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110-120(第30/31页)

有时间。”

    制造课在三日后,明儿他就去工部抓人!

    在所有监生都围在两位夫子身边时,游学的队伍安静离开此处。

    林范集陪在他们身边,“几位学子,可有什么收获?”

    “收获颇丰,没想到国子监竟有如此特色的课程。”娜媞主动开口道,“能请来当朝官员上课,这应该只有国子监能做到吧?”

    “非也,是只有那位周博士能做到。”林范集摸摸胡子,把这帮小少年送到他们带教夫子手上。

    几人回去自己的房间,聚在一处,说着下午发生的事情。

    带教夫子坐到椅子上,“今天感觉如何?”

    娜媞道:“夫子,今天下午上课的时候,国子监一位周博士,请来了大庆的太仆寺卿,讲了许多关于地貌和商道的事情。”

    带教夫子一惊,“太仆寺卿?当朝官员如何能来国子监上课?”

    娜媞摇头,“我们也不知道,听说是那位周博士自己请来的。”

    “周博士……”带教夫子沉吟着,“对了,你们可听说一位姓游的人?”

    “姓游?”

    所有人回忆了一番,均摇摇头。

    娜媞:“夫子,这个姓游的人,有什么奇特的么?”

    “算上你们,我已经带了你们三任队伍了。”带教夫子叹气,“第一次来大庆时,你们的师兄师姐可比你们傲气多了,他们非要在还没安顿好的时候就上国子监踢馆。”

    “起初他们是顺利的,一连三道题,全都大获全胜,结果到后面,国子监觉得天色已晚,便叫停了比赛。”

    “谁知道第二日,国子监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姓游的学子,一人战三题,道道全都获胜,气得你们师兄师姐不服。”

    “可不管出多么刁钻的题目,这位游姓学子总能回答出个一二三来,最后算总分的时候,就是比你们师兄师姐高一分或是两分。”

    提到那年的经历,带教夫子自己都觉得好笑,“这人也不知道从哪来的,你们说他精通全天下的学识吧,他还真不是,他就是只知道一些皮毛;你们若是说他不懂这些东西,可他偏偏又懂,就凭借懂的那一点点,就能压过你们师兄师姐。”

    “……”

    听完带教夫子所说的众人,全都面面相觑。

    原来大庆还有这么厉害的学子?

    “可是他现在应当已经入朝为官了吧。”娜媞觉得不足为惧,“夫子,这次只和国子监的监生们比,我们未必会输。”

    “说得也是,像那样的怪才,多少年才能出一个?总不能次次都让这大庆的国子监赶上吧。”带教夫子站起来,“你们快休息,为师还要去帮你们登记信息。”

    “夫子,那我们什么时候去和国子监的监生们比一比?”娜媞一想到可以和大庆最聪慧的学生比学问,就有些摩拳擦掌。

    她们巴赫族的女人,从不惧怕比拼,也不会害怕失败,她们只在乎对手够不够强。

    若是够强,那失败也是光荣的。

    “不着急,就在这几天吧,你们先熟悉熟悉国子监的生活,了解一番他们的学习情况。”

    带教夫子吃过太狂傲的亏,现在绝不能再让这帮学子贸贸然去踢馆了。

    此后时间,这帮游学学子便日日穿梭在国子监里。

    安静上课,安静读书,并没有监生们想象中的盛气凌人和斗志昂扬。

    他们就好像蛰伏起来的雄鹰,正等着一个展开翅膀的机会。

    不过他们这么安静也是好事。

    正好让刚刚入京的外地学子们熟悉国子监和京城的生活。

    而周自言搞的那些课程,还真叫他办起来了。

    制造课时,他真的把工部左侍郎从工部拉出来,什么卯榫结构,什么织布机杼,直接当着大家的面现场搓木头。

    虽然大家一开始都不知道周自言办的这些课程有什么用,可现在,这些课程俨然已经变成国子监最受欢迎的课程!

    拜托,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工部的大人!

    对于外地监生来说,过去十多年,他们见过的最大的官儿便是府城的知府大人,现在竟然能听到朝廷重臣的讲课,这已经不是一句‘祖坟冒青烟’可以形容的,简直是‘祖坟着青火’!

    而京城本地的监生,他们平时或许可以见到这些伯伯叔叔,但不可能像这样听到他们细致的讲解,所以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段不可多得的经历。

    有这些大臣们的帮助,监生们对大庆和朝廷的理解力,那是如袅袅青烟一样,直接蹿到天上去。

    接连几次国子监测试,监生们都写出多篇锦绣文章,惊呆了郑祭酒的眼睛。

    这些文章被连夜送到宫里。

    敬宣帝一篇篇看过,心中熨帖不已。

    “这帮监生,才多大年纪,便已经能有这等心境,好啊好啊!大庆繁荣盛世,指日可待了!”

    詹公公和其他太监宫女,直接跪下,“恭贺陛下!”

    一直以来,但凡考过殿试的考生,便是入仕了,再不是学子身份。

    可他们时常也会怀念自己读书时候的日子。

    更别说,再回去国子监时,是以官员和夫子的身份回去,那滋味更是不一般。

    看着底下一双双崇敬与佩服的眼睛,哪怕是再冷硬心肠的官员,也忍不住露出一个和煦的笑容。

    这些可都是大庆的未来啊,现在这么用功,大庆何愁不能国富民强!

    这些来国子监的官员们用心,底下听讲的监生们自然能感觉到。

    就是因为感觉到,所以才会更感动。

    他们都知道,已经入朝为官的官员平时有多忙碌,在这样繁忙的公务中,他们还选择抽出时间来为他们上课,如何能不让人落泪!

    一些心性细腻的监生们,事后直接写出一篇篇颂文,直言这些教授他们学问的大臣,是国之栋梁,是大庆之喜,是百姓之福,字里行间直接尊称‘恩师’与‘某某老师’。

    不论是何性别,都通过这帮监生的文章在京城红火了一把。

    乐得他们再去上朝时,走路都带风。

    当然,监生们也没忘记敬宣帝。

    毕竟,若是没有敬宣帝准许,这些大臣也不会有机会站到国子监的讲堂。

    于是敬宣帝的声望,在无形之中又稳稳上了一层台阶。

    不过这种事情,还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其他官学听说国子监大行此道,抱怨之声越来越大。

    那怨气,就快冲破京兆尹的府邸,冲到皇城里去了。

    对此,京兆尹每天都面目狰狞,在府邸后院对着空气打拳。

    而另一波怨气,则是那些还未被邀请入国子监的大臣。

    没办法呀!

    那些去过国子监的人再回来上朝,皆是满面红光,像是吃了什么大补品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