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三婚辣媳妇: 19、019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七十年代三婚辣媳妇》 19、019(第1/2页)

    前几天姜向南和娘一起去县城高中问了,像他这种情况不能入学,必须参加中考。

    娘说会想办法,但这些日子已经有对娘不好的谣言了。

    姜向南不想因为自己的事,让娘委屈求全去求人。

    “娘,高中我就不上了吧。”

    “没说让你去上高中呀,你在村里初中上一年,我和老师说好了,给你补补初三的课,明年参加中考,凭本事考上去。”

    姜向南都傻了,“娘,我十六了。”

    现在初中招生的,都是三弟、四弟这样大的孩子。

    “所以呀,这一年你要学人家三年的知识,要辛苦了,只要你努力了,考不考得上,咱都认命。”

    姜向南实在不好意思去初中回炉,“家里三个念书的,负担太重了。”

    秦向东道:“我和娘拿的都是满工分,家里还有卖蛋糕的额外收入,二弟,你拿这个借口,那不伤娘的心吗?”

    姜美心知道他自尊心作祟,笑道:“古代三四十岁考科举多的是,你才十六,要真感到难为情,争取明年考上。”

    姜向南就这样成了初中的大龄学生,村里人确实搞不明白姜美心咋想的。

    谢春梅尤其不理解,酸的不行,“让向南念初中,大嫂子疯了吧。”

    韩秀君给女儿做了新衣服,送春枝回县里继续把高三念完。

    春枝当时退学,她是可以继续回去念的。

    谢春梅随口一句,“女娃子多念一年有啥意义,二嫂子不如叫大嫂把春枝弄到厂里,再找个好婆家。”

    韩秀君道:“三弟妹,你要觉得多念一年没用,叫长丰休学,我让你二哥退下来,让长丰进瓜子厂。”

    谢春梅忙笑道:“我就随口那么一说,拖拉机已经在村口等着了,快走吧。”

    齐云中学开学这天好热闹,一百多个学生,十几位老师,食堂、宿舍齐全,乡亲们热情,老师也认真负责。

    学校就在村里,离家几步路,老二、老三、老四依旧回家吃,老二格外勤奋刻苦,吃饭都抱着书看。

    瓜子已经收了上万斤,后面说没有资金不收了,其他几个乡的乡亲们,反而更凶猛的送挑拣好的葵花籽过来,宁愿领白条不要预付款,也要瓜子厂先收下来。

    “我们信得过你们齐云村,卖掉再给钱。”

    “我们村没有厂子,今年暴雨歉收,孩子们明年的学杂费都在这里面了,一定要收呀。”

    “是呀,我家孩子明年就该上初中了,就指着点副业挣点学杂费了。”

    村长为难了,开会研究,“咋办,收还是不收?”

    有些生产队长说:“以前没有瓜子厂,大家也都活着,不能我们齐云村把风险承担下来。”

    反对的多,村长估摸了现在的销量,确实用不了那么多瓜子。

    他转头问姜美心,“美心,你说咱们还要不要收?”

    姜美心本来不想出头的,她最近风头已经很盛了,县城和乡里,都有传她和县长关系太近。

    村长既然问到了,姜美心说:“一万斤有一万斤的卖法,三万斤有三万斤的卖法。”

    “要是真收了三万斤,你能卖得掉?”

    姜美心忙说道:“村长,我可不立军令状,窑厂的活够我忙的了。”

    村长笑道:“你敢说这话,我猜你心里有主意了,你放手大胆去做,村里给你计两个整工分。”

    相当于姜美心一个人,抵了两个壮劳力满勤的工分。

    姜美心想,多卖的话年底多分钱,多存点钱总是没错的。

    她答应了,“好吧,我心里有预估,过年前两万五千斤应该差不多。”

    “好,那就叫瓜子厂敞开了收,超额收一点没事,到时候就当给村民发年货了!”

    听说齐云村的瓜子厂又开始收购,就算打白条,各个乡的村民跑几十里路,也把挑拣好的葵花籽送来,怕厂里检验不合格的不收,因此挑拣的特别仔细。

    收了两万八千多斤,姚家村、石桥村、下田村这几个临近的、村里有厂的村干部,过来围观,心里不服的很。

    “收这么多,我倒要看看姜美心怎么卖,卖不掉,齐云村肯定不会给大伙儿钱。”

    “听说你家送了五十多斤过来。”旁边的人嘲笑刚才那人。

    那人脸红道:“反正放家里也吃不掉,万一他们卖掉给钱了呢。”

    瓜子厂现在秦老二负责生产,库房里堆那么多原料,秦许生愁的晚上睡不着觉,炒出来吧,配料又是一笔钱。

    他找姜美心拿主意,“大嫂,已经炒出来两三千的库存,还要炒吗?”

    马上就要中秋节了,这点库存肯定不够。

    姜美心吓一跳,“我要的是每种口味两千斤的库存,你这还差的远呢,老二,你可不能拖业务的后腿。”

    秦老二忙点头,“生产方面,中秋前来得及,我就怕炒出来太多卖不掉。”

    姜美心说:“生产管生产,业务管业务,回头我带几个业务员出去跑。”

    关于业务,姜美心没有夸海口盲目许诺,七十年代业务没那么难跑,竞争少,像瓜子这类的快消品,口味独特目前市面上没有竞品,推销应该不难。

    …

    秋收是很忙的,几个知青实在累得不行,因为一点小事,又开始闹起来,说半夜有人扒知青院的房子。

    姜美心咯噔一下,为了预防,她和村长说:“陈叔,咱们村的砖窑厂、瓜子厂已经很打眼了,知青的事同样不容轻视,叫几个生产队长带上口风紧的,组个巡逻队,悄悄查一查?”

    “是要查查,咱们齐家村是有懒汉,但我想还不至于去扒知青的窗户。”

    姜美心道:“距离中秋没多久了,我想去市里帮瓜子厂跑业务,咱们村的知青觉得干活累,不如我带出去跑业务。”

    “行,只要他们愿意。”

    姜美心把跑业务的事和几个知青一说,有人觉得跑业务丢人。

    姜美心说道:“你们抱怨下地累,我给你们调换工作,你们又觉得丢人,那就继续种地吧。”

    跑业务至少不用卖体力,还能跟着见世面,两个男知青说:“那我们跟姜大姐后面见见世面。”

    韩心欣最为外向,一点儿都不觉得跑业务丢人,这么好的机会,她当然要去。

    她自己去,还拉上闵秀春,“公款吃喝报销,你就当旅游了。”

    只有肖闻倩不去,“低声下气求人,我还不如留在村里种地。”

    姜美心不勉强她,交代好家里,带着两个男知青、两个女知青,坐车去安山市跑瓜子厂的业务。

    安山市有机械厂、棉纺厂、毛巾厂、糖厂、肉联厂、烟草局、化肥厂、味精厂……每个厂都有工会,姜美心带着四个知青,从门卫攻克,打听工会主任家,送免费试吃,一家家跑,看得知青们目瞪口呆。

    “我真拉不下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