霁也没有资格去剥夺他的生命。
楼时巍温声说道:“都会好的。”
他显然是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缠,便说道:“说来明年朝廷会稍微调整一下,你的职位也已经确定,只是属官要你自己去挑选,你是年前处理好还是等年后再上任?”
韩星霁听后注意力果然被吸引走,连忙问道:“调整?要怎么调整?安排我做什么?”
楼时巍转头对简英说道:“把书房的那份文书拿来。”
简英躬身领命而去,不多时带着一份文书过来。
韩星霁看了一眼文书上面的封泥,一眼就看出来这是朝廷机密谨慎问道:“这个是不是不能乱说?”
楼时巍抬了抬下巴:“关于此事讨论仅止于这间屋子,出了这里一个字都不要说。”
韩星霁点点头,倒也没再问能不能看的废话,干脆利落抽出来之后他就明白为什么楼时巍让他别说出去了。
刚才他说对朝廷有所调整,如今看来这可不是一般的调整,这简直就是大动,跟重新建一个朝廷也没什么区别了。
现在大雍的朝廷官职的划分其实并不那么明确,比如说治粟内史掌管天下粮钱,但是在营建和修筑上面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将作监也负责这些。
比如说卫尉是负责京城治安的,但是在军事调动上也能说两句话。
这就造成职责不明,真的出了点什么事情,互相推诿是免不了的,找人负责也不容易。
只不过历史上这样的时期持续了很久,毕竟无论是什么都要一点点发展的。
而如今这一份文书上面明确了大雍今后实行三省六部制,同时再设九卿。
六部则是遵循了古礼记载,分别为大冢宰、大司徒、大宗伯、大司马、大司寇、大司空。
这六个职位分别对应了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以及工部尚书。
对于后世人而言六部的名称更加能接受一点,不过大雍要遵循古礼也没什么问题。
而在这些官职之下再设副官,比如说大冢宰的副官是大宰卿,大司徒的副官是司徒卿等等。
反正一连串的职位名称调动看的韩星霁眼花缭乱,感觉自己好像又要重新学一遍历史。
他赶忙将这些都越过继续往下看。
除了三省六部九卿之外,大雍还特地设立了一个内阁。
在看到内阁两个字的时候,他脑子里只有一句话:这什么大乱炖。
可不是大乱炖嘛,三省六部是千年之后的制度,名称却延续周礼,现在又冒出了一个两千年之后才会出现的内阁,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此内阁却不是彼内阁,历史上的内阁一开始是皇帝的顾问,慢慢才变得压制六部成了实际掌权的结构。
而大雍的内阁比较特殊,可以说是他专门为了韩星霁,或者说是专门为了往来者设立的。
这个机构负责两界沟通,负责援建项目的审批和上报,同时也负责项目落实、推进以及审查。
看上去有点像是大使馆,但是这个大使馆在大雍是要做事情的,或者更像是那些被派来援建的工厂,只不过他们是负责整体。
最主要的是内阁的奏疏是可以不经过三省直接上报皇帝和摄政王的,这一点倒是隐隐有跟三省平级的意思。
当然说是可以,但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这么做,毕竟大部分文书奏疏都是有事情要让皇帝做决断或者是朝臣商议,直接递给皇帝或者摄政王,到时候还是要开小朝会的,没那个必要。
内阁这个机构本身就是大家讨论出来的。
一开始就连丞相都纠结把韩星霁放到哪里比较好,郎中令薛海东的意思是让他去当鸿胪寺卿。
看上去像是那么回事,但问题是鸿胪寺是掌管外交的,大雍还跟很多小国还有往来,韩星霁一边负责援建一边负责外交也很麻烦。
到最后讨论了半个月才确立了内阁,然后再确定由韩星霁统领内阁。
至于内阁的人员则是由韩星霁自己去决定。
作为内阁首领,韩星霁也有官方职位——正卿。
在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他在自己贫瘠的历史知识里搜寻了一遍抬头说道:“这个职位……是不是不合适?”
楼时巍挑眉:“除了你之外还有谁适合掌管内阁?”
要说适合的人肯定很多,但是能让大雍稍微放心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